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二十三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长乐宫内,乐人奏响新曲, 俳优边歌边舞, 侏儒手舞足蹈, 演出一场谐戏。

    听着欢快的乐曲,窦太后神情舒展, 面上带笑。陈娇坐在榻边,娇音软语,笑声清脆, 使窦太后笑得更加开心。

    馆陶长公主坐在陈娇对面, 心思不在欣赏乐舞和谐戏上, 笑容有些勉强。摆在几上的热汤已经变凉,始终不见她饮上一口, 以花蜜为馅的麦饼也未动一下。

    一场谐戏之后, 俳优侏儒伏地贺窦太后千秋万岁。

    “赏。”窦太后心情好, 赐下铜钱绢帛。

    俳优齐声谢恩, 在宦者的引领下,躬身退出殿外。

    乐声稍停, 宫人送上膳食, 除炙肉蒸饼外, 还有小碗的汤饼。

    宫内的庖人手艺精湛, 将面抻成如发的细丝, 煮熟铺在漆碗中,码上炖煮入味的牛肉,浇上撇去油花的高汤, 再撒上青绿的葱花,不只香气诱人,看着也是赏心悦目。

    汤饼很合窦太后的胃口,每日都要用上一碗。

    庖人绞尽脑汁,做出不同的花样,最终总结出,窦太后最喜牛肉汤饼,且高汤中要加些辛味。

    陈娇夹起裹着面衣的小鱼,咬下半截,满口酥脆。

    炸鱼和汤饼一样,都是从边郡传来。

    因使用的是牛脂,放凉就变得油腻,不好入口,陈娇无视馆陶长公主不赞同的目光,一口接着一口,很快将小碗的炸鱼吃完,仍是意犹未尽。

    窦太后目不能视,凭着对馆陶的了解,也能猜出殿中的情形。只是什么也没说,吃完汤饼,又用了小半张麦饼,其后就放下筷子,端起漆盏饮了一口。

    陈娇常陪窦太后用膳,几乎在同时停筷。

    馆陶长公主心中有事,不觉得饿,饭菜根本没动几下。

    在宫人撤下盘碗之后,见窦太后心情不错,刘嫖正准备出言,不承想,少府捧着几册竹简走进殿内,打断她尚未出口的话。

    “禀太后,雁门郡来信。”

    少府躬身上前,将刘荣亲笔书信呈上。

    没有外人在场,窦太后命少府当面宣读。听到刘荣得女,母女平安时,不由得面露笑容,连道三个“好”字。

    信中还写了刘荣遣人随商队出塞,在沃阳县开垦荒田、开办畜场等事,算不上巨细靡遗,却是桩桩件件都有提及,没有任何隐瞒。

    比起家书,倒更像是一封奏疏,只是换了一种形式。

    书信读完,少府放下竹简,行礼退出殿外。

    窦太后虽然看不见,却还是拿起一册竹简,仔细抚过一枚枚简筹,脸上的笑容始终未散。

    “当告知阿启,让他为孙女取名。”

    “阿母,是否再考量一下?”刘嫖开口道,“阿荣毕竟已是庶人。”

    窦太后停下动作,缓缓收起笑容。双眼睁开,灰白的眸子没有焦点,却在无形中予人无尽压力。

    殿内的气氛随之一变,再不见之前的轻松。

    宦者打出手势,宫人尽数退下,殿门轻声合拢。

    至此,窦太后才沉声道:“阿嫖,阿荣离长安时,去堂邑侯府道别,你没见他?”

    刘嫖看一眼陈娇,后者低垂视线,眼观鼻鼻观心,根本不看她一眼,仿佛入定一般。

    “阿母……”

    “答话,是还是不是。”窦太后并未刻意加重语调,刘嫖还是不自觉抖了一下。

    “是。”

    “为何不见?”

    “阿荣被夺王位,发去雁门戍边,已为庶人。”

    刘嫖话音刚落,一只漆盏猛然被砸到地上。

    “已为庶人?”窦太后怒极反笑,“阿荣为刘氏,纵然不再是诸侯王,也是天子长子,我的长孙,你的亲侄!”

    馆陶长公主不出声,窦太后越说越气,手拍在几上,斥道:“你身为长辈,做出这般无亲之举,你让宗室怎么看,让朝中怎么看?!”

    “娇娇嫁给太子,将来就是皇后。你不为自己,也该为娇娇想一想!”

    还有一点,窦太后没有明说,她以为刘嫖该明白,可看如今的情形,刘嫖的年岁都白长了,根本是表面的精明,大事小事全都一塌糊涂!

    “因为王娡,太子诸兄弟中,该亲的也不亲。将来登基继位,没有兄弟帮扶,难道真要做个孤家寡人?”

    “阿启有阿武,太子有谁?”

    “这些你都想过没有?”

    说到后来,窦太后恨不能将刘嫖拉到跟前,撬开她的脑袋,看看里面装的到底都是什么。

    “窦氏、陈氏都是外戚!”

    “阿启登基后过的什么日子,又做了什么,你全忘了?诸侯王叛乱时,没有阿武,会打成什么样,你也忘了?”

    无论梁王是否觊觎皇位,在七国之乱中,他始终坚定的站在景帝一边。情况最危急时,梁国的宦者宫人都上了城墙。

    如果没有刘武拼死拉住叛军,周亚夫未必能从容平乱。

    这一点,窦太后知道,景帝知道,刘嫖也知道。

    可惜,推及到太子身上,刘嫖却选择性忽视。

    实事求是的讲,她并非愚笨,只是被利益蒙蔽双眼,又过于自私。

    “广川王、胶东王、清河王、常山王都是太子姨母所出,又养在王娡身边,本该是助力。结果却和太子渐行渐远,兄弟间连话都说不上几句。”

    说到这里,窦太后语气渐沉,怒意彰显,对王皇后不满意到极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