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技术宅在古代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2章 表字(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李文柏闻言不好意思笑了开来, 他也没想到自己的情绪起伏会这么大, 或许是在大齐待得久了, 价值观不免有些同化, 会试得中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赵钰三人都是喜不自胜,连得李文柏也不由得激动起来。

    王行之虽然高兴,但到底已经是身居高位之人, 见李文柏情绪激动不由习惯性地严厉起来:“不过区区中第而已, 你如此心性,明日的殿试又该如何?”

    殿试不会再有淘汰, 是以给贡生们的准备时间也并不怎么充足,往往都在放榜之后的次日清晨。

    “老师教训的是。”李文柏在王行之面前早已养成了低头认错的习惯, “是学生太过激动。”

    ...

    师生二人相顾无言, 王行之是没想到二人才一见面自己就忍不住教训了学生一通,现下心中有些发窘,李文柏则是在真心实意地反省自己的心态,觉得激动成这样实在是不应当。

    所以顾文大汗淋漓地推门进来时, 看到的就是自家老师和师弟一个坐在书桌后,一个恭敬低头站在门前。

    简直没有比这更尴尬的场景了, 顾文摸摸头, 诧异地问:“莫非没考中?不应该啊,我确认过榜上名姓,师弟明明得中了才对。”

    “咳咳。”王行之干咳两声掩饰心中的尴尬,挥挥手示意李文柏快点随便找个什么地方坐下, 不要站在那继续碍眼。

    李文柏如获大释,朝顾文拱了拱手一溜烟坐在了茶几旁的末座上。

    属于他的书案和座椅早就不知所踪,想来是王行之看着破坏了书房格局觉得不顺眼,早早的让人收拾了。

    顾文茫然不知所以,只得疑惑地望向老师,不知是不是该先行回避回避。

    王行之捂住嘴又咳了两声,这才正眼看向这位自己的得意门生。

    现在午时刚过,还远未到吏部下值的时候,顾文还穿着一身浅绯色官府,头上乌纱官帽有些歪歪扭扭,额间还残留着不少汗渍,站在原地气息仍然有些不稳,看起来似乎是赶路跑过来的。

    李文柏心中感动:“师兄是为李文柏得中贡生之事而来?”

    顾文微微一笑:“师弟,有想象力虽好,想的太多就不太好了。”

    一句话,将李文柏心中的感动驱散得一干二净。

    亏他还以为顾文良心发现,终于记起做师兄的职责了呢,李文柏默默在心底翻了个比顾文还要大的白眼。

    王行之闻言却有些意外:“敬元,你是来找为师的?”

    “不,学生自然是来找师弟的。”顾文三步并作两步走进书房,随手拿起茶几上的茶壶豪饮几口,顶着王行之黑若木炭的脸开口道,“师弟,明日殿试可准备好了?”

    这有什么可准备的?李文柏对着顾文不似玩笑的严肃双眼,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殿试一不考经文二不考诗赋,只考时事策论一篇,还是由圣上即兴出题,要准备也无从准备起啊。

    倒是王行之皱起了眉:“敬元可是听说了什么?”

    “圣上出题年年都是心血来潮,哪有什么消息可言。”知道老师是担心自己因私废公破了朝中规矩,顾文忙解释道,“只是学生拿到今科考卷,发现其中策论五道没有一题与抑商之事有关,想来如此大事,可能会在殿试上作为考题,故而才有此一问。”

    李文柏闻言一愣,这才反应过来做过的试题中的确不曾提到过重农抑商之事,当时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答题上没有时间多想,现在回想起来,此事的确有些奇怪。

    历年会试所出策论试题无不与朝廷国策有关,尤其是当年有新风向之时,试题多少都会往上靠上一靠。

    毕竟是为国甄选人才,政治倾向是绕不过去的门槛。

    今年朝中最重要的动向有二,一是抑商,二就是轻武。

    第二件事太过重大,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手握兵权的大将们反弹,当然不可能拿来让血气方刚的考生们直抒胸臆。

    但抑商可就不同了...

    此议题没有出现在会试试题中的唯一原因,除了雍和帝决心在殿试上作为考题外不做他想。

    可有一点李文柏想不通:“圣上为何...”

    “这还不简单?”顾文拎起一枚点心放进嘴中,“要是在会试上问这么一问,按照王敦茹的性子,今科录取的二十名进士之中,便一个和他唱反调的都没有了。”

    王行之放下笔,面色凝重,“文柏,你师兄的担心不无道理,若明日殿试圣上真问起抑商之事,你准备如何作答?”

    李文柏一愣,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想过。

    凭心而论,不管是于情还是于理,对于抑商这种无异于杀鸡取卵的政策李文柏都不可能赞成。

    不光是因为他自己就是个商人,而是抑商政策往长远看会带来的坏处,现代每个接受过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中学生都能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片。

    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血泪实践才总结出来的教训,李文柏无法说服自己仅仅着眼于当下而不去反对。

    “把百姓牢牢限制在土地里,的确可解朝廷一时的缺粮之危。”李文柏喃喃道,“可是老师,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啊...商人乱市,可严明法度加强管制,可用税收加以控制,为何偏要...”

    王行之长叹一声:“为师不曾问你对抑商之策如何看,而是问你,明日圣上若是问起,你当如何回答?”

    李文柏沉默不语,他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才对。

    固执己见畅谈心中所想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