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老公死了我登基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67章 括隐(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64章括隐

    源赫消停了,但浔阳被点燃的战火并没跟着就此熄灭。

    数次战火洗礼,中小地主被逼到了绝路,终于开始朝地方豪强开火。

    不单如此,因乱象萌生于两郡交界处,早就垂涎苍梧富庶的流民冲向了虎贲军的地盘。

    然而,虎贲军细分到村的半军事组织,在护食的本能驱使下,不消上层动员,便毫不留情的对流民进行了沉重的打击。

    都是农民,有组织与无组织的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

    根本无需出动正规军,光凭着交界的村庄邬堡,就形成了封锁。

    流民只得掉头东进。

    继而把战火带到了浔阳全境。

    窦宏朗对今年的浔阳岁入已不报指望,如今要考虑的,是如何节制流民,以免祸乱江南。

    倘或江南亦陷入了混乱,刚成立的楚朝就该凉了。

    阁臣庞介然忍不住出列道:“圣上,流民之乱固然因姜戎而起,实则为土地兼并过重,百姓常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而今战亦死不战亦死,为求生机,岂能不战?臣请抑制兼并、减赋括隐,令百姓各甘其食、安居乐业,方可建千秋伟业之功!”

    众朝臣都同情的看着庞介然,他乃浔阳人,原陈朝的翰林侍讲,陈朝覆灭后没有回乡,而是南渡降了楚。

    楚朝因定都应天,江南党势大,外地臣子便是身居高位者,多半谨言慎行,内阁五人,日常好似只有林、吴两位说话。

    至今日,庞介然家乡寸寸焦土,父老颠沛流离,再做不得鹌鹑,毅然提出了最为敏感的土地问题。

    括隐算不得生词,如果说历朝初期的“土改”都是只做不说的话,到了朝代中期,括隐就会公然提上议程。

    丢了龙兴之地的楚朝,与其说是全新的王朝,不如说是“南陈”,不独继承了陈朝的官员,亦继承了陈朝的陈疴。

    不过是因为上层动荡,致使权贵大换血,于是百姓在夹缝中苦苦求得了一丝喘息。

    可吏治不改,喘息不过是海市蜃楼。

    故而立国仅仅四年,就已需要括隐了。

    括隐算的上此时的政治正确,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任何时代都不容。

    浔阳景况,几大家族也难免唇亡齿寒。

    凭你万顷良田,果真流民四起时,又算的了什么呢?饱读诗书的诸位,自然知道史上赫赫有名的家族们如今都魂归了何方。

    何况此时还有姜戎虎视眈眈,被流民卷过尚可依靠宗族人多势众,再度翻身。

    叫姜戎当家做主,想想北方的汉人,不由冷汗浸湿了衣背。

    因此括隐是必须做的,然如何括,又有许多想法。

    从古至今的括隐,最后多半会沦为政治斗争。

    零和游戏有胜有负,赢家保住了自己广袤的庄园,顺带侵吞半数输家的田产,只拿些残羹冷饭上缴朝廷。

    朝廷则是集腋成裘,陆陆续续能收回些许田产,安顿流民。

    然而这般乱象发展到最后,零散的土地会越来越集中,进一步导致兼并,这时候,多半已是朝代末年。

    良田被圈的同时大量土地抛荒,朝廷财政锐减,还要源源不断的支出剿匪费用,恶性循环。

    最后一根稻草落下,王朝轰然倒塌。

    这几乎算的上是所有朝代共同的命运。

    楚朝刚开张,就遇末世,从陈朝的破船里爬上岸的朝臣们,作为既得利益集团,当然希望楚朝江山稳固,顿时心里打起了小九九。

    一群聪明到极致的人,立刻似见了腐肉的苍蝇,奋不顾身的陷入了斗争思维。

    各色新的旧的括隐手段从各个朝臣嘴里提出,文德殿内吵的不可开交。

    郑志广灌了两耳朵满满夹带着私货的大义凛然的话语,疲倦的不住揉搓太阳穴。

    人总是从山峰栽到了山谷,摔的骨断筋折才知自己在山峰上是怎样作的死。

    因内耗而没落的郑家,与眼前的朝堂何其相似?他真的不是仅仅只为投机才倒向管平波,虎贲军三郡的富庶安康,就是扇在陈朝旧臣脸上清脆的巴掌。

    窦咸临玩物丧志有什么不好,横竖他有个能干的母后,职掌朝政到下一代长大,一点问题也没有。

    倒向管平波的人,确实有许多并非单纯的站队。

    只不过既得利益集团维护自身利益已是本能,他们很难背叛自己的利益,因此才显得“后党”都非世族。

    以林家为首的人们还在作死的路上狂奔,后党党魁郑志广觉得他们得去找皇后开个会了。

    显然怀揣着私心的人,很难讨论出结果。

    散朝后,郑志广立刻邀了“好友”们吃酒。

    到了他们吃酒的包厢内,即可发现阁臣里师照堂、庞介然、苗博见三个小透明赫然在列。

    此外还有户部尚书陈寿春,工部尚书李隆仁。

    完美的闪避了江南六大世家。

    彼此打过照面,皆心照不宣的笑了笑。

    看来他们后党的势力不弱嘛。

    郑志广举杯:“今日我们志同道合者相聚一堂,我先干为敬!”

    众人齐齐跟着亮了杯底,又“重新”认了一回。

    阁臣师照堂开门见山的道:“郑尚书请我们来,可是对括隐之事有想法?”

    郑志广道:“不忙,还有客未到,你们也是认得的。”

    众人面面相觑,不过没等多久,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