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八十一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刘荣一行抵达雁门郡,正逢郅都下令清查郡内、重录户籍。县中长吏、少吏每日忙得脚不沾地, 乡中三老、游徼、啬夫亦不得闲。

    队伍过马邑时, 连续遇见三名亭长, 每人手中都拽有麻绳,绳后捆有清查时抓捕的游侠、无赖和恶少年。

    寻常而言, 这些人游荡在乡间,只要不犯大恶,官寺很少下令拿人。

    可惜他们遇上了郅都, 又倒霉地碰上谋刺云中太守的大案, 自然不可能再如之前一般轻纵。加上乡民百姓受够了这些闲汉和无赖, 纷纷上官寺告发。各县接连贴出告示,县尉更是亲自带兵拿人。

    顶头上司都已经动手, 游徼和亭长自然不能毫无作为。单是马邑附近, 抓捕的游侠无赖就超过两位数。

    马邑并非雁门郡内的大城, 实为秦时养马之地。汉朝立国之后, 此地仍在养马,然不设县乡, 仅由尉和马官掌管。放眼望去, 除了成群的战马和驮马, 只有零星的里聚和军伍驻扎的要塞点缀其间。

    和刘荣在长安郊外见到的不同, 这些边民里聚都有夯土筑成的围墙, 个别会在墙头堆砌泥砖或是立起木板,有的还会支起简陋的箭楼,作为瞭望和警戒之用。

    刘荣北上时, 窦太后命人送来大量的绢帛、铜钱和粟麦。并有三十多名身强体健的骑僮,以及数名健壮的仆妇。

    大车提前安排在城外,没有引起任何注意。

    刘荣本不欲收。

    他虽被废为庶人,不再归于宗室,终归仍为刘氏,依照汉律,可免一切徭役。入边郡后开垦荒田,市宅地,生活绝对和困苦不搭边。这些钱绢带上,或许还会惹来人眼。

    似料到会有这种发展,为首的骑僮递上一册竹简,言为窦太后旨意,请刘荣细看。

    展开竹简,扫过其中内容,刘荣脸色微变。再看面前的骑僮,各个高大魁梧,身上带着煞气,明显曾上过战场。

    长乐宫送出这样的人,天子不可能不知道。

    甚者,其中就有天子的安排。

    刘荣苦笑一声,彻底打消将人送回去的念头。

    无论如何,这些人他必须留下。

    由于携带的东西太多,车上又没有象征宗室和贵人的标记,沿途有不少百姓将刘荣一行当成了商队,以为他们是运载粮食和绢帛往边郡交易。

    队伍中途休息时,有胆大的猎户带来捕捉的猎物,想从刘荣手中换取粟米。

    骑僮本欲将人喝退,却被刘荣拦住。

    看过猎户带来的野兔和鹿,刘荣转身询问云梅。数语之后,刘荣点点头,命忠仆卸车,用高于市价一成的价格,换来十五只野兔和两头鹿。

    野兔都是一箭射入眼窝,皮毛没有任何破损。两头鹿十分壮硕,鹿角锋利,伤口分布在脖颈两侧,必然是多人合围将其拿下。

    将粟米搬上马车,猎户感念刘荣慷慨,在身上摸了摸,取出两颗锋利的虎牙。

    “这是雄虎之牙,郎君别嫌弃。等郎君有了孩儿,将此物悬于门前,小郎君必当健壮勇武。”

    汉风尚武,无论崇尚道家的黄生,还是拜于儒家的儒生,身上皆佩剑。甭管长剑还是短剑,都是出鞘即可伤人,和“装饰品”有天壤之别。

    民风如此,夸谁家孩儿长得好,必要以虎豹熊罴来喻。男孩不论,女孩照样如此。毕竟在两汉时期,妻生的女儿同样有继承权,如卫青蛾。不过有个前提,不能外嫁,需得招个赘婿。

    猎户送出虎牙,实是心怀祝福,诚心诚意。

    刘荣笑着收下,一枚自己收起,另一枚递给云梅。少女攥紧手指,脸上映出一抹粉红。

    猎户带着粟米离开,车队继续上路。

    为远行考虑,刘荣所乘的马车仿效安车打造,顶有车盖,三面有车板,可以坐乘。内部经过改造,还可以躺卧休息。

    车厢一角摆有箱笼,云梅打开箱盖,取出一件皮袍披在刘荣身上。

    “良人,往北天气愈冷,可还适应?”

    刘荣笑了笑,展开斗篷,将云梅揽到怀里,背靠车板,温和道:“确比长安冷,和江陵城亦是不同。长居此地,还需阿梅多为我制几件皮袍。”

    云梅点点头,靠在刘荣怀里,想起之前送出的书信,想到即将同家人见面,难免有些激动。

    “想家了?”

    两人相处日长,刘荣能轻易猜出云梅的心思。

    少女在他面前没有任何遮掩,相伴的日子越长,越是让他心生怜意。在为云梅请封夫人之后,即言他不会再娶妻,也不让少女以妾室称他为“君”,称“良人”即可。

    起初云梅有些迟疑,被刘荣笑着握住双手,终于缓缓开口,道出“良人”二字。

    跟随刘荣的忠仆对云梅十分尊敬,窦太后赏赐的骑僮和仆妇都无资格出言。

    从长安到边郡,云梅逐渐适应新身份,和刘荣相处时,也少去了最后一丝拘谨。

    车队过马邑,踏上直通往郡城的大道。

    路旁偶尔能见到村寨里聚,可惜多数已被废弃。残垣断壁间杂草丛生,被积雪覆盖,成为小兽的藏身之地。

    一路行来,刘荣对边民的困苦有了更深的体会。他终于明白,魏尚自先帝时即坐镇云中,守护一方平安,逐匈奴于草原,令其不敢踏入郡内半步,究竟有多不容易。

    距离郡城十里,途经的村寨里聚终于有了人气,路上的行人也开始增多。除了边民和抓捕贼子的官吏,还有一些行商和小贩,有的在路旁歇息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