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妈妈也管的严,胭脂就算让下人们吃,她也只准吃上一点。把这些小东西的嘴养叼了,以为主子好欺负了,就不够敬畏了!
其实新买的一批丫鬟小厮虽然来的是清园,但对胭脂却满心的敬畏。因为胭脂在教恩豪和胭红练武,家里的丫鬟小厮不忙,也都跟着一块练了。看着好脾气厚道的胭脂,是个会功夫的,他们也不敢松懈。尤其吴大郎,对着下人,从来都是冷着脸。听说也练了功夫的,那肯定比少奶奶还厉害。
曾氏不想走,干活儿再想躲懒又躲不掉,天天累的不轻,看到清园都要骂上几句,“种上玉米,老娘都要瘦好几斤肉了!”
吴天来也恼烦她,打骂都不走,他这休妻等于根本没休。就算再想娶都不容易。
次月做鱼的秘方被传了出去,不少人张罗着,开始准备养鱼的事儿。
崔氏特意过来跟胭脂商量,说是养鱼,准备在清湖附近买地挖鱼塘,或者靠小清河附近买荒地。
她愿意创业,胭脂自然不会阻拦,表示了支持。只是她想买别人家的地,让吴大郎帮忙,胭脂却不赞同,“也不单单是南山坡下面的那一块,小清河那么长,你们也可以买别的地方啊!”人家不愿意卖,叫吴大郎出面,难道要强买?
崔氏有些讪然,为难道,“小清河离村子有点远,而且那边靠着地,都是孙举人家的,靠村子这边的也行,就是他们不愿意卖。”
“是单纯的不愿意卖?还是因为出的价钱不合他们的意?要不是因为价钱的问题,这个即便是吴大郎也不好逼着人家卖地。要是价钱的问题,双方好好商量一下。”胭脂看着她。“应该是嫌出的价钱太低了…”崔氏听她这话,没敢说人家不愿意卖。
“那好好商量一下价钱,买个一亩两亩应该问题也不大。”胭脂点头,至于商量价钱,总不能还让吴大郎去帮着跑这个腿儿。
“我们分家出来是没有分钱的,后来你奶奶分了五两银子,我们这一家也要吃喝花销,幸亏你三叔在作坊里干活儿,有你们帮忙,家里的日子才刚刚起色。攒下那几两银子,也买不了太多……我想着既然要干,就多买两亩,我和你三叔辛苦几年,今后娃儿少辛苦点。这差的银子,还得靠你们帮忙了。”崔氏不好意思的笑着。
胭脂也笑,“我们刚买了地,手里还真没有什么现银了。三婶要是借个十几二十两的,我们就挤一挤。多了还真挤不出来。”
“做鱼的方子卖了,你们应该也卖了不少啊?买了好几百亩地吗!?”崔氏也想铺个大摊子,他们家要是开了鱼塘,那吴天会就不用在作坊干活儿了,一年不说多挣,几百两银子,也够他们家小富的。但前期投进去的本钱肯定要不少,十几二十两……根本不够。
胭脂哦了一声,“大哥做生意,想让我们搭着也赚些钱。大哥好意,我们总不能不出力,连本钱也不出,那不成直接要钱了。就投进去做本钱了。”
崔氏心有些沉,又去跟人家商谈,隐晦的提了提吴大郎和胭脂。
对方还是不愿意,当初都没人要的荒地,他们花了银子买下来,种了几年,终于能种成庄稼了。把庄稼铲掉挖成鱼塘,养鱼卖鱼,要是真能挣大钱,他们不会自己干啊!?还要把辛苦养熟的地低价卖给别人。
崔氏也知道,但他们想自己干,没有银子却是干不了的,把吴大郎和胭脂抬了出来,好说歹说,人家愿意卖她两亩,再多了没有。
两亩地已经很多了,要不是看吴大郎的面子,他们的地还在个南山坡下面,一亩也不愿意卖。
已经养熟的地,都能种出庄稼来了,一亩地起码也得七八两银子。崔氏想压价,看到有别的人也想买,只得八两银子一亩把地拿下了。
二亩地,已经种上了玉米,长出不低的苗了,一亩地算了五百文钱。一共十七两银子,崔氏把家里存的老底全拿了出来。
分家分得五两,吴天会在作坊干活挣的,去掉花的,存下的银子也就只有八两多点。再加上她的三两银子私房钱,还整整差一两银子。
买了地,还要雇人开挖,两亩地都挖成鱼塘,也要费不少工钱。还要买鱼苗……鱼苗只能买人家撒网网上来的半大鱼和小鱼,零零碎碎的,更是要不少银子花。
但已经把地买下了,崔氏是说啥都要做起来的。两亩地也不算多,鱼塘挖出来拾掇好,鱼苗放进去,她就可以照看了。忙不过来也可以叫她爹过来帮忙看着鱼塘,他继续在作坊里干活儿。
挺着大肚子又过来借钱,胭脂给她拿了三十两。
吴天会一肚子不满,“就三十两银子够干啥的!鱼塘挖出来,鱼苗都买不了!”
崔氏叹口气,“要不…跟娘借点?分家的时候娘说她留了四十两银子。家里也卖了三四年的鱼了,不可能才只挣了百十两银子,我估计娘留的肯定不止这些。我们要干事业,跟娘说说,借一点,娘不会连亲儿子都不帮的。”
吴子会眼神一亮,“那咱们借多少?”
“多了娘肯定不借,就借三十两吧!”崔氏沉吟。
三十两银子,王迎春也想借。二房的更快一步,吴天来已经找邱氏哭诉,说了要借钱,“现在大郎他们是一点不看情分,一点不带帮衬我们的!大房还要,三郎在作坊里干活儿,当管事。老三也在作坊干活儿,三房也不碍事。就只有我们,孤单单的在村里,啥都没有啊!娘!我听你的话,休了曾氏那个贱人了!可我这么年轻,总还得再娶媳妇儿啊!还有四郎,他也不能一直不成家啊!娘!你要是不帮我们,就没人帮我们了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