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反派圈水深千尺gl[快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4章 土匪圈水深千尺9(完)(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回府衙的路上, 一名手下很是不解他们大人的做法。

    明明那人就是他们要抓的人, 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把痣变没的。

    只要他们大人查一查嫌犯的身世的话, 肯定能查出什么。

    “大人, 你为什么不追查下去啊?”

    假扮成捕头的县令大人玩着刚捡起的小树枝,“追查什么?”

    “大人, 您忘性是不是变大了?当然是那嫌犯啊!”

    “她不是我们要找的人。”县令大人一口咬定江书彦不是土匪头子。

    “明明就是……”一名捕快小声嘟囔。

    县令大人一听这话,转身勾着他的肩, “我问你, 本大人又被称为什么?”

    “郝状元。”

    “……我是说本县令的称号!”

    “大人, 您就别为难小的了吧!小的饿的都快没力气说话了。”

    “哎~”

    县令叹了口气松开他,将不知什么时候折的狗尾巴草咬在嘴里。

    “你的大人又被称为父母官是不是?”

    不想跟他说话的手下连连点头。

    “我们当父母官的得为百姓考虑考虑啊!要是我没有确凿证据抓了她, 会有百姓不高兴的。”

    “那您几个月前还剿匪……”

    “我不剿匪也有百姓不高兴啊……”

    “那, 那你不抓她不也有百姓不高兴吗?”

    “刁妇算不得称作百姓。”

    “……”

    谁都不知道县令大人这样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只有他自己还在回忆着,小时候去槐镇玩儿的时候初见柳三娘时暗下决心要娶她。

    几经波折之后,他决定不去打扰, 这样正好。

    他们不知道的事,刚刚经过的树林里, 一颗大树后走出了一个人。

    这人身高八尺有余, 打扮干净。他警惕地看了一眼官兵们已经走远的背影, 转身朝反方向快步走去。

    最后还是送走了这群不速之客。

    关上门后,柳三娘背靠着门,双手背在身后顶着门,生怕有人再回来。

    她惊魂未定地长出一口气,坐在凳子上倒了一杯茶, 一口接一口地喝着。

    直到茶壶里再也倒不出来茶水。

    她抖了抖茶壶,撇了撇嘴,眼眶开始变得湿润。

    最后,她趴在桌上控制不住地哭出声来。

    另一边,收到官府警告的大娘气气呼呼地往回走去,经过江书彦和杨志身边的时候还不忘哼哼两下。

    杨志看着大娘急匆匆的背影大声叫到:“崔大娘慢点走!以后别去丢我们村的脸了,诬陷的罪名我们村可从来都没有人得到过这种‘荣誉’。”

    “把我叫出来什么事?”

    江书彦早就发觉柳三娘情绪不对,本来想安慰安慰她,没想到官兵们刚一走,杨志就把她叫到外面。

    杨志围着江书彦转了一圈,傻兮兮地笑着。

    “有什么话快说,忙着呢!”江书彦也不跟他客气。

    杨志突然凑过来,神秘兮兮地问道:“姐你就是五头山山霸吧?”

    见江书彦沉默了,他一副全国最聪明地痞的样子,双手叉腰面朝天,背对着江书彦继续说道:“哎,还好当初选择跟了姐,不然我这一生都没啥追求了!”

    等他转身的时候,江书彦已经进屋了。

    但这一点都没有影响到他的心情,他看了看天空,开心地吹着口哨走了。

    江书彦进屋后就看到柳三娘趴在桌上,将头埋进双臂间。

    “对不起。”看到柳三娘这样,江书彦很心疼,眼眶也不自觉泛红起来。

    一听江书彦坐下来了,柳三娘偏过脑袋看着她。

    眼睛还泪汪汪的,睫毛也被眼泪浸湿了。

    江书彦也学她趴在桌子上,看着她微微嘟起来的小嘴,忍不住伸出手指拨了拨。

    柳三娘伸手轻轻握住江书彦的手,大拇指指腹轻轻在江书彦手掌摩擦,温度一点一点被晕开。

    “是不是经常拿刀拿剑?”

    柳三娘感受到江书彦的比她的还粗糙,关节出还有两个大茧子。

    江书彦眨了下眼睛,笑了笑,默认了。

    她看到柳三娘头顶上的幸福值达到了99。

    柳三娘撅了撅嘴,带着哭腔说道:“刚刚我都快吓死了。”

    江书彦反手把柳三娘的手握在手里,往自己面前拉了拉。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嘴角没痣。”

    “但是大娘说的其他地方都和你很符合,万一那捕头大人认定了就是你怎么办?”柳三娘缩了缩鼻子继续说道:“对了,你那颗痣后来怎么没有了?”

    看着柳三娘为自己担心的样子,江书彦心里一阵暖意,“那只是前几年的一个痘印。”

    “痘印是什么?”

    “痘印是我们的匪话,就是,emm……伤疤的意思。”

    “哦。”

    两个人静静地趴在桌上,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三娘。”

    “嗯?”

    “我们在一起吧!”

    “嗯。”

    这时候屋外的知了鸣起了夏季第一声。

    太阳依旧有些毒辣,晒得栅栏内外的花都焉了。

    一束阳光透过葡萄架照进窗子,浮在空中的尘埃慢悠悠地飘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