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零年代青山绿水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4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司大娘问儿子, “是不是对你舅舅说的话动心了?”

    司爱华当时的确是激动的脸发红, 可是这会儿酒醒了一半, 人也清醒过来。

    “舅舅就是见了我们一时激动, 工作哪儿有那么好安排的。”

    “你知道就好,你舅舅说的话,你听听就算, 不要往心里去。”

    “呃。”司爱华愕然的抬头,还真是说说而已啊。

    他还以为,总有几分真的, 到时候还得想办法推脱呢。

    司大娘摇头冷笑,“你大舅不说, 只比我小五岁。你小舅比我足足小了十岁,是我一手带大的。他啥德性,我能不知道?”

    “明天咱们早点起。”司大娘吩咐一声, 便让司爱华赶紧回他的八人间, 自己搂着孙女熄灯睡觉。

    农村人一惯起的早,特别是这段时间恢复了农忙的作息,五点钟就爬了起来。司大娘牵着司雨侬,后头跟着司爱华, 在招待所的前台留下口信, 直接出门去坐车。

    第一班公交车,乘客没有几个人,转了二三趟,再走了半个小时, 才到地方。

    司大娘都不用找,直接寻到地方,扒开杂草一看,里头正是她父母的墓碑。

    “前头是沐家的祖父母,旁边是沐家的一位终生没嫁人的老姑太……”

    原来,这一片埋的几乎全是沐家人,这片地方不是公墓,没那么井然有序。都是野山头,然后各自划片,最早的墓碑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他们一家子清理了这一片的杂草,再将路上买来的纸钱烧给司大娘的父母。

    祖孙三口磕完头,司爱华赶紧站起来,去扶司大娘。司雨侬不用人扶,一个骨碌爬了起来。

    “奶,咱们是不是可以走了。”

    “嗯,直接去火车站。”司大娘出门,把行李都带在身上,这会儿准备直接出发到火车站。

    “真的不用跟舅舅们说一声吗?”司爱华总觉得,舅舅和表弟对他十分热情,要是这么不声不响的走了,似乎不太合适。

    “没事,他们会追过来的,要是赶得巧,正好可以送我们到火车站。”司大娘的嘴角噙着笑,似是讽刺,又似预言。

    果然,他们刚刚走下山,就在山脚下看到正打开车门,准备上山找人的沐新国。

    “姑,你们怎么自己来了,不是说好了先住几天吗?”沐新国语带埋怨道。

    “那是你们说的,我可没跟你们说好。我一直说的就是一大早来扫墓,你们不愿意送我们来,我们就自己来。得了,咱们正好作个别,你回去跟你爸还有你叔说一声,家里还有活,丢不开,回去了。”

    沐新国一看,好家伙,这一家人真把行李背在身上呢,这是要干嘛,直接打道回府?

    那他们大老远把人接出来的心思,不是白费了吗?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姑,这是咋回事,您嫌我们没招待好,都是自家人,您还是长辈,尽管批评教育。咋一声不说就要走呢,那我回去要咋交待?”沐新国赶紧拉住司大娘。

    “招待的挺好,可我总得回家不是。这个时候的活计不能耽误,一耽误这一年就算白废。你不是干农活的,不懂这事,我跟你也说不清楚。反正咱们今天肯定得赶回去,等以后得了闲,你们再去接我,我保证多住几天。”

    看司大娘的确不像赌气的样子,沐新国放下心,“不然这样,咱们先回去,在咱家吃个午饭,至少作个别。”

    司爱华都准备点头了,司大娘却把头摇的跟波浪鼓一样,“不行不行,咱们票都买好了,你自己看看这时间。”

    司大娘把火车票掏出来,是昨天晚上问过招待所的人,给加了钱让人一大早送来的。

    看到火车票都买好了,沐新国是彻底没了办法,只好哭丧着脸道:“那这样,我把你们送到火车站。”

    一路上的时间,够他把事情讲清楚。

    对啊,自己把事情说清楚,征得姑妈的支持,到时候这事就得由自己主导,小舅都得靠边站。这么一想,忽然觉得姑妈赶着要走,倒是一件好事,成全了他的好事。

    沐新国打定了主意,顺着一个话头就把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是他们村的山头上,有一片龙湾树,这是独属于他们兴州省特有的树木。砍伐下来的木材带有一种特殊的香气,能够安神助眠,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打造家具的好木料。

    奉岭市新开了一家家俱厂,老板无意中听说有这种木材,便私下放出消息,愿意用极高的价格,收购龙湾树。

    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无人做。只要是有利润的地方,自然会有人动心思。

    过完年,便有一波人杀向据说有龙湾树的卧龙山,卧龙山是一片山脉。太深处的地方,一般人也去不了。但是不用深入,就找到了生长龙湾树的山头,可惜的是,他们来晚一步。这座山头都被龙头村承包下来,除非龙头村同意,外人动不了这个山头上的一颗树,一颗草。

    这自然就是司雨侬提议的,她没说龙湾树的事,只说现在包产到户,龙头村的土地又贫瘠,质量不够数量来补,万一他们种树种的好,以后怕是土地不够用。

    而国家是鼓励农民开荒种地的,一般来说,农民自己开荒种地,谁开的荒就归谁,这叫约定俗成。

    但有个问题,一旦涉及到土地征用补偿,或是别的问题,便不灵了。因为没有走手续,你开的荒地从法律角度讲,是不属于你的。

    这就是中国特色,人情和法规兼容并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