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娘娘, 皇后与宫外勾结私制贡品一事还未彻查……”眼看着太后又被哄骗走了,德妃高声恳求。
她这一句话, 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太后也停下了脚步, 转眼看向身侧的张瑶。
德妃对太后的表现很满意,太后毕竟上了年纪, 许多事很容易忘记,这不,她这一句话又把人拉了回来。她之所以能把太后从安定寺请回宫里, 就是利用了皇后蒙骗皇上这一条, 因为她知道在太后心里只有皇上, 凡是对皇上不利的哪怕是点滴小事,她都不会放过。
既然德妃把话挑明了,张瑶也总算明白太后匆匆折返的原由了,与宫外勾结私制贡品,这个罪名还真够大了,要彻查吗, 今天她就从头查给德妃看看, 不然真枉费了她这段时间的辛劳。
“母后, 这事您放心,臣妾定然给您查的明明白白, 您瞧好就是!”张瑶压根没受到德妃的影响,还是先把太后扶回房内,让人上了茶水点心, 让她一边休息一边“观赏”外面的剧情,因为张瑶觉得接下来的事情真的称得上是一个好故事,一个栽赃嫁祸的典型!
德妃听不到她们的谈话,但看太后还是随皇后回了房,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她到底哪里好,皇上悉心护着,皇子用心拥着,就连太后都对她爱护有加。
“德妃,既然你说本宫勾结外人私制贡品,人证、物证何在?”张瑶安抚好太后独自出了房门,陪太后做了这一会,她的思绪也整理出来了,所以她出门先给德妃开口的机会。她的声音不低,里面的太后应该听得清楚。
德妃见她一人出来,心里有些不悦,不过既然太后回宫了,这件事她一定会管的,皇后让她先说自然是给了她极好的机会,人证、物证她自是准备的周全,所以听到皇后发话,她拍了拍手就有人把她准备好的东西带了上来。
张瑶哪里是给她机会,她只是先让德妃准备的话都说出来,方便她接下来打脸而已。不过今天她还有些庆幸,因为皇上和两个儿子都不在,刚好是可以发挥她聪明才智的时候。
德妃带过来的是两个人,还有用木匣子装着的不知什么东西,待证据呈上来,她没让人打开,而是吩咐谷雨去清了掌刑司的韩大人,还美其名曰此事由韩大人主理,方能让大家信服。
掌刑司韩忠,人如其名,对皇上忠心耿耿、为人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张瑶很是好奇德妃哪里来的胆子把他请了过来,因为他的威名早已经远播,而且远播的除了威名还有掌刑司琳琅满目的刑具和残酷血腥的刑罚。
韩忠来的很快,因为私制工品的事情三皇子在二皇子收到假的砚台时就已经报到了他的那里,只是两位皇子让他暂时不要审理此事,他们掌刑司才没有追查,不然怎会等到今天。
“韩忠,此事不是后宫之争,这件事哀家便交到你的手中了。”太后吩咐了几句,韩忠应了声是便出门审理此事。
他先翻看了木匣子里的几样仿制的贡品,东西不多,三件玉器,三件瓷器,还有两只未完成的名画。
这些都是早前外邦的进贡之物,现在都应该珍藏在宫里,而且这些东西宫中的宝册都有记载,绝不会有第二件相同的存在。
之后他询问那两个所谓的证人,这两个人张瑶不认识,可是宋嬷嬷她们都还记得,待看清这两个人的真面目,宋嬷嬷、孙嬷嬷气的直叹气。
先开口的是那个女子:“大人,奴婢名唤紫若,原来是在福霞宫伺候的,后来因为犯了错被宋嬷嬷赶出了宫,奴婢当时挨了板子就被直接扔回了城外的院子,奴婢不知道里面做的是什么,只是院子里的人不让奴婢出门,还逼着奴婢嫁给了里面的工匠,奴婢只知道那些东西都是院子里的工匠做的,还有一些已经被他带进了宫。”
紫如说完伸手指了指跪在她一侧的男子,她没说谎,她确实不知院子里的是什么人,只是她以为送她到这是主子对她的责罚,虽然不甘心还是留了下来,只是慢慢她发现里面有些不对,但是还是坚信这一切都是主子的安排。
所以这次有人找到她给她一大笔钱,让她说出实情的时候她欣然同意了,她实在不想待在这暗无天日的地方,她嫁的那个男人脾气不好,做东西失败了对她不是拳打就是脚踢,甚至有一次打的她流产还不许她找大夫,她那时就是生生熬过来的,所以她恨,恨这一切,更恨背后的主子。
那男子听了紫若的话也跪地求饶:“大人饶命,小人什么也不知道,小人叫罗为,在南梅宫当差,小人只是听从吩咐每月从南梅宫的一处屋檐下拿到一封书信,并按照信上的吩咐行事,小人真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小人拿完回宫之后就会放在南梅宫的小书房内,也不知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取走的。”
罗为说的也是实话,他素来胆小,因为猜测是皇后娘娘身边的人受益的,他也就大着胆子这么干了。
“哦,既如此,为何笃定此事是皇后的人所为?”这是韩忠问的第一句话。他刚听了这两个人的话,就猜测这事情有些阴谋。太后娘娘说这不是后宫之争,可他看的清楚,这明明就是后宫之争嘛!
后宫之争的事情,怎么给他查成不是后宫之争的案子,这让韩忠很是为难啊。
南梅宫是皇后娘娘入宫居住的第一个宫殿,并没有住多少时日就搬到了福霞宫,后来又搬去苏樱宫,这两个人只是在皇后娘娘曾经居住的宫殿当过差而已,怎么就笃定背后的恩是皇后娘娘呢?
“回大人的话,南梅宫的是书房是皇后娘娘偏爱的地方,因为里面的书册大都已经搬走,书房平日里都是上锁的,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