李徽婷在京中走了昌平公主的门路,那昌平公主是颜妃的女儿,与大皇子姜元昊一母同胞。诸多公主当中,她最得南帝喜欢。
这昌平公主倒也不是十分有才能的人,模样还好,才情一般,因为是公主身份,自然常被人奉承着。
李徽婷本来是北朝的才女,有一日昌平公主想显摆才情,在京城一处茶楼里与几个北朝的书生才女们较量,却是被人欺负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就她做的诗词,别人看了就嘲笑她。那时李徽婷出面给她解围,李徽婷得了她喜欢,便带了李徽婷回宫教她诗词。
待李徽婷与她熟悉之后,李徽婷就求了她,说自己想进东宫的事,昌平公主立即就拉着李徽婷去见了南帝。
卫谏身为太子,如今东宫里也只有一个太子妃,李徽婷出身也算高贵,自然配得起卫谏,南帝立刻允了此事。
昨日颜妃的宴席上,颜妃透露了两句李徽婷要嫁入东宫的话,李徽蓁这才晓得此事。
将北朝大长公主和北朝丞相的嫡长女赐婚给太子,足以表露出对北朝旧族的体恤关爱,不过,大长公主已死,丞相如今也无权无势,此举看似是在帮卫谏拉拢北朝旧族势力,实则,不过是娶了个无权无势的女人。
南帝若真有心要扶持卫谏,应当是将有大权和兵力在手的赵承玉赐婚给卫谏才是。
颜妃设宴后的第二日,赐婚的圣旨就下来了。
封李徽婷为太子侧妃,于下月初五成婚。
“大哥,有一事我要与你商量。”领了圣旨之后,李徽婷满心欢喜,李徽宗却面露忧色,叫住了李徽敬。
到了李徽敬的院子里后,李徽宗脸色凝重道:“妹妹若是嫁去了东宫,那她与长公主之间必定会有争斗的,此后,我们该帮谁?”
“妹妹是后院女子,长公主的眼界在家国天下的大事上,但我们的目的都一样,是为了北朝旧族谋生存,婷妹妹那儿,你先去与她说一说这事,叫她万不可跟长公主相斗,定要与长公主同气连枝,一同为北朝谋求最大的势力,否则,若没有北朝的势力护佑着,她也活不长。”李徽敬道,虽他眼下思绪清楚,但是,李徽婷嫁进东宫,着实让他有些难以高兴。
一来,当真不希望自己的妹妹嫁进那样的地方,卷入那些腥风血雨的争斗里。
二来,是卫谏灭了北朝,北朝的人,大多是有些恨他的。
“大哥,若是往后呢?东宫太子登基为帝,长公主和妹妹皆生下皇子,我们又该站在什么位置?”李徽宗认真严肃的问。
李徽敬轻笑了声:“那得多少年之后的事了,世事无常,那时我们是否还活着,北朝旧族如何了,都无法预测。二弟,你想得太远了,眼下,我们的重任是辅佐长公主,帮助东宫太子荣登大宝,保证北朝旧族的势力。”
说罢,他拍了拍李徽宗的肩膀。
李徽宗解了惑,便也心中豁然,高高兴兴的离开了。
而李徽敬的目光愈加的深邃,藏着化不开的愁虑,他觉得等赵承玉和自家妹妹都嫁去东宫之后,会生出很多的事端来,而他们会处在两难之间。
卫谏和李徽婷的婚事,这是南朝侵占北朝江山之后的第一桩联姻,南帝似乎十分喜欢赐婚,也想将北朝旧族的势力分散,随后又给北朝旧族的几位郡主赐婚给了南朝的权贵子弟。
五月初,在卫谏和李徽婷成亲的前一天,南帝下旨召了赵承玉入宫见驾。
赵承玉跪在章德殿内,伏身磕头,十分的恭敬。
南帝看着北朝最骄傲、最有权势的女人跪在他的面前,心中甚是得意。
他故意装作在认真看折子,许久之后,才放下了折子来,示意赵承玉起身来,才道:“朕给诸多北朝旧族的贵女们赐婚给了朝中权贵子弟,如此,也彰显得朕对前朝旧族的宽容厚爱。说来,朕更应该给你赐一门好婚事才是。”
听此,赵承玉又跪了下去,回道:“皇上体恤,承玉感激涕零,但,承玉目前还不愿成婚,也不愿被随意的赐婚。”
“你……大胆!”南帝怒声站了起来,他还未曾想过赵承玉竟然敢这般顶撞他。
赵承玉忙又磕了个头,解释道:“皇上宽容厚待北朝旧族,想来给承玉赐婚也是一番好心。若承玉有自己想嫁的人了,定会进宫来求皇上下旨赐婚,岂不两全其美?”
赵承玉是给了南帝台阶下,可南帝又怎受得了赵承玉讨价还价,更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衅。
他本来就是想要杀一下赵承玉的锐气,又怎会退让?
“赵承玉!你不过是个亡国公主,竟然顶撞忤逆朕!”南帝怒道。
“回皇上,我赵承玉向来是个受不得委屈的性子,若我今日真忍气吞声的应了皇上的赐婚,怕是皇上还要猜忌我是不是有什么谋逆心思。故而,便直来直去了。”赵承玉的声音越发洪亮大声起来,底气十分足。
南帝被气得暴跳如雷,火冒三丈:“别以为朕不敢杀你!”
“我若是怕死的人,就不会连番几次的跳城楼,上战场杀敌了。”赵承玉理直气壮的道。
“好!好!好!”南帝连道三声好,赵承玉是不怕死,可他却是不敢杀赵承玉。
他自然知道北朝的根基何其深厚,至少这十年内,北朝旧族的这些人都动不得,不然,他又怎会这般厚待北朝旧族。
“若无别的事,承玉就不打扰皇上忙碌国事了。”赵承玉说罢,起身来朝南帝躬身行了个礼,就退出了大殿。
刚出大殿,就遇上了匆忙赶过来的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