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月刀

报错
关灯
护眼
☆、你我是君臣(第1/1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慕容彻先后把程九思、公孙扬、柳三汴这三颗棋子放进了兵部, 虽然不在显眼位置,依然用意很深。

    程九思掌管兵器, 公孙扬掌管军马, 柳三汴负责观察。

    非常明确的分工。

    至此,这三人结成统一战线, 目标……

    削藩。

    削藩一般有两种结果。

    一是藩王觉得优惠政策尚可, 乖乖放弃一部分兵权和自治权,削藩得以和平解决。

    这时候只需要礼部出面搞个交接仪式, 吏部将藩地的藩王亲信官员裁撤,换上陛下的心腹, 户部出点血给藩王们搞点退休金, 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二是藩王觉得政策太过苛刻, 不愿意任人宰割,揭竿而起,削藩须用上暴力手段。

    这时候举国对敌, 牵一发而动全身,六部都必须发挥职能, 其中以户部和兵部最为要紧。

    打仗这回事,主要比谁钱多耐力久,比谁兵强马更壮。

    平东王与襄城公主勾结的种种举动, 说明他很大程度上准备抵抗。

    慕容彻为了防备平东王继续勾结兵部,更为了日后的交战,必须把目光放到兵部上来。

    同时,慕容彻登基后, 依然维持安抚作风,不断给东北三位藩王加以尊荣,在他们的封号里都加了个忠字。

    慕容彻去信这几位叔祖,说先帝在世时,最放心不下这三位弟弟,就怕他们悲伤过度跟他一起去了,所以嘱咐千万别来吊唁,以免触景伤情!!

    慕容彻明面上大加称赞几位藩王的忠心,实际上却给他们施加舆论压力,教他们即便谋反,也不得民心。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要造反,只能用一个名义——

    清君侧。

    一般进言削藩之人,就是那只该杀的奸佞。

    但现在慕容彻压根儿没表现出削藩的意思,是以藩王们也只能装一波君臣和睦。

    装着装着,慕容彻登基就一年了。

    慕容彻特地邀请藩王们入京过年,可惜他们并不敢来,推说年纪大折腾不起,为表诚意,都派了自己的孙儿充当使者,给陛下进献财宝美人。

    慕容彻在短短一年内,为笼络朝臣,纳了不少世家女子,也有了三位皇子,一位公主,宫里如今非常热闹,是以他对这些姿色平平的美人不感兴趣。

    但慕容彻还是照单全收——

    为了统一监视管理这些美人密探。

    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慕容彻把它交给了程观音。

    程观音是后宫二把手,封德贵妃,恩宠属中等偏上。

    鉴于皇后娘娘非常不得宠,虽有个嫡长子,也是个花架子,程观音勉强能跟皇后叫叫板。

    程观音至今无子,每日除了跟陛下卖乖讨赏,就是跟后宫嫔妃斗智斗勇,简直乐在其中。

    柳三汴曾问过程九思,程观音怎么还没生孩子,程九思被这个尴尬问题问住了,想了许久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柳三汴说,会不会是程观音吸取教训,觉得年纪小一点的儿子,才容易熬死前面几只,最终当皇帝呢?

    程九思叹气,说你比我了解她多了。

    柳三汴在时隔一年半之后,再次见到慕容彻,是在公孙扬的府上。

    慕容彻看在先帝份上,没有剥夺公孙扬的府邸,公孙扬看在钱的份上,给柳三汴提供了不错的住宿条件。

    柳三汴现在还和公孙扬一起用饭,却不再浪费粮食,吃得非常之慢,偶尔程九思过来,他俩神神秘秘咬耳朵,柳三汴就自己去厨房吃。

    在饭桌上看见程九思不奇怪,但她也看见慕容彻时,表情很是惊奇。

    四目相接的那一瞬,慕容彻的表情很是尴尬。

    柳三汴惊奇过了,倒是坦然了,朝慕容彻跪下拱手说:

    “臣柳三汴,恭候陛下差遣。”

    柳三汴变了身份,换了自称,不再称“奴才”,也不再称“我”,慕容彻不知该高兴她的成长,还是该惋惜两人的生分。

    慕容彻叫她起来,示意她坐下一起吃。

    四人一桌饭,吃得很是进退有礼,既没有提公事,也很少说笑话。

    虽然公孙扬尽力调节气氛,程九思也配合着说几句,柳三汴同样保持谦卑,但眼睛里依稀少了什么东西,慕容彻突然有些不是滋味。

    慕容彻想叫她多吃点少说话,偏偏不知如何唤她。

    从前他能调侃似的唤她柳典仪,也能“你”啊你的唤得随心所欲,偶尔唤她小名“叶儿”,可现在这些称呼都不合适。

    慕容彻非常生涩地唤她“三汴”,柳三汴闻言微笑,非常自然地答应了一声,说陛下第一次这样叫我呢。

    慕容彻想,今日何尝不是你第一次叫我“陛下”呢。

    从今往后,你我便只是君臣了。

    君臣这关系,也许比夫妻牢靠。

    作者有话要说: 君臣关系确定。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