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莺莺传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3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王氏的忧虑没有错, 一个人无论平时多讲道理, 遇上关于自己孩子的事情之后也常常会变得不讲道理。而方婆子在这种事情上又是有前科的,所以王氏也不能不预防着这个。

    实际上方婆子也的确生气了, 站起身来板着脸道:“你说的好听!还不是你这个做嫂子的不愿意供养嘉姐儿和两个外甥女儿。如今能把嘉姐儿赶出门,是不是以后就能把我这个老婆子赶出门了?”

    王氏心里‘咯噔’一下,知道方婆子果然满肚子的怨气。只不过她并没有忙着辩解, 而是听着方婆子责备, 等她把这一阵怒气发泄完了, 这才开始说明自己的想法。

    “娘说的是实在话,我也承认是我不喜欢家里有嘉姐儿母女这样的。只不过娘亲将心比心,这要是您在我这个位置, 您会喜欢?嘉姐儿是您的女儿,人都说疏不间亲。可是凭良心说, 这些天嘉姐儿表现又像是个省事儿的么?”

    这话也就是对方婆子这样好说话的婆婆了,不然就正像是王氏自己说的那样,自古疏不间亲。在方婆子面前说赵嘉的坏话,即使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又怎样,对于亲人来说,很多时候重要的都不是真相。帮理不帮亲,这只是极少数的情况,不然大义灭亲也不值得拿来百般赞颂了。

    方婆子听了王氏这个话,脸都红了,但同时也是无话可说,只能道:“嘉姐儿她这是从小惯坏了, 你费心提点她,等她渐渐明白过来就好了——你上次不就是那样待她的,怎么如今就不行了?”

    方婆子对王氏话里很多东西都避而不谈,王氏也无法,值得实处杀手锏:“我这方面其实只是一个方面,我不否认我是图自己舒服所以想把小姑嫁出去。可是您仔细想想,嘉姐儿是嫁出去来的好,还是留在家里过一辈子来的好!”

    听到王氏的话,方婆子下意识就想反驳。要知道赵嘉就是因为夫家那边她人要把她嫁掉才跑出来的,当然是留在娘家好!至少都是一个姓的家人吧。但是话没出口,脑子里转了一圈,又不确定了。

    她首先想到了自己,做寡妇的苦处她是知道的。如今赵嘉在自家住着,当然不会有自己当年生活上的困窘,但是其他的苦处,该有的,赵嘉肯定是一样不少。那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嫁人呢?

    “当寡妇是难!”最终她也只能这样叹息。

    王氏等的就是这句话,立刻打起精神道:“可不是这样!真要说起来,要是能嫁个不错的,不比呆在娘家强?至于说担心月娥和雪梅,那就更不必了。您是知道的,月娥今年都十五了,雪梅也十三了,再有几年就出门了,能受什么苦?而且实话来说吧,这上头吃苦的一般也不是当娘的带来的孩子。”

    人都说有了后娘就有后爹,但很少有说有了后爹就有后娘的。这个事情是这样,只能说是男人和女人,一个薄情,一个情深。孩子是亲生孩子,能不疼爱吗?但是亲娘没了时间久了,也就是那么回事。有时候为了家宅宁静,只要续弦的老婆做的不过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女人则不同,绝大多数的女人都是护崽的,别看女人带过去的孩子被称为拖油瓶,十分屈辱。但论到实际生活,除了极少数,那都是不错的。

    王氏见方婆子不言语,大喜,接着道:“至于说能不能嫁到好的,实话说吧,小姑毕竟不是黄花大闺女,带着两个女孩子,年纪也老大不小,眼光太高恐怕不能成。可是差不多的人家里寻着做个续弦难道还使不得?一个鳏夫,一个寡妇,谁还能挑剔谁不成。”

    说着就把之前王婆子说的那个刘家的如何如何说了一遍,道:“确实是个不错的,只不过家里孩子太多,这样的人家容易生出是非来。就这样,吉哥和我就让王婶子帮着另外寻摸了。后来我一想,您是小姑的娘,这件事还得您拍板做主。您要是觉得人选要得,咱们再说,若是觉得就那样,不应就是了。”

    这个话说的方婆子舒心,就像是天底下母亲都舍不得女儿出嫁,但又盼望着女儿出嫁一样。她当然怕赵嘉如今身份出嫁将来会吃亏,但是让女儿当寡妇又不是什么好事,趁着年轻再嫁也好,她当年不就是这样的。

    进入到这个立场之后就好说话了,她也是叹息了一回:“那刘家的倒也还好,只不过可惜了,家里孩子太多,到时候要是有一个淘气的,那就该头痛死了。下次你王婶来家里说这件事的时候你让她到我屋来说,我们老姐妹两个可以好好合计一回。”

    这说话也是很灵的,方婆子说完这话不几天,王婆子果然就上门了。问清楚来意,王氏便把人迎进了方婆子的东屋。方婆子见是王婆子来了,哪能不知道这是什么事儿,脸上也是喜笑颜开。

    之前来的时候还没有和方婆子说上话,这一次就不同了。王婆子是个人精,这有什么不明白的?自然是王氏已经把她婆婆拿下了,心中暗赞王氏有手段,也觉得她懂事——真等到最后关头了先斩后奏也不算什么,但终究容易伤了感情。

    而王氏和方婆子这样的婆媳关系已经很难得了,若不是不得已,还是用心维持着好。

    王婆子看方婆子急切的样子,也不说废话,只道:“这一回来问的人家是南门口杨老四。”

    听到是南门口的人家,方婆子先皱眉,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太穷了。扬州富裕是没错,但是扬州也是有穷人的,而穷人大都居住在老城区这边,而老城区南门附近又是穷人里面最穷的一批。

    像是赵家所在的太平巷子就属于旧城区南边,只不过位置上并没有那么靠南,所以往北走走就颇看的过去了。这里充其量只能说是鱼龙混杂,有有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