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乡村的悠闲日子[种田]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经过两天两夜的火车,萧楠终于踏上了家乡的土地。火车站老旧的水泥墙,带着点点黑斑,碎屑的广告纸被风吹得沙沙作响。

    一眼望出去,不算高的房子被浓浓的绿色包围,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

    深深的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肺部尘封的垃圾仿佛在这一刻被尽数吐去。

    循着熟悉的那条道,来到唯一一个发车到家乡所在的县城的那个车站。这会儿也不是上学、节假日高峰期,很快就买到票,滚动发车的。等了大概半小时,大巴终于驶出车站。

    不知道穿过了多少隧道,车子一下子从绿色穿进黑暗,一下又从黑暗转成绿色。等萧楠适应了瞳孔充满绿色的时候,终于到站了。

    到站也不出站,人直接拐个弯又进入大厅,然后从一个出口走出去,这里停着一大排乡村客运车。找准一辆车子,萧楠直接上去找了一个位置直接坐下。

    之后人陆陆续续坐满,后面还有人想上来,旁边一个拿着售票本的大妈,大声吼道:“位置满了,快出去,去路口等倒。”

    来人“唉”了一声,失望的调头朝大妈口中的路口走去,后面还跟着一串相同情形的人。

    对此,大家见怪不怪,不赶时间的人还可以坐下一班。不过农村的人都忙着回去干活,舍不得花时间去等。

    车子晃晃悠悠半天,越往山上去,植被覆盖率越高,偶尔可以看见一两幢漂亮的二层小楼掩映在重重绿色海洋中,堪称生活在绿色氧吧中也不足为过。

    萧楠下车的大平镇还不是终点站,这辆客运车所穿过的路线大概要经过5、6个镇,而大平镇正好在终点站的前一个镇。

    拖着大箱子,萧楠直接在一条支路路口下了车。路口还有两家小商铺,啥都卖,米面酱醋茶,饼干零食,生活用品等等。

    她随便挑了几样东西,买了两捆挂面和一些必备调料,还特地拿了几包□□红烧牛肉面,这东西,只要一碗开水随便都能填饱肚子,特适合她这种刚回家不方便开火的人。

    “师傅,上卧龙湾多少钱?”买好东西,萧楠在门口顺路叫住一辆摩托车。

    “7块。”

    “7块?比以前贵了哈。”萧楠接过话茬,以前都是5块的,不要小看小地方的物价,两块钱都快能买半把面条了,那种农家自制的。

    那黑脸大叔赶紧解释:“妹儿,不是我们贵,是最近油价涨了,没办法。”语气特无奈,也是,车价一涨,那些村民就更舍不得坐了。

    最终萧楠还是决定坐他的车,这人长得老实,看着安全。不是她吹牛,在这小地方,人长得嫩,看着又飞叉叉的摩托车司机,一般生意都不太好。你问为啥?还能为啥,看着没安全感呗。

    把行李箱绑在后车架上,萧楠跨坐在师傅后面的位置,并用手紧紧扶着后车架。

    “坐好了?走嘞!”

    摩托车穿梭在崇山峻岭里,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像一条银蛇,蜿蜒在青山绿水间。大城市里的高温,在这一刻完全被抛在九霄云外。

    “哟,这不是小楠吗?咋个这时候回来啦?”马路尽头一家小二楼底下,一个正在洗衣服的妇女敞着大嗓门问道。

    这妇女萧楠知道,按辈分喊,她该喊她三婶,出了五服的。萧楠一边递了10块钱给师傅,一边和她打招呼,“是三婶啊,大中午洗衣服呢。”

    “是啊,趁中午有空,把那些猴崽子的衣服洗了,不然明天都没换的喽。”

    春三婶笑呵呵的瞧着萧楠,余光瞥向正找钱的摩托师傅,见那师傅只找了三块钱,一脸不赞同,“哟,建明呐,都是熟人,你怎么收这闺女7块哩,不都是5块咯嘛。按辈分来,她还喊你一声哥呢。你怎么好意思收7块?”

    说完,从人家手里直接撕出一张五块的塞进萧楠手里,同时又将她手里的三块递还给这个叫建明的黑脸男人。

    那男人的脸直接垮下来,他生平最怕遇到这种霸道的妇女,偏偏这人还认识,“三娘,没办法呐,油价涨了,你们这卧龙湾又全是陡坡,烧油着哩。”

    “去去去,少骗我了,什么涨不涨的,我只知道我们路又没变长,涨啥子涨!”

    黑脸男人:“……唉唉唉,好吧。”

    说不过,不敢抢,只好灰溜溜的走了。那速度,简直比来时快三倍,仿佛后面有狗追似的。

    全程萧楠目瞪口呆的看着春三婶的表演,末了,似乎还嫌剧情不够完整,她拍拍萧楠的肩膀,“学着点,就欺负你们这些眼生的妹儿。”

    “嗯嗯。”除了狂点头,萧楠不知道自己还需要摆出什么表情。是该学着点了,跑了几年的销售,结果战斗力还不如一个农村大妈。

    和春三婶道别,沿着一条水泥铺就而成的羊肠小道往山里面走去。

    萧楠所在村子的住家人户主要聚集在几座山峰交界处的凹陷处,结合独特的地理优势,与之融为一体。其中一峰形似沉睡的龙头,其身子从村子中间穿插而过,因此被称为卧龙湾。零星有几家散户分散在尾部,萧楠家正好也在其中。几百年来,除了一座山峰发生轻微山体滑坡之外,基本无甚大事。

    远远看见一座青石打底、木头组建的二层小楼屹立在竹林深处,每次看见,都让萧楠不得不感叹一句“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因为久无人住,水泥小路并没有通到家门口,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碎屑的鹅暖石铺成的小路,杂草将路面大面积遮挡住,显得有几分萧条,缺少人烟气。

    萧楠无法形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