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在红楼梦世界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三十五章 雨中即景(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卫若兰既已认输,其他学子的辩难水平尚在他之下,因此也没谁再出来跟贾玮辩难,相当于默认了贾玮获胜的结果。

    只有那个指责过贾玮的学子,小声嘀咕了几句,贾玮隐隐约约听在耳中,无非是说他诡辩,算不得真本事。

    贾玮已然获胜,并不计较,只是一笑置之。

    正要同赵恒一块离去,这时毫无预兆的,一阵雨落了下来,这雨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要冒雨前行,定然会被淋成落汤鸡的。

    真是春天的脸,要睛就晴,要雨就雨,俩人无奈,只得就近避入亭中。

    细雨如丝,如千万根银线洒落,放眼望去,四周皆是濛濛雨雾,将亭子四周的景色,晕染得如水墨丹青一般,不远处的一条小河,更是在细雨的滋润下,水气氤氲,生动了许多。

    或许是为了尽快换个话题,摆脱辩难落败的沮丧和尴尬,又或许是这些学子心喜这场春雨,忽然间诗兴大发。

    望着亭外淅淅沥沥的雨帘,这些学子皆是兴致盎然,雅兴十足,口中说着,“好雨知时节”、“春雨贵如油”之类的赞美之辞,随后就有几个学子提出,不如大家以雨为题,即兴赋诗。

    提议得到了全体学子的附合,于是这些人便各自目视雨景,酝酿诗句。

    不多时,随着一名学子率先吟出一首,其他的各个学子,也皆不甘示弱地陆续吟出。

    卫若兰自然也不例外,他赋了一首五律,获得了众人一致叫好,说是这十几首诗中,当以此诗为上。

    卫若兰一向在诗词上面就远超侪辈,这样的赞赏之辞,听得多了,早便淡然处之,目光一转,见贾玮和赵恒二人,如局外人一般,站在一旁,便微笑上前道,“雨景当前,心旷神怡,二位不赋一首么?”

    他这话一来是不使贾玮和赵恒二人冷落,二来也有心试探贾玮的诗才。

    他刚才在辩难中主动认输,颇具君子风度,但此举毕竟只代表在善恶论题上,他觉得不及贾玮,并不等于在辩难一道上,他从此甘拜下风,更不等于在学问和才华的各方面,他都自承不如。

    相反,他相当自信,尤其是在诗、词、赋、散文方面,绝不认为贾玮会胜过他。

    当然在另一方面,经过刚才的辩难,贾玮在他眼中已非普通的学童,对方所展现出来的思想和见解,深刻独到,极不简单。

    他很清楚,史上不少大学问家,未必有着很高的功名,有的仅仅只是秀才而已,贾玮与他年纪相仿佛,虽还只是个学童,但将来之成就,有谁能料?

    贾玮的辩才,他已见识过了,此刻,他很想见识贾玮的诗才如何。

    因此他便抱着自信又好奇的心思,邀请贾玮和赵恒做诗,在这其中,赵恒自然只是顺带地被邀请。

    他如此说着,众学子也都来了兴趣,各自抱着不同的心思,你一言,我一语的,非得让贾玮和赵恒赋诗不可。

    众学子和卫若兰的想法一样,赵恒嘛倒无所谓,他们主要想见识一下贾玮的诗才。

    眼见实在推脱不过,没奈何,赵恒只得先行赋了一首,他是这些学子的师兄,又是贾玮的先生,总得比贾玮主动些。

    “好诗,好诗。”赵恒这诗虽然显得有些平淡,众学子还是礼节性地随口赞了两句。

    “该慎之兄了。”

    卫若兰含笑望向贾玮。

    “非要在下赋诗么?”贾玮按了按额角,仿佛头疼般地说道。

    说实话,他虽继承了宝玉的记忆,但宝玉的诗才却是继承不来的。

    一个多月的私塾学习,倒也大量练习了一番对联诗歌,略懂得格律、音韵之类的,但真要做诗,至多只是学童诗的水平,放到这些学子的面前,恐怕会让他们乐不可支。

    贾玮可不想让辩难得来的光环,轻易毁在学童级雨景诗上。

    然而,这种情形下,不做一首应对,显然是不成了。

    怎么办……只能“借鉴”了。

    这世界与原先那世界的历史,似是而非,有些朝代出现过,有些朝代不曾出现,人物也是,其中就包括一些诗人,因而一些诗歌,在这世界闻所未闻。

    贾玮在脑中过滤片刻,很快就记起两首这世界没有的雨景诗。

    不过,随后当他突然想到一首咏雪的诗时,不由地唇角一扬,笑了起来。

    这首诗可是重生客的利器,最适合在才子们面前展示,效果只能用“销魂”才能形容。

    这世界上没有这首诗的作者,更没有这首诗,稍稍改动下,就是一首同样销魂的雨景诗。

    贾玮想罢,微叹了口气,道,“既蒙子怡兄和诸位兄台抬爱,在下也只好勉为其难,效仿各位,即兴赋诗一首了。”

    卫若兰等人见他先是一笑,紧接着便是一声叹气,十分不解,但听到他终于答应赋诗,他们便立时将这细节忽略过去了,纷纷注目在贾玮身上,等着他开口。

    他们急,贾玮可不急。

    如此销魂之作,岂可轻易吟出?

    在一阵长长的沉吟,以及众学子不耐的等待中,贾玮这才双手负背,目视不远处的小河,缓缓开了口。

    “一线二线三四线。”

    他吟了这一句,似乎在思索着下一句,停顿了下来。

    在这停顿的当口,卫若兰赞道,“慎之兄以数字入诗,倒也别致啊。”

    “过奖,过奖。”贾玮中断了“思索”,向卫若兰拱拱手。

    只是这样一来,他“思索”的时间更长了,与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