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很幸福了
在文琪的提醒下, 郑宇去镇上的香烛铺子里采购过年要用到的东西。
铺子里的老板和老板娘分工明确,一个招待客人、给客人拿他需要的东西,一个就专心算账、收银钱。
因为郑宇去的有点晚,铺子里已经不怎么忙了。老板是个伶俐人, 对于来过的客人都有印象, 他看郑宇面生,就笑着跟他聊了几句。
“今年遇到的生人有点多呢, 之前基本上都是武泰镇的人来买东西。你也是从军队退伍, 然后到我们这边定居的吗?”
听老板这么说,郑宇知道大概是自己的弟兄们都来过了, 老板跟他们说过话, 才会知道镇里有新人是退伍来定居的。
“我是青阳村土生土长的人,前几年确实是去入伍了, 但我小时候也是来过你家店里的。”
郑宇说完,那店老板托腮想了一会,有点不太确定地问:“青阳村……郑家那小子?”他倒不是想起了郑宇小时候的样子, 而是把退伍跟青阳村联系起来的话,他能想到最出名的事情,就是郑家人把郑宇推出去当兵这件事了。
郑宇点点头,目光扫过老板身后木柜上的物品。
老板意识到郑宇可能不想在这耗费太多时间,就掐断自己之前的话题,直接问郑宇需要买什么东西。
“盘香是你们村长买了,村里其他人不用管这个。你若是只用买拜神的东西、不买祭拜先人的,那直接告诉我你要拜什么神明, 我把对应的东西拿给你就行了。”
郑宇沉默了一会,尴尬地摸摸后脑勺,用不大的声音说:“给我两份‘兰菊公’的香纸香烛。”
他要两份的意思是,他要拜的去岁神和当年神都只是“兰菊公”这一位神明。
店老板挑眉看了郑宇一眼,面上的笑容大了些,“看样子小兄弟明年可以办喜酒了。”只有一门心思放在心上人身上的小年轻,才会做出郑宇这样的决定。
虽然郑宇不知道为什么店长要说他明年可以办喜酒,但这话让他听着很开心,他纠结了一会,从文琪以前跟人交流的内容中,找到了大致相像的情景,他眼神飘忽了一下,不怎么确定说这句话是不是合适的,“借你吉言,要是今年办喜酒,我也会给你递上请帖的。”
店老板大笑几声,和气地拍拍郑宇肩膀,“你这小子人不错,要过年了,大家心里都高兴,我今天就给你个折扣——两份兰菊公的拜神用品,加上村祭平皇的香,原本共是三百二十个铜板,你这次给三个小交子就成。”
莫名获得了店老板的好感,郑宇有点受宠若惊。按照他以往的情况,基本他独自面对生人的时候,人家对他的第一印象都会不太好。
他不太适应现在这种情况,在付完交子之后,心里有种占别人便宜的感觉。他一向不占人便宜,所以在装好东西之后,他对老板说:“我以后会一直住在青阳村,你之前遇见的几个外人估计都是我的兄弟,若是你遇到什么事,可以找青阳村找我,我们这群人就是有把子力气,帮忙打……”
说到这,郑宇顿了一下,他想起来自己离开安都之前,苏将军有对他说过,脱离军队之后,就不能总想着用力量解决问题了。那么,他们其实是不能随意打人的来着。这样一想,他们几个好像挺没用的。
店老板没听清郑宇最后说了什么,他笑着亲自把郑宇送出门去,让他早点回去,不然半路上就天黑了。
郑宇的面相本来就是不会让人产生恶感的好人相,他容易得罪人,只不过是他那张嘴太不会说话了。这次他难得超常发挥,说了句合适的好话,很容易就获得了别人的好感。
把香纸这些东西准备好之后,郑宇又把全部心思放在了烧瓷器上。
很快又到了十二月,郑宇再次拿着自己新出窑的瓷罐去找文琪,这是在文琪给他提意见之后,他第六次拿样品去给文琪看了。
这次,他拿去的还是最常做的敞口瓷罐,上面黑色的网格看起来像一张渔网,而渔网下面裹着的瓷罐本身,则像镀了一层淡淡的金光一样。
文琪看到这次的瓷罐,就觉得眼前一亮。刚好这天的天气还不错,慵懒的阳光洒在瓷罐上,让上面的金丝更显眼了。她从郑宇手上接过这个瓷罐,凑近看了一眼,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叹。
“这次的真的好漂亮啊,比我想象的还要好看。”也不知道郑宇是怎么做的,粗裂痕构成的网格大小都差不多,给她一种别致格纹的美感,而格纹内的金色细纹特别多,若是离远了看,还以为这个罐子的底色就是金色呢。
这个成品,在文琪个人看来,美观程度上还要超越了真正的哥窑的“金丝铁线”。
她把这个罐子翻来覆去地看,越看越是爱不释手。
郑宇看她对瓷罐表现出的丝毫不掩饰的喜爱,自己的心情也跟着激动起来了,“你喜欢这样的?这个罐子形状只是我随手做的,我回去再做两个好看的汤碗、一批碗碟,按照这次的烧制方法,烧一批出来送给你!”
说着,郑宇就要往家走。
文琪眼角一跳,急忙喊住了郑宇。
“不用再特意给我烧什么了,我有这个瓷罐就很开心啦。”瓷罐好歹能当个摆设,郑宇要是真烧一套餐具给她,那无论这里的人喜不喜欢金丝铁线,她拿这种外观的餐具出来招待客人,都会显得很奇怪。
被文琪拒绝后,郑宇心情顿时低落了。他已经做出了文琪喜欢的瓷器外观,这说明他以后再也不能用这个由头来找文琪说话了,他本想慢慢做一批盘盘碗碗,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