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冰与火之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87章 甜言蜜语(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初春大雨倾盆, 哗哗落下,竟是连下半个月,各国都传来洪水泛滥的消息。最倒霉的莫过于西希达尔斯,一方面忙着与凤凰王的军队打仗,一方面还要应付洪水危机,可谓焦头烂额。

    心美想了想,便将甜心告知关于凤凰王与东希达尔斯勾结一事传给了远在西希达尔斯的裴诺尔。儿子还在那里,西希达尔斯一旦倒了,儿子也会失去最大依仗。

    当然, 就算没有儿子,她与裴诺尔姐弟、夫妻情分一场,也不可能坐视不理, 还是会将这个消息秘密传送给他。

    一连两天,心美也收到了来自妖兽国附属三座小王城的洪水急报。心美立即召开御前会议, 与首相、权臣商议治洪一事。

    心美拿出了现代社会常用的“堵不如疏”的方案,翻开布满线条的地图, 提出将离泛洪区最近的一座王城作为疏通口,紧急撤离人群,留下空城任水淹。

    首相与众臣面面相觑。几分钟后,年轻的首相不疾不徐地说道:“这座王城乃是三座王城中最富饶,税金最高的王城, 一旦被洪水淹没,损失不可估量。”

    “可这座王城一是离泛洪地带最近,二是城西有一条大河, 如果能将洪水疏导进入这条大河,就能缓解另外两座王城被洪水淹没的危险。”心美指着一条弯曲的深红色线条道。

    “那我们王国的损失怎么办?”一个老权臣直言不讳地道,“是否由你心美夫人一人来承担?你又有多少能耐承担?”

    靠着君王才能坐上执政官位置的离婚妇人,能有多少本事挽救本国危机,不要帮倒忙就好了。

    真有厉害本事的话,西希达尔斯又怎会让她离开?

    “如果这座王城不被淹,那最后被淹的就会有三座王城。是一座王城被淹的损失大,还是三座王城被淹的损失大?更重要的是,三座王城一旦被淹,子民流离失所,伤亡无数,君王又会失掉多少民心。妖兽国长年内部动乱,归根结底还是君王的威信不够的原因。”

    心美的一袭话让首相及众臣同时吸了口凉气。

    敢当众指出君王的威信不够,这女人是吃了豹子胆吧?

    虽然说的算是实情。自英诺森王亲弑外祖父,血洗皇廷后,一些守旧派的贵族一直心有不服,暗暗挑动分支家族或煽动一些民众闹事。因着这些旧派贵族在妖兽国与其他大家族的利益是盘根错节,英诺森王便无法出手整治,否则一个不小心,遭到有心人利用,会落得众叛亲离下场。

    但由于英诺森王向来残酷非常,手腕铁血,掌握总军权,旧派贵族也不敢轻易与他为敌。

    另外妖兽国的旧派贵族的势力本就极大,垄断王国税金极高的几大产业,名望极大,英诺森王也不大可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而且旧派贵族们顽固得厉害,宁可玉石俱焚也不肯轻易妥协,这也是妖兽国多年来能独立自治的原因之一。

    当然,妖兽国与凯洛特的种族、风土人情、文化经济也有太多的不同,也不大可能采用同一种王国管理方法治理。

    “你们所在意的是这座王城的税金损失,却没在意这三座王城同时覆没的话损失会有多大。”心美平静地道。

    年轻的首相摇摇头,“心美夫人虽说得有理,但这座王城实在太重要,另外两座王城的税金加起来也不及这座王城的一半,损失太大,恕我无法认同。”

    另一个权臣插嘴道:“我看还是用传统的水土来掩,修建堤坝防洪吧,虽然也花费不菲,但总比牺牲一座王城好。”

    “是啊。”有权臣立刻接应,“今年水患究竟如何目前还是未知,也许水患没那么大呢,现在就要撤理一座王城的子民未免小题大作了。”

    众臣顿时议论纷纷,讨论激烈,但总归起来就是反对心美的撤离之法。

    一个钟头后,心美拖着疲惫的步子从议事殿出来,她自然没能说服这些顽固的旧派。

    英诺森此时在另一座偏殿里与其他臣子处理凯洛特的政务,同时研究应对凤凰王军团的各种战策。

    心美闭着眼睛倒在安乐椅上,两条腿随意地翘在椅凳上。

    “你比我辛苦多了,”甜心坐在安乐椅下的地毯,感叹道,“我前夫从不让我参与这些政务。”

    “他是怕你学会了本事跑了吗?”心美闭着眼问。

    “不是,他是觉得我不适合做这些,他觉得我擅长学习,应该把时间多花在教导子女上。”

    “你以前是干吗的?”

    心美自然已知甜心与她一样是从现代来的。

    “翻译。我会三国语言,常在开往欧洲的远洋客轮上做翻译。”

    “你比我厉害多了。”心美叹道,“我的英语只勉强过了六级,你肯定是个学霸。”

    “书呆子罢了。”甜心不以为意地一笑,尔后又道:“你们之前谈到的治水办法,你的办法肯定比那些臣子的好。但是牺牲一座王城的代价太大,恐怕他们不会轻易妥协。”

    “哦,你有什么办法吗?”心美睁开了眼,一下来了精神。

    “也没什么办法,但我可以把我所知的告诉你。”甜心坐在地毯上,平缓地道:“古代史上有记载的便是鲧先治水,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还是越淹越高,堤坝被冲垮,最后没能治理水患,被皇帝治罪;鲧的儿子禹接着治水,采用了你说的疏通之法,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用了十三年将洪水引到大海……

    “接下来比较有名的便是东汉王景治河,主要策略是修高堤坝、修整分洪道等;元代的贾鲁则采用疏、塞并举的方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