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2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郭尚书的意见更加简单明了, 既然兵部尚书的候选人一事弄得这么满城风雨、纷纷扰扰, 与其拖下去传出更为荒诞可笑的传言,使得人心不稳,不如当朝叫人举荐,再由吏部筛选之后给陛下和阁老定夺。

    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本是同等地位的, 六部尚书也皆是正二品, 但是既然排名有先后,职权的大小自然也就有不同。

    这, 便是从先皇登基后十几年左右开始,扬文抑武、打压武将的举措有关了, 毕竟弓马安天下, 而文人治天下。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而兵部尚书则是由吏部掌管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虽然任免条例中说,不限文官武将出任并兵部尚书,但是只要有人细心观察, 便可发现,这四十多年来,除却前十年,后头的时间里, 大多时候兵部还是由文官领尚书衔。

    你想啊,武官的管辖部门头头居然是文官!

    或者说,即便是个武将, 但是他平日考核居然是由吏部记录的……明明就是同级,可是吏部天然的职权叫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六部之首!

    当然,此处暂不发散六部地位的不同。

    郭尚书提出这决定之后,十六眼睛扫过下头一圈,然后问诸位有没有异议。

    自然是……没有的,两位阁老没意见,其余五位尚书也没意见。

    郭尚书的提议才是选拔官员的合理途径,因为皇帝和谁关系好,谁就能位高权重、升职加薪——那是亡国之兆;也不是谁在民间更有声望,谁就能手握权柄、统帅三军——又不是科举之前的察举制。

    十六点头:“既然如此,今日诸位爱卿便畅所欲言,将想要举荐的人说一说吧。”

    这么看着新帝,倒是挺好说话的样子。

    兵部左侍郎石昆和右侍郎童管都被人举荐了,另有一回京叙职的韩姓的参将也被武将这边的人举荐。

    一共便是三人,三选一,没毛病。

    若是韩将军被选中,则左右侍郎依旧保持原官职;若是从左右侍郎里选了一个升为兵部尚书,则恰好韩将军又可以出任侍郎中的一个。

    你看,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根本就没有宝玉什么事儿。

    不只文官那边没人举荐贾瑛,就连同为武将的那些将军都不看好宝玉:这这这太年轻啦,要是真这个年纪就做了尚书,叫那些熬资历的人心里怎么想?大明疆土太大、有才干的人也太多了,只偏偏他贾瑛运气好,早年和还是皇子的陛下有交情,不然哪里有落魄国公府一黄毛小子出头的机会。

    十六见下头热烈讨论一阵子之后,给出了候选人,笑眯眯地说:“怎么没有贾瑛呢?可见朕近日听见的,确实是笑话了。”

    蔡阁老往前一步,回禀道:“贾总兵年轻尚轻,恐难担当此重任。”

    “哦?哦……”十六和善笑笑,没再说话。

    就在众人觉得这样公开、公平、公正地在三位有资历、有经验、有年纪的候选人之中选出一人出任兵部尚书就是最好的办法时,有人……举荐了贾瑛。

    【我滴个亲爹娘?是哪个不长眼的?是想要拍陛下龙屁,还是想要叫贾瑛丢人?】

    众人纷纷回头看,看到开口的人是谁之后就觉得正常了。

    【哦,是李晏那个脾气比茅坑里的石头还硬还臭的人啊。他绝对不是会溜须拍马的人,也不会是想要真心举荐贾瑛。一定是看不惯前一阵子贾瑛被吹捧成旷世英才的样子,想要叫贾瑛出丑吧?】因为同朝为官多年,大多数的人都深知李晏的脾性,那可是肃亲王监国时候都不给其面子的人,于是便理所当然地是这么想的。

    而御史李晏接下来的话也印证了他们猜的并没有错。

    只见那在先帝执政时期就以刚正不阿、油盐不进闻名的李晏李文渊站了出来说:“臣举荐禁卫总兵贾瑛贾大人。”

    “哦?”龙椅之上的陛下只吐出一个字,叫人一下子猜不到他对于此持什么态度。

    李晏得了陛下的提问,更加侃侃而谈:“臣近日也听闻不少人说贾总兵勇武可嘉、才华横溢、可堪重任,又听闻反对之声以贾总兵年纪小为理由。臣便亲自调查一番,调出了去岁贾总兵武科会试、殿试的卷子,确实以文度人,下笔者确实胸怀远大、言之有物,倘若今日抡才却因为年龄而将贾总兵限制于外,恐怕有失公平了。”

    嘎!

    李晏居然说的是真心话!

    随着他的谏言,有侍卫将宝玉会试、殿试的卷子传上来,给百官传阅,这其中,譬如阁老和几位尚书,都是读过的,另有一些人当时可没阅卷的资格,这还是第一回看到贾瑛其人的笔迹,一看之下,初时觉得字也平平、策论也平平,最标准的馆阁体、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可是再细读下去,便是一阵心惊……

    宝玉,从来都不是绣花枕头。

    这两份卷子,又岂止是言之有物这么简单,他分析了如今大明军户制度的现状,虽然没有明墨阐述吃空饷的问题,但是只要实际下了军队的人瞧见,都能产生共鸣。以及,如果按照现代的政治态度来区分,宝玉妥妥的就是鹰派。而他隐约表露出的强势外交手段或积极军事扩张都令武将们看得毛孔舒坦,顿时决定改一改先前的看法了:这贾瑛,不单单是有靠山啊,确实还有几分纸上谈兵的实力。

    十六坐在最高处,正在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呢,眼神一扫,将众人的神情都看在眼里,尤其蔡阁老皱着的眉头。

    原本他还有些恼火:好啊,你们原先把宝玉架在火上烤,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