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九十六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黑鹰飞入大军,立即被卫士送入大帐。

    从鹰腿解下绶带和断耳, 军臣单于对聂壹的投诚再无怀疑, 下令大军拔营, 以左贤王於单所部为先锋,攻向雁门郡。其后大军压上, 从武州塞入汉地,直袭马邑。

    此战不为夺地,专为劫掠。

    近两年来, 草原上天灾人祸不断, 马邑的粮食、牲畜和绢帛都是各部急需。至于县中的汉人, 女子掠走做羊奴,男子尽数斩杀。

    “打进汉地, 粮食牛羊任取, 抢得绢帛铜钱尽归各部!”

    军臣单于高踞马背, 长刀出鞘, 刀锋反射寒光,冰冷慑人。

    他的身躯不再雄壮, 精神依旧亢奋。眺望前方的汉地, 仿佛重回二十年前, 率领本部大军踏破边郡, 肆意烧杀掠夺。

    呜——

    苍凉的号角声响彻草原, 黑鹰振翅而起,发出长唳。

    彪悍的勇士集结,战马焦躁地踏着前蹄, 口鼻喷出热气,在清晨的冷风中凝成一片薄雾。

    匈奴本部加上陆续赶来的别部扈从,数量超过十四万。丁零的大车和大月氏的骆驼骑先后加入,使得队伍更显庞大。

    军臣单于被大军拱卫,象征大单于的旗帜升起。

    胡骑挥舞着骨朵短刀,发出狼嚎一般的怪叫。声音连成一片,惊飞远处的走兽禽鸟。百余只雀鸟腾空而起,盘旋在半空,扑簌簌的振翅声接连不断,仿佛一片黑云。

    丁零大车率先开道,高过两米的车轮压断草茎,碾碎泥块石子,留下千道并排的辙痕。

    胡骑紧随其后。

    勇士手握兵器,双腿夹紧马腹,驱策战马不断加速,一路奔驰向南。

    月氏勇士居高临下,口中发出长短不一的单音。强健的骆驼迈开四蹄,速度丝毫不亚于战马,甚至跑到骑兵前面。

    两万身披甲胄的匈奴勇士列成长队,护卫大单于。

    他们是王庭最精锐的力量,对阵王庭四角所部,足可以一当五。正因这支精锐力量,大单于才能保有对本部的统治。

    但人心易变,匈奴只愿服从于强者。

    假如某一天军臣单于不再强大,无法率领勇士纵横草原,那么,这支军队不再会是守护,反而会成为单于本人的催命府。

    军臣单于深知这一点。

    不想失去手中权利,哪怕大病刚愈,他也要调集大军,亲自南下寇边。

    同汉朝和亲是获取粮食和钱绢的捷径,但对匈奴而言,最被推崇的方式永远是劫掠。

    草原上的狼,天空中的雄鹰,永远是靠尖牙利爪捕获猎物,撕成碎片,吞噬入腹。雄霸草原的匈奴也不能例外。

    弓马娴熟,刀箭锋利,就必须跨上马背,去厮杀,去抢夺,用战斗证明自己,用强悍的武力夺取一切。

    “踏平汉地!”

    军臣单于马鞭南指,号角再次吹响。

    十四万大军奔腾南下,所过之处,高草灌木均被压倒,土丘亦被碾为平地。

    大军出现在地平线处,因正午的强光,画面有短暂扭曲。

    边军发出警讯,烽燧台一座座点燃,漆黑的狼烟笔直升起。

    匈奴大军没有停顿,继续加速向前。

    推进草原的汉军要塞互为犄角,在胡骑逼近后,箭矢接连不断,不断有胡骑在冲锋时落马。只是对十数万的大军来说,这点死伤根本不值得一提。

    要塞后,赤膊的军伍挥动木锤,敲下机关。床弩、投石器接连发出钝响,碗口粗的弩矢呼啸飞出,凿穿丁零的大车,贯穿奔驰中的战马,将马背上的骑兵一同钉在地上。

    断木、碎石从天而降,砸在密集的冲锋队形中,胡骑和战马一并被砸成肉泥。

    这样的攻势,并不能阻挡匈奴的铁蹄。

    左贤王於单没有留在军后,而是一马当先,率三万本部骑兵和扈从冲锋。借丁零大车挡住一波箭雨,匈奴在马背开弓,压制要塞守军,其后加速冲锋。

    距离最近的两座要塞先后被踏平,防守的汉军尽数战死,尸身被踏成肉泥。

    匈奴发出兴奋地吼叫,顶着飞来的箭矢,继续向前飞驰。

    要塞一座接一座被攻破,守军射空箭壶,投掷出所有毒烟筒,将床弩和投石器尽数破坏,随即跃身上马,向胡骑发起反冲锋。

    数百对数万,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

    守卫要塞的汉军无一人退后,更无一人临阵脱逃,即便是死,也是胸口负创,战死在疆场。

    要塞守军战死,烽燧台的汉军紧随同袍脚步,哪怕只有十几人,照样履险如夷,奋不顾身冲向强敌。

    匈奴人发出不屑的大笑,以为不到两什人,完全可以轻松拿下。万没料到,一个冲锋,竟被对方带走数条人命。

    同袍接连倒下,仅剩一臂的候官咧开嘴,现出被血染红的牙齿。

    没有战鼓,也没有号角,他甚至不能抓牢缰绳,只能双腿控马,单手握紧长刀,冲入匈奴大军,继而被彻底淹没。

    临近傍晚,深入草原的要塞和烽燧台全部被匈奴拿下,防守的汉军和役夫无一生还。

    烽燧台上,黑色的烟柱仍未消散,守卫此处的边军却已尽数殒命。仅残留几支折断的箭矢,几个空荡荡的箭壶,证明这里曾有汉家儿郎抵御强敌,血洒疆场。

    夜幕降临,匈奴付出数千人的代价,打开前往武州塞的道路。

    军臣单于下令停止进攻,就地扎营。

    营地中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