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工吧!公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4章 对峙(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一日早上飘飘洒洒, 下了一场小雨。薄烟散去, 园里碧色萋萋, 和前几日繁花似锦的盛景比起来, 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吴攸安排着众人在那亭子前面搭了一个高台,那些幕僚已经三三两两的来了, 见了吴攸在那里忙碌, 多半都露出些不屑的神色,坐在台下, 交头接耳。吴攸还顾不上这许多,她和贺雪龄一人拿着一沓纸,准备稍后若是有谁记不起自己该说什么,她二人好及时提示。

    待一切就绪, 吴攸深深吸了口气,见那通向这院子的一条弯弯曲曲小路上,赵扬穿着一身藏青色常服,身姿挺拔矫健,带着几个侍卫往这边走了过来。

    吴攸见他们一行人穿过层层花枝,踏着落花新草,在台前站定了,看赵扬朝气蓬勃, 和这春色相称, 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嫩色宜相照,青草妒春袍。”

    她让“演员”们歇了一会儿,上前询问赵扬道:“可以开始了么?”

    赵扬等这一出戏等了许久, 看众人齐聚,便对吴攸道:“开始罢。”

    吴攸缓过神来,把手一抬,台后一人声音浑厚,开口道:“天下豪杰群起,共讨暴秦。各路人马相互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为关中之王。”

    “楚霸王项羽在河北与秦兵鏖战,汉王刘邦先入关中。项羽战毕,往关中赶来,率兵四十万,囤于新丰鸿门。刘邦兵方十万,囤于霸上。”

    这一段背景交代完毕,那扮演项羽的昂然走上台来。另一人年纪稍长,在旁开口劝道:“今日沛公刘邦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其志不在小,将军不可掉以轻心。”

    “项羽”面露犹豫之色,那人又道:“我令人观望,他屯兵之处,有天子之气,将军宜急攻之,莫留后患。”

    台下众人一看,心中顿时明白了吴攸的用意。那日几人想起赵玉所言:“我在兄长身边,屡次听见那什么吴公子对他说道,‘府中幕僚众多,却无甚用处,白白消耗粮食。不如将他们遣散了,另寻些年轻有为的来。’因此,他事事与你们做对,正是想让兄长以为他聪明伶俐,你们年老无能,等你们都被兄长赶出府去,兄长便从此只听他一个人的了。”

    这些人想道前些天赵扬询问他们前往永州之事,都以为吴攸又要借此机会,让赵扬赶他们出府,不由得互递眼色,不想让吴攸得逞。

    正在这时,台上又摆起了酒宴,“刘邦”一众人走上台来,与“项羽”对坐共饮。那开始劝告项羽的长者将手中玉玦一举,项羽却默然不应。

    这长者露出愤然之色,唤来一名力士,拔剑而舞,每一剑都在“刘邦”身旁晃过,那演刘邦的左躲右闪,他身旁众人也都坐立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台下众人不知道这事的结局,纷纷替“刘邦”捏了一把汗,直到另一人也拔出剑来,与先前那人对舞,大家方才松了口气。

    接下来关键人物“樊哙”就要上场,他的台词有点多,吴攸和贺雪龄在手中翻找,要把给他提词的纸准备妥当。

    因此,当台下有人忽然站起来,对她发难的时候,她一点也没有防备。

    *****

    吴攸正在鼓励有些怯场的“樊哙”,忽然听见台下有人叫道:“诸位,这妖人原本在大将军身边伺候,却不知安分守己,总是想方设法,干预政事。如今齐、夏两地通好,你来我往,本属平常,他却排了这莫名其妙的戏,让我等观看,实在是居心叵测。”

    看的投入的众人一听此言,纷纷警惕起来。尤其是那几人受了赵玉的挑拨,又见想起自己刚劝过赵扬前往永州,吴攸竟然公然演戏嘲笑他们陷赵扬于险境,再也无心看戏,都站起身来,对赵扬道:“大将军,这什么‘鸿门宴’的戏,十分不妥,且不吉利。还望大将军下令,不要再演了。”

    吴攸和贺雪龄对望一眼,都有些不知所措。她半天才反应过来,这人口中所说的“妖人”,原是指的自己。她望向赵扬,却见赵扬转过身来,目光在那名幕僚身上扫过,又看向自己,最后开口道:“你等各执一词,不如就在此各自将理由陈述,待本将军听后,再做决断。”

    那几名幕僚之中,早有人站起身来,道:“你排的这出戏里,原本这项羽就要攻打刘邦,可如今我两地并无兵戈之虞,且周曾和周迟都刚到我齐地来过,大有示好之意,我听闻周曾不日即将攻打珉地,他为何要在此时再与我齐地为敌?若是他对大将军不利,到时候腹背受敌,对他又有何好处?”

    吴攸毕竟不如这些幕僚们日日上堂议事,众目睽睽之下,心中难免有些不安。她想在赵扬身上寻找点支持,但是赵扬这时却坐了下来,不再看她,这让她心情更加紧张,张开嘴想了片刻,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面对向她投来的一道道不善的目光,她只能清了清嗓子,道:“周曾兵力强盛……”

    她刚一开口,下面的人就七嘴八舌,道“说的什么”,“听不清楚”,又有人笑道:“这位公子倒像是个女子,扭扭捏捏。”

    吴攸见自己苦心筹划了这许多日子,到头来却被这些人讥笑,心中着恼,转身对赵扬道:“大将军,这其中利弊,我都对你说过,我相信大将军自有公断。这戏想必诸位也不想再看了,只不过后面有一句,说的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你到了永州,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若是事情有变,你只能任人宰割。你若不去永州,虽然有些失礼,但两家婚事已定,去之无功,不去无过,何必再多此一举,自招祸端?”

    她言辞虽然激烈,却同时也十分恳切,下面议论声渐渐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