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7章 洪水(第2/2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修堤坝是件劳民伤财又不讨好的事,其中还容易出现各种是非麻烦。韶州府十年九涝,只是水患轻重的区别,地方衙门却迟迟没有筑坝之意,不过是因为其中牵涉颇多,不容易出功绩不说,还容易出纰漏。

    “再难也要修!”越王一锤定音。

    越王的意思,是让陈纶“重报”,同时自己也上了折子,提及筑坝防水患之事。

    陈纶只能应是,也想看看越王有什么修堤坝的方法。地方存银不多,而韶州偏远,要想问朝廷要银子修堤坝,那是不可能的。

    陈纶一离开,傅长史就叹了口气,说道:“修堤坝之事非同小可,殿下要三思。”说完瞪了顾桓一眼。

    顾桓假装没有看到,说道:“殿下初来乍到,正好借此事宴请当地乡绅,‘共襄盛举’,我这些时日也打听得韶州府藏富于民,百姓颇为富庶,而且河谷平原里,多是乡绅大地主的田产,他们想必也很担心决堤。如此一来,就成了‘王府牵头,士绅共襄’的修筑方式,殿下既不用自掏腰包,还能得了百姓口碑,何乐而不为?”

    陈易的眉头这才松了松,脸上也带了丝笑意,说道:“顾卿的法子不错。”

    然后又让众臣商议细节。毕竟如何让这些乡绅“踊跃”捐资,也是个大问题。

    越王上折子时,便只言王府这边欲出钱粮筑坝。

    如此不用朝廷掏银子,还能安民,朝廷不仅会准,说不定还会有什么褒奖赏赐下来。

    一边等着朝廷的准信,一边安排长史司给韶州官员及士绅下帖子,共商防患之事。

    王府是前殿后院的布局,前面三殿是正殿承运殿,后面是穿殿,再后面就是启德殿。

    正殿是越王接天使以及初一十五接受地方官员觐见之地,启德殿则是越王日常处理藩地内务所在。

    顾桓与一众王府臣属到启德殿时,越王已经在此处坐着了。他身穿朱色蟒服,腰盘玉带,此时满脸肃容,尚显稚嫩的脸上平添了不少气势。

    顾桓等人一起上前行礼。陈易看着打扮齐整、仪表堂堂的众臣,满意地点点头,这次在韶州府官绅面前,藩王府众人算是正式亮相。

    少一时,便有内侍吴公公进来禀告:“殿下,城内士绅到了,由属官正引着往这边过来。”

    越王点点头,吩咐道:“引到东阁候着。”

    估摸过了一盏茶功夫,越王方起身先行,众人一起跟上,进入了启德殿。

    启德殿面宽七间,进深三间,分中殿,东阁,西阁。

    东阁是王爷平时召见臣属所在,此时韶州城内有头有脸的人家家主,都在这里候着。别看他们平日在百姓面前威风八面,进了王府还真是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越王一进来,众人都跪拜在地。

    东阁设有一张罗汉塌,越王坐了,顾桓随其他侍卫屏气凝声地跟上,左右侍立。

    越王这才开口叫起,清了清嗓子,开门见山地说道:“想必诸位也知道,本王请诸位前来,是为了前几日暴雨成患。”

    越王环视一周,看众人都垂首听着,接着道:“孤听陈大人奏报,北江河谷水溢成灾,堤坝损毁严重,已经有良田侵没,夏粮损失惨重;城里情景也不大好,倒塌的民宅已经上千间,百姓流离失所。”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不知就今夏水患之事,诸位有何教孤?”

    年轻的藩王,正襟危坐,面容端肃、眼神真挚、威仪赫赫。

    在场的士绅们心思百转,却是谁也不愿做这个出头鸟,没有一个人说话,气氛一时冷凝!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