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十年代美好生活录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0章(第3/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胡春花一琢磨啊,这过年啊,第一生产队里也就老燕家家里有猪有肉,不去弄点儿回来,就得挺着不吃肉啊。

    那可不成,铁民家的小孙子还在长身体呢。

    她就撺掇赖在娘家大半年的沈翠兰去她婆婆家买点儿肉,象征性给了她五毛钱。

    沈翠兰这大半年可是被折磨得够呛。

    天天被拉着下地干活儿不说,在家里头被她嫂子折腾的死去活来的,一会儿帮她侄子洗尿布,一会儿帮着做饭打下手的。

    她嫂子还一脸振振有词:你一个被赶回娘家的,干点儿活儿咋了?你哥白养你?

    她也有过一段儿时间撂挑子干脆不干了,可结果就是她嫂子和她妈一块儿吊着嗓子埋汰她。

    她一个打不过两个啊。

    她也回到老燕家的地里头去找过燕建文,可是燕建文不搭理她啊。

    以前对她百依百顺那么好的燕建文,现在连看她一眼都懒得抬头,自顾自地忙活着自己脚底下的地,一锄头又一锄头,扎实又有力。

    看着燕建文勤劳又能干的样子,沈翠兰心里悔极了。

    造了什么孽哟,这么好的男人,自己干嘛非赌气跑回娘家呢?下不来台了吧。

    原本是觉得挺一段时间,这燕建文受不了了一个人也就会回老沈家找她,结果压根儿就没有,人家过得好着呢。

    哪怕沈翠兰追到田里,人家还是无话可说。

    如今胡春花让她去买肉,这就是又给了她一次进老燕家家门儿的机会,她求之不得啊。

    赶紧乐呵呵地拿着钱出门儿去了。

    转过年铁蛋就要考高中了,学业上也变得越来越繁重,铁蛋是瞧好了更好的学校,不仅仅是自己中学的高中部。

    他想去更大的地方,想有更宽的眼界。

    县里可不是他最终的目标。

    目标更高就意味着成绩要求也更高,尽管是在过年,他依然每天都躲在房间里,认认真真地温习课本儿,做练习题。

    田秀平还奖励了铁蛋五块钱,让他拿着以后回县里去买点儿好书看,考个名牌儿大学回来,也给她这个老太太争争光。

    顺子斜着眼睛,看着她奶高兴得样子,笑眯眯地也问他奶要钱。

    “你?你考高中吗?你考大学吗?不考吧?那就滚蛋吧!”

    顺子再一次蹭了一鼻子灰。

    阿福时不时地静静地坐在大妈那屋里的小隔间儿里,看着他铁蛋哥认真学习的模样儿。

    “哥,初中的东西难不难?”

    铁蛋虽然一贯是冷冷的,可对俩小妹妹还是不错的,这个时候顺子、富贵儿还有旺财的待遇,就有一个明显的和阿宝阿福的区别了。

    “还成,只要多看几遍就不难,都是举一反三。”

    “啥是举一反三?”

    “就是1+1和1+2你会做了,就不怕1+1+1了啊。”

    阿福点了点头,笑眯眯地看着他,“我知道了,我哥最聪明了,一定能考到市里头去!到时候哥就带我去玩了!”

    铁蛋看着阿福妹妹嘴角的小梨涡,笑着摸了摸她的小脑袋瓜儿。

    “你以后就知道了,这村儿里太小,县里也太小,外头的世界大着呢!好学校也多着呢,还有的是比咱小姑夫更好的大学,知道不?”

    阿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还没等阿福凑上去看清楚铁蛋书本上写的是啥,她就听见院子里一阵躁动。

    还在上小学的孩子还是最喜欢看热闹,她赶忙快步赶出去,瞧瞧到底发生了啥。

    一进到院子里,只看见五婶沈翠兰站在门口儿,望着院子里的燕建文。

    阿福脱口而出,“婶儿,你咋瘦了这么多啊。”

    这就是大家骚动的源头了。

    几个月没见,沈翠兰瘦得厉害,原来花了五年时间吃得圆滚滚的下巴,现在竟然变得尖尖的。

    这还是那个五婶儿吗?

    沈翠兰直勾勾盯着燕建文,把年轻那会儿勾搭燕建文的招数都给用出来了。

    出乎意料的是,燕建文全然没理会,只说了一句,“买肉去后院。”

    燕建国燕建业也傻了,这还是那个宠媳妇儿的老五吗?

    沈翠兰也傻了,只好一个人上到后院买了一点子瘦肉,老燕家一点儿也没给便宜算。

    燕建文等她走了,才说出心里话,“大半年了,没想着问儿子闺女一句话,现在有肉了想起来要套关系,就算让她回来,儿子闺女也铁定是不管,那我要这个媳妇儿干啥?”

    硬气啊!

    燕建文这个人本身就犯轴,现在针对不让沈翠兰回来这个事儿又轴了,看来沈翠兰啊,是以后甭想回来了。

    老燕家靠过年卖猪肉赚的六七十块,准备全用在扩建鸡舍上。

    全家趁着农闲一块儿忙活,要不闲着也是闲着。

    老燕头儿率领三个儿子一个女婿,在后院盖了一座大砖瓦房,又准备靠着自己的木匠手艺,在里头安置一些木头架子,每一层上头都盖上草,让鸡可以我在上边儿。

    一间砖瓦房可比之前的鸡窝装的鸡要多多了,两三百只一点儿问题没有。

    按照田秀平的意思,以后还能房子靠着房子再建。

    过完了年,燕金梅就跟着赵志文回了北京,老燕头儿少不了哭鼻子难受。

    家里的孩子们心里也不舒服,小姑姑和小姑夫咋说都是他们的启蒙老师,就这么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