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今年的寿宴十分隆重, 不仅帝后到场, 后宫的太妃嫔妃、皇室宗亲还有四品以上的文武百官也会携带家眷悉数出席。
这还不足以形容场面的壮观。一般情况下, 如薛宝钗这样没有品级的媳妇根本没有入宫的资格。但今年太上皇特别下旨,文武百官的家眷中即使没有品级的媳妇乃至庶女庶子, 也可参加寿宴。
换句话说, 如果有人在寿宴上投个毒,把来参加寿宴的人全都毒死, 生活在底层的平民百姓就可以翻身把歌唱了。
薛王氏却不知这潜在的危险, 只一脸艳羡的看着薛宝钗, 还道宝钗幸运,才成亲第一天就遇到这等大事, 想她活了大半辈子连入宫的机会都没有, 宝钗却可以见到世上最尊贵的人了,“娘说的不错吧,你嫁给宝玉这身份地位立马就变得和以前不同了。”
薛宝钗害羞的笑了笑。
薛王氏拍拍她手, 笑道:“我今儿看宝玉的精神比以前好了许多。可见是你带去的福气。就连对你有些许微词的老太太也是高兴的不得了。都说宝玉是有大造化的,你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听了这话, 薛宝钗忍不住也有些期待起来,觉得老天到底待她不薄。
那日听得薛王氏已经同意她与贾宝玉的婚事, 她心里便觉得堵得慌, 后来更暗自垂泪。
薛宝钗虽说总是谦虚待人,但她心里其实有些自负, 并且有着不输于男儿的青云之志。她想往上爬,只有站在更高的地方, 才能对更多的人施恩,让她的贤名流传的更广。可惜她是女子,只能依靠男人来获得这一切。
如果嫁的丈夫是个有出息的,就能妻凭夫贵,诰命加身。如邢夫人,小门小户出身又粗鄙不堪,却因为嫁了个好人家,一跃成为了超品级的国公夫人。她想要成为人上人,自是要选个好人家。
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只因她商人之女的身份,就注定嫁不进那些高门大户之中。薛宝钗觉得很讽刺,她自认不输与那些大家闺秀,可因为她出身商家,就好像天生带着股铜臭味儿一般,高门大户都不屑与她为伍。无奈之下,薛宝钗才将视线转向荣国府的贾宝玉身上。
说实话,薛宝钗初时有些瞧不上贾宝玉,若非贾宝玉出身权贵,又是她最好的选择,她根本不会去看贾宝玉一眼。不过慢慢相处以后,她倒逐渐对体贴入微的贾宝玉有了好感,觉得嫁给他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贾宝玉被吓傻了,整日恍恍惚惚的。薛宝钗实在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未来寄托在他的身上,自是悲从心中来。后来薛王氏好言劝慰,解释了好些说。因知道这门婚事绝无更改的可能,薛宝钗这才勉为其难的接受下来。
不过现在薛宝钗却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勉强,反而认为姜还是老的辣,薛王氏定下她与贾宝玉的婚事简直是薛王氏这辈子做过的最英明的决定。想到昨日元春那些语焉不详的话语,她对未来的日子更是充满信心。
一行人进了皇宫,薛宝钗再不敢抬头乱看,虽只能看到‘金砖’铺成的路,但也觉气势恢宏,远非荣国府可比。
寿宴是在皇宫的后花园举行,此时还尚未开始,看到席位,差不多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尚未到场。而来的人中,一些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耐心等待,还有一些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着彼此的话题。
这里的人薛宝钗都不认识,她又怕不小心得罪了贵人,是以老实的坐着,一动不动。但贾母深知女人间的交际能够对男人产生多大的助益,既然薛宝钗已经嫁给了宝玉,就要加入新的交际圈子,于是带着宝钗,将她介绍给自己的旧识。
虽然贾政是工部侍郎,但贾母和二房却早已坏了名声,再加上贾宝玉出了不少桃色绯闻,如今又娶了商户女,不少人看到她们都低低窃笑。薛宝钗对别人的眼神十分敏感,即使不拿眼瞧也知道那些人在讥笑她们。不过她向来会掩饰,等闲是不会叫旁人看出她心里的想法,因此一直保持得体的微笑,倒叫不少人高看一眼。
不多时,已嫁为人妇的迎春珊珊而来。贾母于是将她叫来,话了几句,便说自己累了,不想再走动,叫她们年轻人自己去玩。
迎春自是懂贾母的意思,对薛宝钗笑了笑,然后就把她带去了自己的交际圈子。
说来迎春嫁人时薛宝钗还没有住进荣国府,两人并不多熟悉,迎春也就只从惜春那里知道她是个八面玲珑的人。其实迎春不知道的是,自己曾是薛宝钗艳羡的人之一。身为庶女,却能嫁给前途无量的嫡子,薛宝钗也是在那个时候更深刻的意识到有个好的出身比什么都重要。
薛宝钗早就做足了功课,无论是规矩礼数还是言谈举止都与一般大家闺秀无异,因此不仅没有招人笑话,那些贵女看在迎春的面子上也没有有意为难于她,一群人说起话来倒也其乐融融。
“林姑娘来了。”
不知谁小声喊了一声,原本比较活跃的气氛一下子凝滞下来,几乎所有年轻的姑娘都转头看向如弱柳扶风缓缓而来的林黛玉。很快便有窃窃私语声陆续传来。
薛宝钗侧耳倾听了会儿,虽然听得不是很清楚,但‘可怜’、‘福薄’、‘命苦’、‘克夫’却都听了分明。
林黛玉当日被指婚给水沐,着实让不少对水沐倾心的贵女们眼红妒忌。如今水沐死了,这些人伤心的同时,心里却也涌起不少快意,嘲讽林黛玉竹篮打水一场空。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自己得不到的,也不想别人得到,否则还不如毁了去。
虽然大部分人都想看林黛玉的笑话,但还是有不少人真心关心林黛玉。迎春便是其中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