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公主要下嫁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0章跟随赵承玉(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赵承玉也就是一时之气,打了赵承桓那一巴掌后,便就站在一旁只管自己伤心落泪了。

    “一开始是我懦弱无能,溃逃得太快,但是后来降国,我是不想打下去。是的,一直坚持下去,我们并不一定会输,至少能够保得住一方疆土,我还能当那个天子,过着尊贵优渥的生活。可是,南朝这些年,蓄精养锐,那南朝太子姜元彻又以一个太监卫谏的身份在北朝经营了多年,他的人遍布北朝各地,北朝官员都有把柄在他手里,他又对北朝地形地势十分之熟悉。这一场战打下去,真要认真的分个输赢,各方僵持,最后受苦受难的只有百姓。

    姐姐,你想想,这一场战,会打多久?三年、五年?这么些年的打下来,百姓会受到多少苦?反正我也不是很有才能的皇帝,不如将这江山让出来,姜元彻看起来是个有才能的人,若他来当这江山之主,总好过我。他也与我承诺过,会尽量保全我北朝皇族的人,而且会迎娶你为太子妃,他日登基,也定会立你为皇后……至少如今北朝虽然败了,但并没有经过太多的战火,百姓没有很大的损失……”

    这些,赵承玉自然明白。

    只是看到她一心扶植的赵承桓这般退让,连天子之位都这样豁达的让了出来,她难免有些难以接受。

    “姐姐,其实我并不想当天子,我想过些逍遥自在的日子。”赵承桓向往又诚恳的道。

    赵承玉冷冷看他:“为了你,那么多人死了。姑姑从宫墙上跳了下来,她以前是个那么怕事的人,却在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将生死置之度外。而你,就随随便便的让出了天下,还说什么只是不想让百姓受苦。承桓,你又何必让人将侄儿送来给我?你要降不就应该降得彻底些吗?”

    赵承桓低头沉默,满是愧疚自责。

    “你知道在你降国之后,有多少将士仍旧坚毅的守着国土,为了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吗?早知道你是个这样懦弱无能的皇帝,我当初又何必将你推上皇位?”

    赵承玉后悔道,此时心寒不已。

    早知如此,她还不如让那些有野心的王叔坐上那天子之位,她就当个不管世事的公主,多好啊!

    赵承桓本来是来劝说赵承玉的,却是叫赵承玉说得他无地自容。

    赵承桓离开之后,卫谏过来章华宫里看她,劝她道:“你恨我,便恨我,但别拿自己的性命来折磨我。在乎你活着的人很多,哪怕你要报复,也得活着才能报复啊。”

    要不是瑾儿偷偷去告诉了他,赵承玉想要寻死的决心,他又怎么可能那么及时的出现接住了从宫墙上跳下去的赵承玉。

    只是,他能救这一回,往后也能救很多回,但是,只要她仍旧有寻死的心思,就总会出现他一时疏忽未能及时营救的时候。

    他怕。

    所以,必须得打消赵承玉这样的想法。

    “那你能让我杀了你吗?”赵承玉从袖口抽出匕首抵在卫谏的脖子上,怒声恨意道。

    匕首冰凉。

    卫谏未曾显露半分半分害怕惶恐之色,而是伸手去握着赵承玉的另一只手,道:“若是杀了我,你能好过些,不再寻死,那你就动手吧。”

    赵承玉狠了狠心,匕首割破卫谏脖颈的皮肤,鲜血渗透出来,卫谏果然丝毫不动,可赵承玉却心软了,手也软了,怎么都下不了手。

    “你就是算准了我无法亲手杀你!卫谏,你时时刻刻都在算计我,对我的真心,恐怕也都是在算计之后,故意假装出来的。”赵承玉甩开手,收了匕首,气愤的转身过去,不理会卫谏。

    “宫外的公主府已经修葺好了,等会儿我派人送你过去,章华宫里的东西和伺候你的侍女会一同随你去公主府里。还有北朝的那些将领、权贵公子们,他们也很想追随你。”卫谏道。

    说完,他就转身出了章华宫。

    如今皇上及后妃们都已入了宫,他不能一直留在宫里,他原先的卫府直接改成了东宫,月影、长风,还有太妃子萧清柠等人也都搬去了东宫里。

    第二日,赵承玉就被送回了公主府里,这昭仁长公主府早先就设立下来了,只是她先前一直都在宫里,住着章华宫,便就没来住过,后来嫁给了卫谏,就去了卫府,这公主府也未曾住过。

    也不需要修葺什么,就是许久未住,加上京城生过几次战乱,府邸里有些院落有损坏。

    赵承玉回到公主府里时,便见李徽敬、李徽宗和赫连南骏兄弟倆以及熊婉秋都在等着她回来。

    她决心要死之事,这些人自然也晓得,自然也要劝她。

    熊婉秋最先开口:“婉秋一直受长公主庇佑才能活着,长公主若死了,婉秋自然也活不了,还有瑾儿、松儿,那些忠心跟着长公主的人,恐怕都会随着长公主死去。”

    李徽敬亦道:“如今北朝赵氏宗族的子弟还能平安富贵的活着,全是仰仗着长公主手里还有兵权,若您一死,兵权落在了别人手里,恐怕赵氏宗族才是真正的覆灭。长公主若还有心将这天下夺回来,大家也都是心向着长公主的,蛰伏几年甚至十几年,也能将这天下再夺回来。您若死了,就真的是什么可能都没有了。”

    “徽敬兄说得十分有理,这京城、皇宫都是北朝的,百姓和将士都是北朝的,长公主若想要复国,并不难。”赫连南丞道。

    赫连南骏板着脸正气道:“我赫连南骏永远听从长公主的调遣,对长公主生死相随。”

    就连一向对赵承玉有意见,跟她针锋相对的李徽宗都道:“我母亲从宫墙上跳下来,是因为她知道,她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