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
晟帝坐在龙座上, 手里不时翻看着折子。
景夏跪在下面,大气不敢出。
“怎么想着要去军队了?”
晟帝的声音淡淡的, 好像不是一个皇帝, 只是一个普通长辈询问自己的后辈想法。
景夏琢磨了一下晟帝的态度, 嗫嚅着说了几句。
声音太小,晟帝没听清。
他皱眉, “男子汉大丈夫, 怎的说话唯唯诺诺的, 声音比蚊子还小, 没吃饭呐。”
景夏有些害怕的抬头瞅他一眼, 又快速低头, 就是不吭声。
晟帝莫名手痒, 这要是他那几个混账儿子,早开揍了。
“你们先退下。”
周围的太监宫人全数退出去, 还关上了大门。
晟帝没好气的瞥他一眼,“现在可以说了吧。”
景夏眼眸弯弯,晟帝也没火了。
景夏试探叫了一句“皇伯父”。
晟帝都不带搭理他的。
景夏心里信心多了一点儿,跪在地上, 虔诚又认真的抬头仰望着他, “皇伯父,侄儿不想骗你, 侄儿跟你说句心里话。”
晟帝的眼皮动了动。
“侄儿不是临时起意的,自从上次重伤之后,侄儿就有了这个想法。侄儿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可是母妃又生了三个弟妹,若是侄儿没发生那件事,论年龄,他们跟侄儿的孩子也差不了多少,所以趁侄儿还年轻,想去外面拼搏一番。当然,如果能报效国家那就更好了。”
景夏跪的笔直,俊俏的脸上满是坚毅,晟帝这才想起,夏哥儿这孩子也才十八岁,比太子都还小几岁。
他手中还拿着折子,眼神却放空了,景夏知道他在思考,所以老老实实的跪着,不敢打扰。
他不是不知道该说些好听的话,什么精忠报国,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等等表忠心的话,他都知道,又高大上,又有情怀。
但晟帝是谁啊,是圣上,这些话这些年不知道听了多少。
他的身份又比较敏感,外人看着是鲜花似锦,但真正身处其中才知是烈火烹油。
因为关系太亲密,所以恩宠更多,但同理,他们也更加不能行差踏错一步,否则迎接来的绝对是天子双倍的怒火。
旁人都受不了背叛,更遑论帝王。
所以景夏放弃了那些假大空,直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表述,听着是功利了些,但也更好把控。
虽然外人都嫌弃他,可怜他成了“废人”,但某些时候,“废人”更能取信于人不是。
许久,寂静的殿内终于有了声音。
“行了,你先回去吧,这事朕会考虑的。”
景夏张了张嘴,到底还是跪安了。
事情发生在景夏的预料之中,半个月后,端和亲王府迎来了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端和嘉世子文成武功,襟怀坦荡,忠心耿耿,特封其为正三品参将,不日赶赴前线,钦此。”
端和王府正院里跪了一地人,景夏跪在亲王其后,太监宣完旨。
景夏跪行接过,“微臣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道圣旨下来,除了景夏和景宸,王府内恐怕没有多少人高兴。
前者是为了完成任务,后者是巴不得景夏死在边关。
晚上,景夏在牡丹院吃饭,夏氏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景夏知道她在气什么,摸摸鼻子不敢吭声,偷偷向便宜爹求救。
端和亲王也在气呢,如何肯理他。
别看他有三个小宝贝了,却不代表他不疼景夏,景夏是他第一个嫡子,不管怎样,都是不同的。
他们家的地位已经够高了,不需要家里子弟去边关挣前途。
没看他虽然不喜景宸,也没想着把人往边关塞吗。
结果嫡子倒好,巴巴的往上凑,真是气的他胸口疼。
景夏不得已只能自救,“父王,母妃,皇伯父还是很疼我的,参将只是协助都督催粮运和边关防守巡逻。并没有什么危险性的。”
王爷/王妃:呵呵:)
于是景夏离家那天,竟是没一个人来送他。
[宿主你别难过,王爷王妃来了的,只不过躲在门后,故意不露面。]
景夏笑笑,“我知道。”
不然他那些行礼又是谁整理出来的呢。
因为景夏的这神来一笔,引得穆青成心也痒痒了,兄弟二人商量一番,也去请旨,赶赴边关,不过穆家爹娘和穆青翎却是留在上京。
然而………
穆青成穆青怀和景夏围坐在一起吃饭,这时景夏招来一个小兵,“给我把水囊拿过来。”
小兵粗声粗气的应了句 “是。”
穆青怀眉头一皱,视线定格在小兵身上。
景夏垂眸不语。
没一会儿,小兵走过来,递给景夏一个水囊。
穆青怀突然动了,在所有人没反应过来之前,一把制住那小兵。
“大哥你做………青…翎??”
“翎羽如今从放长,犹能飞起向孤云。”景夏快速接了一句,摇晃手中水囊,“二公子真是好雅兴啊,不像尔等,一路劳累奔波,连手指都不想动呢。”
周围的人一听,果然没了兴致,士兵可不喜欢文人那文绉绉的一套。
穆青怀拉起穆青翎,面沉如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