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贵女天娇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29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被呼延骓闹了一夜, 第二天起来, 又被精神了的男人压在床上侍弄了一回。等结束了, 外头的天早亮得照得了大半间屋子。

    差点没能下床的赵幼苓见着铜镜里自己身上斑斑驳驳的瘀痕, 气得踹了他一脚。把人赶出门去, 说什么都不许白天再往身边凑过来。

    茯苓忍笑,拿了化瘀膏往她家娘子身上涂抹,一边抹一边说起外头的事来。

    昨日得了呼延骓的叮嘱,刘拂果真去外头哭了。

    他也没随便找地方哭, 而是凑巧遇上高贺兄弟俩约他上花楼吃酒。他假作喝醉了,抱着酒壶就是一顿嚎啕大哭。

    哭得几位小郎君一时间面面相觑,等到后头也就都知道皇后的打算了。

    这皇后为他指婚,尚了寿光公主。

    说到底,知情的都同情刘拂, 毕竟寿光公主身子不好, 常年不在人前, 也不知究竟生了什么模样,什么脾性。

    可再一听, 皇后不光指婚, 还给搭两个宗亲家的女儿当媵妾,这是妥妥的是要刘拂才成亲,就享齐人之福啊。

    有的齐人之福好享,有的不能。

    譬如这事,哪是结什么亲,分明是结仇。

    谁不知道天子好些日子没有上朝, 太子只差一道圣旨,就能名正言顺坐上龙椅了。大权在握,谁还把贵妃生的病弱公主放在眼里。

    皇后给寿光公主指婚给了新科榜眼,这是怕人说她乱点鸳鸯谱。

    再给搭两个媵妾,这就摆明了是膈应贵妃,膈应与公主一母所出的韶王了。

    刘拂哭得那叫一个伤心欲绝,像是撒了酒疯,说完了皇后的懿旨,就开始哭诉自己的痛苦,不愿伤公主的心,不愿纳妾蓄婢,惹怒陛下,又说皇后言辞凿凿,隐隐有必须娶的意思。

    他如今进了翰林院,看的书越发多了些,即便是嚎啕,也是引经据典。

    一说媵妾乃前朝开国初年的陋习,已许久未曾有过,到今朝更是无人为津。二说陛下几位公主出降,还从未听说过宗亲庶女作媵妾陪嫁的事,若是陪嫁了,也不知是驸马尚了公主,还是公主带着人一起嫁给了驸马。

    茯苓一边笑,一边有模有样地比划:“听说,刘小郎君后来哭够了,就抱着酒壶假睡。高小郎君他们不敢往外传话,可小郎君闹得太过,早叫外头的人听了去。”

    “这花楼人来人往,鱼龙混杂,上至高官,下至平民,但凡能拿得出银子的,都能往里头去。不过一夜功夫,事情已经传得人人皆知。”

    “这会儿街上都在传了,说是皇后心怀不轨,有意要膈应公主。”

    赵幼苓忍不住笑。

    呼延骓只是随口提了一句,刘拂就能顺势想到这方法,哪里还有从前在戎迂刚认识时那莽撞冲动的样子。

    身上的瘀痕都抹了一遍膏药,确定闻不出什么味儿,又拿衣裳遮盖好,赵幼苓出门便往韶王府去。

    甄氏走后,韶王府的气氛低沉了数日。如今又渐渐恢复了从前。

    顾氏见了她便笑:“外放的日子可是近了?”

    “近了。”赵幼苓道,“就这几日,便要走了。”

    顾氏颔首。她怀了孩子,如今看着更软和了几分,摸着肚子便道:“出去之后一应的事便需要你亲自盯着。从前还不曾有过公主随驸马外放的事,你这头一遭也不知会遇上什么。只是你有这个身份在,外头只怕也不敢随意欺负到你们头上。”

    顾氏出身将门,家中没落后,也曾随家人外放北境,知晓那儿的难,便拉着赵幼苓的手,将北境的情况细细说了几遍。

    顾氏始终记得自己才到地方时同人交际都不得不放低了身段,饶是如此,新来乍到仍旧免不了碰壁。可对赵幼苓,她始终说的是端着些,莫叫地方上的人轻视了,若真有人口上花花喊着公主,背后指天骂地,就狠狠地教训回去。

    赵幼苓连着应了好几声,就见崔氏让身边的崔嬷嬷给她送了一个匣子。里头装了五百两银子。

    赵幼苓知道这银子数量少了些,但崔氏肯拿出来,就已经是一片心意了,接了便点头道谢。

    等崔嬷嬷一走,顾氏低声道:“你猜十四如今又瞧上了谁?”

    赵幼苓挑眉。

    顾氏摇头:“她又瞧上了魏家二房那位小郎君。”说着,又舒了口气,“只是这一回,不光是王爷不同意,就是魏家也没胆再跟韶王府有什么攀扯。听说他们二房动了心思,却被魏大人好一顿训斥,不得不歇了心思。”

    赵幼苓有些诧异。

    顾氏又道:“听说,魏大人亲自为这个侄子选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娘子。如今连庚帖都换了,婚事自然板上钉钉。”

    魏泓韬会出手,在赵幼苓的意料之中,只是想到呼延骓,她到底没说什么。

    顾氏又拍拍赵幼苓的手:“你要去的地儿,入了冬,就天寒地冻,既没有北方的炕,又没有南方的暖和,去了那厚实的衣裳被褥多准备一些,另外再备齐药材。那儿连药材都稀缺,只能依托商队带一些,价格也高的厉害。”

    “我晓得,嫂子安心在家养胎就是。”赵幼苓笑笑,伸手摸摸她肚子,“等孩子出生,我找机会回来看看他。”

    顾氏笑了:“总是能回来的。等那时候,说不定你还带着孩子一道回来了。”

    想到孩子,就想到孟浪的男人,赵幼苓红了脸,余光瞥见菀容也拿了匣子过来,忙道:“嫂子这是什么意思?”

    顾氏开了匣子:“这里是两千两。你大哥与我一道给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