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3章 丹霞 [VIP](第2/2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轻地落在地上。

    直到侍从将茶杯奉到众人身前,室内都是一片静默,似乎谁也不愿破坏此刻的安宁祥和。

    越王接过茶杯,轻抿了一口,细品之后,才笑道:“好茶,好水,好茶艺!”

    林先生双眼一亮,笑道:“殿下是懂茶之人,这茶叶乃是丹霞山顶上古茶树所采,一年也不过几两,水是今早从山上新汲的新泉水,用来冲这山茶最好不过。”

    “先生风雅!”越王含笑听着,点头赞道。

    一旁的莫长史摇头失笑:“林师弟向来如此。”

    林先生上下打量了莫长史一回,哈哈笑道:“师兄倒是案牍劳形了!”

    众人品了一回茶,林先生才向越王殿下介绍起书院来,有多少先生、多少学生,今年秋闱有几人中举之类……

    越王一一听着,不时询问几句。

    随后,林先生又引着众人参观了一回书院、引见了其他先生。

    书院顺着山势而建,房舍便在古树峭壁之间,有一两间甚至就在山间的岩洞之中,幽深雅静、颇有野趣。

    众人走走停停,不一时已近中午,便在书院中简单地用了饭。

    此时书院之中,古树下、石阶上,三三两两地坐着学子,也在用餐。这些学子有的离家远,就在书院的宿舍中住,食宿都在山上。有的离家近,就从家里带饭,傍晚才回家。

    南华寺在山的另一侧曹溪河畔,众人此时都有些疲惫,自然是午休之后再去游览。

    林先生也陪伴越王府众人一起前往南华寺。

    古刹遥遥在望,已见住持带着知事僧到山门迎接了。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时,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

    众人走近,住持大师已经迎了上来,双手合十,慈眉善目地笑道:“阿弥陀佛,殿下远来辛苦,请随贫僧入内吧。”

    众人皆合十回礼,紧随其后。

    进入第一道山门曹溪门后,就是放生池,池边建有一座八角形、圆柱挑角、攒尖顶式五香亭。

    众人望去,却见门帘上刻着“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横批是“宝林道场”。

    五香亭两侧是钟楼和鼓楼,皆是元朝时所建,暮鼓晨钟,日日不歇。

    南华寺中古迹重重,众人首先去给六祖真身法相上香,然后游览了五百罗汉群像,观赏了盛唐时遗留的千佛袈裟,此袈裟是罕见的唐代传世刺绣,绢底呈杏黄色,上面用金线绣出一千个佛像,四周是十二条形象生动的蛟龙,乃是是唐中宗赐给六祖惠能法师的。

    “果然是奇彩异绣,今人所不能也!”越王赞叹。

    顾桓也不禁点头,想到《西游记》中,观音菩萨赠给唐僧的袈裟,也是彩绣辉煌、宝光闪烁。

    最后一览则天女皇御赐南华禅寺六祖惠能大师的圣旨时,日已西斜,众人才依依不舍地走到斋堂中用膳。

    晚上便留在南华寺中过夜。

    开国圣祖因不可说的原因,对佛道甚为尊崇,晚年更是寻佛问道、以求破解轮回之法。因此皇室上下,也信奉佛道,陈易今夜便与方丈大师秉烛论禅。

    子不语怪力乱神,莫长史、林先生与江淮等人都只是当做寻常名胜来游览。

    倒是顾桓,毕恭毕敬地焚香祷告。

    “你求什么?”江淮凑近,好奇地问。

    “天下太平。”顾桓语气淡淡、神色虔诚地说。

    众人都有些意外,看了他一眼,心中有些莫名。

    却不知这乃是顾桓由衷之愿。他是真的希望天下太平、盛世永存!

    直到晚上,莫长史才有时间与林先生叙旧,顾桓和江淮也顺势跟上,恭敬地呈上自己的功课,请林先生不吝赐教。

    并不是说林先生的学问就一定比莫长史好,而是此时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评卷由五百里外较远的书院山长或幕友当任。

    顾桓和江淮在韶州参加院试,评卷的自然不会是林山长,但林先生常做阅卷官、经验丰富,若能得他指点自然最好。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