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主她不想穿[综]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04章 封神榜(五)(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却说俞青施展遁术, 不过瞬息便到了冀州。

    此时正是正午, 冀州城内的大街上却依旧人来人往, 吆喝声此起彼伏,有卖吃食的、卖衣料首饰的、还有耍杂耍的等等,甚是热闹。

    俞青在一个小摊上随意买了支木簪, 借机会向摊主打听冀州城近期的情况, “老人家,冀州城内近期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摊主听了这话虽然有些奇怪, 但也没有多想,摇头道:“倒没有听说什么大事。”话音刚落, 一抬眼看到俞青的道士装扮,又兼气度不凡,似乎想起了什么, 忙道:“老头子差点忘了, 倒是有一件事, 听说冀州侯夫人的病又重了,城内最有名的巫医都没办法,侯爷到处张贴告示, 重金悬赏能人异士为夫人治病。

    可惜都这么久了, 揭榜的人倒是有,却都没什么用,至今都没有一个人能治好夫人的病。

    我看道长气度不凡, 肯定不是凡人, 若是有办法倒可以去试试。”

    “多谢老人家告知。”打听清楚, 俞青便付了钱离开,心里却在暗暗皱眉。

    苏护张榜招揽奇人异士?怎么总觉得有些不对……

    苏护夫人病重的事她知道,之前苏护被迫献女入宫,苏夫人就开始卧病不起,只是这不过是一时悲伤过度导致的,休养一段时间就可以痊愈,按理说并不是什么大病,怎么会到如今性命垂危的地步?难道又出了什么变故?

    俞青低头思索良久,顿时打消了原本的计划。

    按着记忆中的路线,俞青来到城西大街,远远便望见一座华丽的府邸矗立在

    这里便是冀州侯府了。

    苏护身为冀州侯,府邸自然修建的十分华丽。

    这侯府占地数亩,府中雕梁画栋, 碧瓦朱檐,金碧华美,庭院中花木扶苏,十分华丽。

    虽然早就在记忆中看到过,但如今亲眼所见感受更加真实,没想到只是一小小侯府,其奢华之处竟丝毫不逊于王宫。

    俞青走到一处荒僻无人之处,隐去身形,未免被侯府中人察觉,连身上的气息都一干隐去。

    她腾身飞入院墙,瞬息就翻身落到院中,她向来谨慎,苏护父子也精通法术,因此虽用了隐身术,仍然运气于双脚,让双脚微微浮于地面,此时即便踩在草丛上也没有丝毫痕迹。

    她循着脑海中的记忆往内院直走,一路上也没遇上几个人,直接畅通无阻的走到了装饰最精美堂皇院落。

    这间院落装饰华丽考究,正是苏护夫妻居住的正院。

    奇怪的是如今院落大门紧闭,院中竟无一名下仆伺候。

    俞青微觉疑惑,按理说苏夫人病重,再怎么样平时也应该留几丫鬟近前伺候才对。

    俞青悄悄来到正房,只见房中摆设华丽,珊瑚、玉器等,无不穷极艳丽,连地上铺着的都是十分名贵的白色绒毯。

    俞青却无心欣赏屋中摆设,因为苏夫人并不在房中。

    闭上眼睛凝神感应一番,依然没有找到人。

    俞青疑惑更深,怎会如此?苏夫人是一府主母,又有病在身,按理说应该在养病才是,怎么会不在府里?

    就在俞青低头沉思的时候,屋外忽然传来了细碎的交谈声,她心中一动,脚轻轻一点,纵身跃上屋内的房梁。

    片刻后,屋外响起一个低沉的男子声音,“父亲,这里没有人敢进来,就在这里说话吧。”

    两人推门进来,当前一人年纪在二十岁左右,生的浓眉大眼,颇为俊朗。

    另一名大概四十岁左右,相貌平凡,五官只能说端正,并不如何出色。

    相貌虽然普通,一身气度却不凡,眼中隐含凛冽意,此时似乎遇到了什么难事,浓眉紧锁。

    俞青微微一怔,原来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苏妲己的父兄,冀州侯苏护与其长子苏全忠。

    只听苏全忠道:“父亲,朝歌那边情况如何?帝辛可有什么动作?”

    苏护沉声道:“不必担心,如今西岐势大,帝辛忌惮的是姬昌,没有时间顾及我们。

    他先前纳妲己进宫便是想拉拢我们为他所用,妲己已经进宫,如今世人皆知我苏护爱女之名,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怀疑我们。”

    俞青渐渐皱起眉头,这两人言语间对帝辛竟然毫无敬意,泄露的信息更是让人深思。

    两人并不知梁上有人,言谈毫无顾忌。

    听了片刻,俞青越发心惊。

    原来当初苏护所谓的被帝辛逼迫献女,愤而起兵不过借口,这一切他早有预谋,背后甚至有西方教的影子。

    帝辛纳苏妲己,乃是正式向苏护提亲,并言只要苏护同意,便可成为皇亲国戚,永镇冀州。

    帝辛继位后开拓疆土,能征善战,素有英名,当时后宫中也只有一后二妃并两位皇子,相貌又十分俊美,不管怎么说都算得上是不错的女婿人选。

    而且当时帝辛的口气也并不强硬,言语中还颇有拉拢之意,苏护若不同意,大可委婉拒绝,他却张口就骂帝辛昏庸好色,还将其比作亡国之君夏桀。

    随后更是在城门题诗大骂帝辛,并言永不朝商。

    苏护能坐到冀州侯这个位置自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这般行事,实在有些反常,不是一个臣子应有的表现。

    他甚至等不及回到冀州,在朝歌就扬言要反帝辛,他这般行事,肯定已经想到了后果,但他却义无反顾的做了,自然说明他有所倚仗。

    从方才听到的只言片语中,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