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恰逢雨连天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05章 二零五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暮雪封天,柳朝明自阶沿走下, 眼底凝着寒霜:“怎么回事?”

    刘御史道:“回柳大人, 苏大人说方才在轩辕台上瞧见一人,想知道是谁, 下官已派侍卫过去打听了。”

    苏晋抵墙站着,别开脸不看他。

    她的发丝有些凌乱, 微垂的眸光是迷离的,抿紧的唇角微微轻颤, 也不知是因为冷还是因为担忧。

    柳朝明的目光落在她锁在颈枷里的手。

    纤细的手指冻得通红, 指节处已有一块一块青紫, 手腕破了皮, 大约是方才摔倒时擦伤的, 还在往外渗血。

    他的眉心微微一拧。

    一旁的刘御史看到柳朝明的神情,目光亦落在苏晋的手腕上。

    久在朝中, 谁不知苏柳二位大人走得近,听闻两家还是世交,这不, 连苏大人犯事被押回宫,都察院的钱大人还额外交代要以礼相待,刑枷就是做个样子,到了刑部便为苏大人摘了。

    刘御史道:“这枷子太沉,天又冷, 苏大人这么等在雪里, 必是要冻伤的。”取出铜钥, “不然下官先帮大人将颈枷拿下来。”

    还没走上前,锒铛铮然一响,苏晋往一旁移步寸许,竟避开了他。

    刘御史有些窘迫地愣住,又移目看向柳朝明。

    谁知柳朝明也一脸清寒,斥道:“没规矩了是吗?”

    所幸没过多久,方才去寻人的侍卫便回来了。

    落后他身后半步,是都察院御史言脩与一名罩着墨色斗篷的人。

    夜幕里,这一袭墨色斗篷如同自漫天雪海里荡来的一叶孤舟,苏晋怔怔地看着,忍不住要走近几步。

    但她已比方才清醒许多了,很想见他,又盼着千万不要是他才好。

    黑袍人走近,摘下兜帽:“奴婢马昭,见过苏大人。”

    眸中因忧思反复掀起的波澜在一瞬间归于平静。

    但这平静里,仍带着一丝迟疑。

    “方才在东栏台上站着的人就是你?”苏晋问。

    马昭虽是内侍,但身形却是宦官里少有的修长挺拔,远望过去,的确像他。

    “是,奴婢如今被调任至明华宫伺候,夜里过来宫前殿交代年关事宜,听他们说雪地里的人是苏大人,便站在栏台上看了大人一会儿。毕竟从前在未央宫照顾过大人两月,见大人在风雪里身姿单薄,难以释怀。”

    苏晋又道:“你既在明华宫伺候,那你……”

    她说到这里,忽地自顾自止住。

    便是问了,又能讨来什么结果?

    正如这三个月来,被暗无天日地幽禁在柳府书房,外间世界不知已变迁几何,谁去谁留,谁生谁死,竟无一人与自己言,纵是问了,也不过多添一个阿留,一个万事不能与她道哉的人。

    “苏大人。”刘御史唤了一声。

    苏晋直起身,没看他,亦没看柳昀与言脩,回过头,往空空荡荡的东栏台上又望一眼,随后涉着雪,一步一步往刑部走去。

    她认得路,不需要旁人引。

    一直到苏晋的身影消失不见了,马昭才上前来重新见了个礼:“柳大人,言大人。”

    言脩“嗯”了一声:“陛下怎么样?”

    马昭道:“回言大人,陛下近日的胃口仍不好,这两日都没怎么用膳,但昨日夜间,陛下忽然传奴婢,说想要些灯烛与灯油。”

    言脩疑道:“明华宫的灯油不够?”

    “够的,可陛下说他夜里睡不着,想看些书,又嫌雪光扰人,要多点些灯将雪光遮过去。”

    言脩道:“陛下既吩咐了,那便立刻去办。”

    “是,奴婢已与宗人府打过招呼了,正好鸿胪寺的人说,今年入秋,他们从西域采买了一批灯油,听说此油原是点在佛祖前的,烧出来的火,便是泼水浇雪,亦能长明不灭,奴婢眼下正是要为陛下去取。”

    言脩看了一眼天色:“那便赶紧去,省得耽搁了陛下看书。”

    “是。”马昭躬着身道,却没立时走,“另还有一桩事,是方才陛下将斗篷交给奴婢吩咐的。陛下说,想见四殿下一面。”

    这话出,言脩亦不好应声了,转头去看柳朝明的脸色。

    雪浇洒在墨绒上,一片一片化不去。

    柳朝明静立片刻,问:“何时见?”

    “便是今日就要见。”

    柳朝明道:“知道了,你去吧。”

    今年的雪下得太晚,钦天监进言说,乃是由于后宫空置,无后无妃,帝无子嗣,是以苍天要惩戒众生,至十二月初,后宫主事的戚太妃与喻太妃领着一行人去报恩寺祈雪,四王妃沈筠随行。

    走前,她怕朱昱深一人在淳于阁无人照顾,便请令朱昱深一同前往报恩寺。

    沈奚不在,柳昀不理后宫事务,沈筠的请命还有朱昱深的母妃,戚太妃恩准的。

    马昭走后,柳朝明吩咐道:“传人去报恩寺,说陛下召见,让四殿下即刻回宫。”

    言脩道:“是,下官会请锦衣卫去接殿下。”

    柳朝明又问:“光禄寺那里查得怎么样了?”

    言脩道:“已查明了,陛下回宫当日,明华宫的毒酒,正是光禄寺卿余大人备的。”

    所谓“毒酒”,原本是朱南羡回京那日,摆在明华宫晚膳上的。幸而柳朝明出城接驾前多留了一个心思,命人将明华宫的菜肴通通验了一遍,查出酒里有毒,立时倒了。

    “这事说来有些渊源,早年东宫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