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陵观火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六十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诸葛卧龙来的时候看了我俩许久, 才将麻绳栓到树上扔下来,我让苏贤汝先上去的,因为老狐狸奸诈, 留着我有用,不会不救我,而苏贤汝不一样,他们必然都知道苏贤汝的身份,要不然不会急着赶来京城。

    这个认识让我觉得有必要远离苏贤汝了, 诸葛卧龙这几天一直跟着我, 神出鬼没,我有些弄不清楚他到底要做什么。

    直到这天我柳巷的宅子里来了两位诸葛大人,他们二人来说实话我并没有太大吃惊,可是,陈员外是一起的,后面并没跟着陈棉, 看着他那光滑细腻的圆圆脸,我大约知道, 该说的,今天他们都会告诉我了。

    陈员外依旧笑眯眯的, 手里握着两个圆圆的核桃, 咕噜咕噜转的我心烦意乱, 诸葛青云和诸葛卧龙对桌而坐,一胖一瘦,一高一矮显得极其不平衡。

    低头给他们倒水的空档, 我却发现原来诸葛卧龙的袖口,一直绣着一朵盛开的花,水壶汩汩的冒着水,我盯着那袖口,许是察觉到我有异样,诸葛卧龙将袖子不着痕迹的盖了盖。

    那是杜若,不是当朝太后最讨厌的花吗,为了光明正大戴上心爱人的花束,不惜远离京城?

    难道太后厌恶杜若是因为沐贵妃喜欢此花?

    我皱了皱眉头,把水壶放下,三人非常默契的看着我,客随主便,总得有个先开口的。

    我清清嗓子,对着陈员外说道,“陈叔,陈棉不在我这,你可以去翠荷书寓找找看,或者去秦将军府上,仁平郡主那里,今天实在不凑巧,我这有客人,重要事情相商,要不,你先回去?”

    陈员外将那两个核桃放下,又看看诸葛卧龙,叹了口气,这才说道,“既然你们两个都不开口,那我先说了。”

    老熟人,怪不得。

    “宋缺,有些事情你也猜了个大概,不用我说你兴许都知道了。”

    “陈叔,猜的归猜的,你亲口说的那才是真的。总不能像有些人那样,把我推到风口浪尖,跟人到处宣称我是那沧海遗珠,皇上亲生女儿吧,不是皇上的儿子,而是皇上的女儿,这个人的居心,或者说,这几个人的居心,简直是坏透了,替人顶包的事,祸及我一个人也好说,我跑就是了,可是,这几个人的死对头,偏偏还是个只手遮天的主,不光要我的命,还要把宋家斩草除根了。

    陈叔,你说,要是让我知道这几个人是谁,应不应该拿把刀把他们砍了,砍了也解不了心头之恨,怎么,陈叔,你倒是接着说啊。”

    一丘之貉,狼狈为奸。

    陈员外开了头,我便知道接下来的话是多么令人愤怒和咬牙切齿,两位诸葛大人都不愿开口的往事,能会是什么好事。

    一个晚上的秉烛夜谈,我的眼睛熬成了俩黑圆圈,他们也好不了哪里去,诸葛青云跟陈员外体宽,所以肿了点就肿了点,就是眼睛快挤没了,诸葛卧龙原本满是褶子的脸现下好看了些许,就是阴沉沉的谈不上什么高兴。

    沐贵妃的七皇子和当今太后的儿子,当即皇上,当年是都看中了周大学士的一双女儿,全京城有名的双娇,不仅样貌出众,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大女儿嫁给了七皇子成为七皇子妃,小女儿与当今皇上情投意合,俩人暗结珠胎,在七皇子府被灭门的当天,大周和小周从密道一同跑了出去。

    诸葛卧龙好歹心里还有点人性,那犹豫的光景,两人已经跑出密道口,只是两个弱女子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离开京城,到他处避祸,谈何容易。

    皇上心思缜密,暗中派了人跟着,半路上却被认作贼人,大周小周在长陵城界内跑散,小周无意间进了青-楼,凭着才艺美貌闻名一时,为了腹中孩子,她虽然厌恶皇上,却仍旧嫁给了陈员外,长陵城第一富商,这没什么可好奇的,因为这陈员外,乃是皇上身边的得力太监,陈公公是也。

    我吁了口气,陈员外当真做戏做的全套,娶了十七个小妾,一无所出,直到娶了小周,陈棉才得以降生。

    顺理成章,无一纰漏。

    我给他们鼓了鼓掌,那三人面面相觑,却还是能接着跟我侃侃而谈,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在陈棉降生后不久,皇上登基,之前一直由孝慈太后和谭怀礼把持朝政,先皇崩逝,朝中散乱,多亏这二人势均力敌,谁也没想到,谭相肯乖乖放下部分军权,让皇上登基。

    大周的孩子在多年后才被发觉,我们晚了一步,谭怀礼派人先找到了他,告诉他当年所发生的一切以及他的身世,谭怀礼目的很明显,就是要苏贤汝跟皇上势不两立,有名正言顺的方式将其赶下皇位,扶持苏贤汝登基,然后顺理成章让苏贤汝禅让皇位给他。

    自古皇权,名不正言不顺,出师总要有个名号,没有苏贤汝,谭怀礼少个正当借口。

    他们没想到苏贤汝被宋家收养,更没想到宋家竟然跟陈家一墙之隔。

    于是,最素人的我,成了他们眼中最合适的替罪羊,是的,很早我便是他们的计划之一了,只是还没养大,不好下手。

    待我跟陈棉上山修行的时候,不光长陵城,潍州,京城,几乎各地同时流言传出,皇上有孩子遗留民间,听说是个女扮男装养大的,为了避嫌,最早传出的地方,是我们长陵城。

    之后又有各种各样的人物暗中走访,暗中勾结,可惜一无所获,可能那个道士说得对,我该在山上待到十八岁,要不然命不久矣。

    我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是苏贤汝告诉了谭怀礼我的身份,毕竟我在长陵城十几年的男子生活,还是挺成功的,打得了架,骂的过人,追过狗,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