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墨田居小日子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 190 章节(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真八,一个是伪高冷,内心八。

    咳,话题岔远了,说回宅前那块菜地。

    周末的时候,爷仨一边玩一边把地里的菜全部收割。

    一小部分留给家里,分一点给安德他们自己吃,剩下一车子的蔬菜瓜果送给昌叔。从财叔家借辆牛车拉的菜,三人到达昌叔家时,俩娃娃嘚瑟的绕着那辆板车一再向老人强调,这是他们亲手种亲手摘的。

    老人笑眯眯地夸了他们一顿,然后请俩娃娃喝羊奶,吃山里摘的野葡萄和秋桃,再让孩子爹现场烤个小猪排。俩小是有良心的好孩子,回家的时候给娘亲打包一只烤鸡、一盅汤和一小桶羊奶。

    还带走一大包肉骨头给小福小吉它们啃着玩,反正全家人都被考虑到了。

    回家的乡路很少人了,爷仨挥着小鞭子赶着慢吞吞的牛车,迎着路灯的灯光往家赶。生怕财大爷家的牛伯伯寂寞,小菱小野在大黄牛的两边拍着小手,迈着小短腿,诵起娘亲新教的诗句: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静寂的乡道上,两把奶声奶气的清脆童声格外的清晰,传得格外悠远,与“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那种肃杀孤寂感极为相似。

    那种意境很奇妙,柏少华跟在孩子们身后,目光沉静,心神微晃,仿佛回到初见孩子妈的那一刻,连心情都一样。

    忽然有点明白她为嘛喜欢研究古文……

    此刻,养生馆那边有位老人趁黑出来练喉。

    他坐在田野边,手里拿着一把二胡却一动不动,侧耳倾听村尾那边传来的稚嫩孩童声。

    “是那苏丫头的孩子吧?”老人淡淡地问。

    他身边站着一个人,微笑道:“肯定是,村里只有她家讲究古文化,她的孩子也到了能吟诗的年纪。”小严家的还在襁褓中。

    “那如丫头怎样了?”

    “这俩丫头都是有福气的,如丫头也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把白大姐乐得见牙不见眼,天天在药房里跟前跟后。虽然秦小子被闲置,但一家子在京里好着呢!下次一起回来过年村里可就热闹啰!”

    老人听罢笑了笑,待听不见那两把趣致可爱的童音,这才缓缓拉响二胡开始独奏独唱……

    第417回

    不知是否约好的,自从柏少华那天劝过之后,接下来就是林师兄劝她尽早做决定。要么重拾课本,要么到他的实验室帮忙也行,要么选其他,总之别在家里耽误青春。

    大学那批资质比不上她的同学们大部分已进入社会,心怀大志的学生读研之后又去考博士,有的出国深造,有的毕业出来在报社工作混的还不错。

    唯独她在家混日子,天天绕着男人孩子转。

    每年的同学聚会她从不参与,很多人觉得她是不好意思面对大家。因为当年她最受重视,如今却……造化弄人啊!

    当然,别人怎么想无所谓,苏杏看不见也听不见。

    据林师兄说,谢妙妙明年开始去佟师兄的研究室工作,她要开始学文物修复。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她在文老的工作室压力越来越大,跟不上大家的节奏。

    林师兄说她这是心理作祟,先被一个已经离职的对手打击了。没错,这位离职的对手说的就是苏杏。而今年的九月份,工作室的另一位老板余叔给文老介绍了一位十七岁的小姑娘。

    她对历史的了解不比苏杏差,而且对古人的文字与性格判断另有一番独特见解。年纪小,天赋高的学生一般都有些高傲,她也不例外,但比苏杏讨喜多了。

    听说她小嘴忒甜,每天见了人总是笑眯眯地打招呼。她比苏杏聪明的地方在于,别人休想指派她干杂活,哪怕她笑眯眯地接下了,转身就有办法把它推掉。

    大家夸她脑子比苏杏灵活,虽然骄傲了一些。

    至于对文字的了解能否压苏杏一头暂时不得而知,因她没有实践过,将来自有时间证明。

    见及此,谢妙妙对自己的能力死了心,在文老建议她学文物修复时,她一口答应下来。

    有些事不是努力就能获得回报的,天赋很重要。

    在文老看来,虽然谢比不过苏杏和眼前这位小徒弟,但能力不错。只要她肯下功夫,将来的成就不比她丈夫小佟差。见她同意,文老便向一位老专家推荐了她。

    于是,谢妙妙的新目标定下来了。

    反观苏杏,自从躲回乡下避世貌似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沦落到靠写网文为生。当年师长们对她有多赞誉,今天就有多唏嘘,成为每年同学聚会的一则笑谈。

    劝她的人有林师兄,有谢妙妙,还有工作室的其他人。他们说她孩子已经三岁,找个保姆在家看着就好,她不该再浪费时间浪费自己的天赋。

    旁人的目光对苏杏来说不痛不痒,目前生活悠闲自在。

    可是,舒心之余,想起师长们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她还是有点愧疚的,偶尔想起总会坐立难安。

    “你要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别忘了你以前犯过的错,”婷玉听了她的困扰,便说,“你的毛病就是容易心软,这不忍心,那不好拒绝的,小心将来又后悔……”

    两人在视频里说话很谨慎,从不触及敏感话题,譬如未来、末世之类。

    婷玉出了月子之后,每天回自己的如医馆上班,带孩子。

    她的药房不大,与霍小嫂子那间差远了。

    基于她脾性古怪,耍大牌、耍无赖的病人她一概不接待,哪怕屡次被人投诉她始终坚持原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