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佞臣之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5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她但凡执拗起来, 十头牛也拉不回, 朱墨淡淡说道:“随便你吧。”

    他看起来并不在意此事。

    楚瑜虽被朱墨的多嘴搅得有些心神动荡,但转念一想,朱墨为人本就是多疑的,他能把几个人往好处想?

    救急如救火,那人只是个无辜飘零的小姑娘,自己若瞻前顾后的, 指不定连性命都保不住了。楚瑜定了定神,撤开脚步向粥棚方向而去。

    将此事一提, 女孩子忙不迭的作揖, “谢夫人救命之恩,婢子必定忠心耿耿, 做牛做马来报答夫人。”

    楚瑜抿嘴一笑拉她起身,“说什么傻话,我哪里舍得让你一辈子当奴婢, 等过个几年, 自会回了老爷放你出去, 你无须多虑便是。”

    女孩子想了想, 坚定说道:“那么就当夫人权且买下我这个人, 待我攒够银子,再自赎其身便是。”

    她一定要将账算得这样清楚明白, 楚瑜也只好由她。她信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婢子名叫谢兰。”女孩子很快答道, 看来她对自己的新身份适应良好。

    “谢兰……仿佛是个好人家取的名,”楚瑜喃喃道, “你家中不该寒窘至此呀!”

    谢兰面上显露几分羞惭,“不瞒夫人,婢子祖上也曾做过几任官,后来因事败落,不得不靠些小本生意维持生计,原想着积攒些家底,后辈们再发愤图强些儿,也能稍稍恢复些昔日的光辉,如今却……”

    如今一家子死的死,葬的葬,人影都没剩半个,更别提振兴家业了。

    兔死狐悲,楚瑜亦有几分黯然,拍了拍她的手背道:“会好的,以后都会好的。”

    至于怎么个好法,她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

    谢兰却拭了拭眼角的泪,感激的朝她一笑——这女孩子惯于排遣心绪,兴许是被生活所迫。

    回去的路上,楚瑜顺理成章捎上这个新收的侍婢。她心里很有些陶陶然,觉得自己做了一回拯人于水火的女英雄,只面上不大好表现出来——若因为这点小事就得意忘形,朱墨铁定要取笑她了。

    重回赵府,朱墨自有事去寻赵克己商议,盼春望秋两个则款款搀着楚瑜下车。

    楚瑜在角门处遇见了前来寒暄的赵夫人。

    赵夫人生着一副瘦棱棱的身板,肌肤微黑,看起来十分健康,至少证明她的瘦绝非因为吃不饱饭。她殷勤望着楚瑜问道:“姐姐可去粥棚里看过了?那些人过得可还好吧,不是我自吹自擂,我自家吃的油水都没那汤桶里多呢!”

    她看起来少说比楚瑜大了七八岁,因此这一声姐姐听着格外古怪,何况楚瑜事先已经打听清楚,为灾民添置棉衣胎被、乃至一应衣食住宿都由这位赵夫人亲自安排,她生得虽不好看,瞧她那涂脂抹粉的劲儿,想必也没少私吞油水。

    亏她还好意思王婆卖瓜。

    楚瑜忆起朱墨的训-诫,自不便同她当场翻脸,只笑了笑,“夫人宅心仁厚,一定会有福报的。”

    反之,若是作恶多端,也必定会承担恶果。

    她牵起谢兰的手,施施然向东厢房而去——不晓得怎么搞的,这女孩子手心一直发抖,且低垂了头,似乎半点不敢与那位夫人对视。

    回到房中,楚瑜便直接问道:“你很怕她吗?”

    谢兰的脖子又倒下去,细声说道:“先前灾祸初起,我父亲曾上门前来求助,可惜连赵大人的面都不曾见着,就被这位夫人打了出去,连我也跟着挨了些拳脚。”

    她声音里微有哽咽,说罢扬起袖管,露出手腕上一道青紫斑驳的淤痕,看来已有些时日。

    楚瑜见状,对赵氏夫妇恶感更甚,从来夫妻体同一心,赵氏这样刻毒,她相公自然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这时候她当然不会把此种定律往自己身上套。

    楚瑜命盼春替她将衣袖拉下,一面宽解谢兰道:“放心,有我在呢,她不敢将你怎么样的。”

    事实上楚瑜很怀疑赵夫人是否还记得这个,多半是记不得,可谢兰自挨了那顿打后,怕她怕得厉害。楚瑜对于这种心理倒是很能体谅,一应外出事宜皆交由盼春望秋二人办理,减少谢兰与赵夫人碰面的机会,只留她在身边服侍。

    楚瑜身边不缺丫鬟,留下谢兰仅仅出于一时慈悲而已,无奈这女孩子打小就在人情冷暖里摸爬滚打,生怕被人从好不容易得来的栖身之所里撵出去,伺候楚瑜十分尽心尽力,倒比盼春等人更要小意殷勤许多。

    楚瑜见了颇有些过意不去,拿出些体己银子,打发人将谢氏一家的骸骨收拾干净,好好安葬。谢兰得知后,自然倍加感恩戴德。

    日子过得倒是顺风顺水,只是赵克己夫妇那头,楚瑜总有些龃龉。她不及朱墨那般圆滑,见了面很难不表露出恶形恶状,纵然有意隐藏自己的情绪,心思敏感一些的人难免产生疑窦。

    赵夫人就有这样细腻纤巧的心思,她先前只当楚瑜是从京城来的贵妇,格外放低身段去趋奉她,纵然楚瑜对她爱答不理,她也以为是贵妇人的傲慢作祟。可接连几次的相处之后,赵夫人渐渐推翻了自己的猜测,楚瑜若是目无下尘,怎会对侍女却那般和悦体贴,她似乎单纯对自己这一家子才不肯假以辞色,只是碍于面子才不得不敷衍着。

    妻子尚且如此,做丈夫的自然可想而知了。赵夫人不免忧心忡忡的向夫君道:“你说,朱家那两口子是不是为了查探些什么而来的呀?皇帝派他前来,想必总是信得过此人的。”

    赵克己笑她妇人无知,自信满满的道:“你以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