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两条眉毛打结,“他那样的,也只能找泼辣求财的了。还识字的,要知书达理,好人家的女娃儿谁会愿意啊!”反正她不想管。
“这件事儿我来管。”吴大郎笑着揉她的头。
胭脂也不想让他管,虽然知道他说的对,淡家再多个田氏那样的,以后麻烦只会更多,可管了这事儿,也少不了麻烦。而且吴大郎给人说媒……总觉得他一个清冷淡然的人说媒很违和。
吴大郎轻吻了吻她。
胭脂发愁,就算吴大郎说这事儿他来办,可淡家一样如同火坑,让人家一个好好的女娃儿往火坑里推,她总觉得有点不厚道。田氏愿意,让她折腾去好了,随她找个啥样的。
没几天,吴大郎就说找媒婆去说媒了。
胭脂一惊,“这么快?谁家的闺女啊?”这么倒霉!
吴大郎失笑,跟她介绍女方家的情况,“镇上姜家,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她老小,前不久刚退的亲。家里有几亩地,听说识几个字,也算得上知书达理了。”
胭脂满腹狐疑,“这样的人家,会同意他那样的?”
“以前定然不同意,现在就好说了。”吴大郎道,见她不相信,解释道,“她姐姐因不守妇道被休了。之前定亲的人家听说,立马退了亲。”
胭脂脸色顿时不好了,“就算她姐姐被休,也不应该牵连她才是。”想到古代便是如此,又问聂大郎,“这姜家闺女咋样?”
“都说很贤惠,相貌也不错,在镇上名声挺好。”吴大郎眸光闪了下,他见过那姜家闺女打人。
“家境不错,又是镇上的,识些字,人又贤惠。就因为受她姐姐的事儿影响,被退亲,就要嫁给淡靖林那样的……”胭脂同情那姜家闺女。而且,“她之前就是被人退亲的,淡家那边怕是不答应呢!”
吴大郎笑了,“这是捡漏儿的好事儿,他们不答应,错过这个,就难找这么好的了。”
去了淡家沟,跟田氏说了这姜家闺女的情况,当然她姐姐不守妇道被休的事儿,他说成了被诬陷,这样的事儿也多是别人猜测,男方家顾忌面子也没有说出来。
田氏一听就不同意,“她姐姐有个那样的名声,就算不是水性杨花的,估计也好不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她又是被人家退亲的,凭啥要我儿子娶她那样的!?她要是也像她姐姐,我们不是要亏死了!以后要后悔死了!”
“二舅母可以赶集的时候去看看那家女娃儿品貌怎样,她姐姐也是被人诬陷,不管真假怎样,她在镇上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识字,知书达理,家境好,娘家的人也都明事理。虽然退了亲,还是有几家求亲的人。二舅母先看过了,若是满意,我再请媒婆去说项,争取让他们答应这门亲事。”吴大郎让她尽管去看。人家答不答应还两说。
田氏的脸色顿时就不好了,“被你吹的天花乱坠,不过一个名声不好,被退亲的而已!还瞧不上我们家?连名声都没有了,还指望啥找多好的人家!?”心里却有些意动。
次一天正好逢集,她就赶集转到了那姜家的门口,正碰见姜家二闺女出来接卖菜的姜婆子。这一看,田氏还真有些满意。之前她没少在镇上转悠,瞧哪家闺女好。那时候就瞧中过这姜家二闺女,都打听好了,找媒婆一说,却是已经定亲了。
只是现在她不想愿意这门亲事了,有个水性杨花的姐姐,娶这样的女娃儿,以后不是要给儿子戴绿帽子!?
从镇上出来,她没有回家,而是到了白石村,坐在作坊里,等着胭脂做饭,还跟她念叨抱怨,“就不会找个好的!要是跟她姐姐一样,我们家可就被她毁了!”
胭脂把菜下锅里,头也没抬,“你看上的女娃儿,个子高,相貌好,又要读书识字,家境好,还得镇上的,你数数镇上这样的女娃儿有几个?她们都嫁到了哪?”
田氏撇着嘴不吭声了,镇上好些女娃儿不外嫁,要么就找别的镇的,还有往县城里攀的。犹豫了两天,田氏提出了要求,“陪嫁要丰厚!以后不准跟她那个姐姐来往!娘家也要少来往!”后两个都不是问题,这里的女娃儿嫁了人,就是婆家的人,走娘家都要告诉婆婆。明事理的婆婆不说难听的,遇到脾性不好的还会骂一顿。
“陪嫁的事儿,让媒婆先探探口风吧!”吴大郎出去请媒婆。
结果姜家不愿意,说田氏太泼辣恶毒了,宁愿找个穷人家的,让闺女去过苦日子。
媒婆说了她是受吴大郎和胭脂的托付,好话说了一箩筐,“虽然那田氏脾气有些不好,不过她都是针对外人的,自家人可是很护窝子的!”
又说起卖闺女的事儿,“之前想着给闺女找个伴,没想到胭脂福大命大,没有死。已经跟了吴大郎了,也只能继续跟了他。不过现在俩人的日子那是过的红红火火的,作坊的生意都做到府城去了!俩人又是实诚护短的人,他们大姐娘俩现在还养着呢!在谢家的时候瘦黄瘦黄的,如今你们是没见,养的珠圆玉润的,那穿戴比我还好呢!所以这大舅子以后也保管错不了。就一个儿子,没人分家产,家里东西都是他的。那杨氏还指望儿子儿媳妇养老孝敬她,她就算跟外人骂架,都不会对儿子儿媳妇摆脸子的!”
姜婆子听媒婆说这样的话,也有些心动了。大闺女出了那样的事儿,她气死都没有办法了。二闺女退亲之后,虽然也有说亲的,不是歪瓜裂枣,就是一堆条件,要一堆陪嫁的。
媒婆看有戏,忙又说了好些好话。
也就是吴子川和胭脂出头,要是田氏请了媒婆来,姜婆子根本考虑都不会考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