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综神话之董永之女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3章 柴米油盐酱醋茶(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双成在这边苦思冥想如何忽悠镇元子,陆压这边却在忽悠董大郎。

    三年前,女娲娘娘一阵风就将董大郎刮到这个唤做刘家村的小村庄,人生地不熟,幸好遇见了好心的刘彦昌父子。他以车前草治好了沉香的腹泻之疾,刘彦昌对他感激不已,力邀他留在家中做客几日。

    董大郎心想,这不知到了何界,总得用几天打听打听如何返回荻芦村的路径吧,于是便答应下来。岂料,多方打听下,他原本家住东胜瀛洲,居然被弄到了南赡部洲。两洲距离,何止万里?他肉体凡胎,只怕走到发须皆白也回不了家。可是他不回家,又去哪里等他的大妞呢?

    而刘彦昌父子一听他的家居然在那么远,又是惊奇又是怀疑。董大郎不愿泄露自家之事,便谎称是遇到飓风,将他平白刮落到此,连他的妻女也在这场大风中失散,说到伤心处,涕泗横流。

    刘彦昌本就是个心软的读书人,又有侠义之心,当即就对董大郎道:“你我能隔着千山万水相遇,本就是天赐的缘分。如果大哥不嫌弃小弟,大可留下来与我们爷俩同住。”

    这句天赐的缘分,倒是触动了董大郎的心思。他心知肚明,自己根本是被女娲娘娘故意送到这里来,娘娘这般作为,是不是真的有深意呢,难道他在这里,就能重见他的大妞?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他便亲到附近的女娲宫中求签,询问董娘子与双成的安危,和他们一家人是否有重见之机,结果,签签都是静待时机之意。

    娘娘曾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德昭日月,功在万世,必不会欺骗于他。董大郎如此想来,回乡之念就淡了些,再加上刘彦昌诚心相留,他便在此与刘家父子住到了一处。

    从此,这父子二人的生活,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刘彦昌是个落地才子,才华横溢,可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家务不熟练,耕田也没力气。沉香长到四岁,吃得粗茶淡饭,穿得是百家破衣,父子俩就靠卖灯笼糊口。董大郎本就觉得白住在别人家中,非常不好意思,又见刘家父子过得是这样的生活,哪能不出手?

    第一天,他就做了两个弹弓,带着沉香上山打了二十多只麻雀,摘了一斤多野菜。他把麻雀拔毛,去内脏,斩脚爪,放在小锅里加酱油与盐闷熟,香味四溢,接着又将野菜剁碎,擀面包成饺子。沉香在一旁看得口水直流,却被他逼着去读书,言说书不背完,今天这餐饭就没有他的份。小孩子嘛,有一根胡萝卜吊着,学习的精神一下就来了。当天,刘彦昌就惊喜地发现,不仅有一顿前所未有的美食,儿子也听话起来。

    第二天,董大郎就借来工具补瓦修篱,将院里的地全部开垦出来,种上油菜、波菜、茴蒿、冬瓜和南瓜。刘彦昌想来帮忙,可是董大郎一看他挥锄头的姿势就知道他是外行,忙叫他不必管。到了午时,他一个人就把种子都播种完了。

    第三天,董大郎就叫过刘彦昌,二人开始促膝长谈。

    董大郎道:“刘先生您既然称我一声大哥,那我便托大,唤你一句兄弟了。”

    刘彦昌忙道:“这是自然,本就是应有之义。董大哥有话直说便是,小弟洗耳恭听。”

    董大郎笑着应了:“我是个粗人,就直说了。我看老弟你,才华横溢,为何不去参加科举,反而偏居乡野呢?若是你得中,哪怕是个举人,你们爷俩的日子,也该比现在好过得多啊。”

    刘彦昌闻言长叹一声:“大哥有所不知,小弟自从拙荆离开后,万念俱灰,委实无心考试了,更何况,不论我再怎么考,也是绝不会中的。”

    董大郎奇道:“沉香已经没有娘了,你这个当爹的更应该加倍努力,让孩子过上好生活啊。再说了,你才考了几次,怎么就知道中不了呢?”

    刘彦昌心道,因为我娶了玉帝的外甥女,触犯了天条,能捡回一条命,都是靠我岳母苦求,我妻自愿被镇华山换来,又怎么敢奢望金榜题名,高官厚禄呢?

    只是,此话却不能告诉董大哥,他思索片刻道:“大哥有所不知,小弟也曾往女娲宫求签,次次都说高中无望啊。”

    董大郎闻言皱眉:“竟然是这样。那既然读书的路子是走不通了,那贤弟你打算如何将沉香抚养长大呢?”

    如何抚养?刘彦昌一愣,干巴巴道:“靠糊、糊灯笼?”

    董大郎闻言长叹一声:“贤弟啊,一个灯笼差不多三、四文钱,你又在这乡村卖灯笼,为兄这些两天冷眼旁观,你这一天二十钱顶天了吧?”

    刘彦昌满脸通红地点了点头。

    董大郎又道:“为兄比你多几年为人父的经验,知道的可能也比你多些。这养一个孩子,靠这么些钱真的不够啊。四季衣裳,鞋子帽子,笔墨纸砚,经史典籍,还有他也快去私塾开蒙了吧,给先生的束脩礼物,还有同学平时的交际……这些都暂且不论!常言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咱们只说吃饭,靠这么些钱,你连肉都不能让他吃饱几顿啊。”

    刘彦昌被说得羞愧欲死,他眼中滚下泪珠:“是我无用,对不起三娘啊。”

    董大郎见状,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为兄说些话,并不是要打击你,而是要提醒你。提醒你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未来这么多问题,都应该想办法来解决。”

    刘彦昌闻言眼前一亮,抓住董大郎道:“大哥必有良策,求您教我。”

    董大郎忙道:“贤弟放心。贤弟为人善良仗义,明明自己也不好过,却愿意收留我这样一个陌生人。为兄既然住在家中,又岂能不为这个家贡献一份力量。”

    糊灯笼和糊风筝其实差不了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