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48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平安带人连夜审讯那捅破天的小太监, 各种刑讯的手段都用上了, 不过这小太监好像是个硬骨头,嘴里什么都撬不出来。于是宫中开始轰轰烈烈的大排查。

    和这小太监是同一个地方的人?查!

    和这小太监同一个净身房、同一批净身的?查!

    和着小太监同一处当值的?查!

    至于酒窖的掌事,早就被下大狱了。

    后宫之中,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太初帝倒好, 两眼一闭就这么去了, 剩下的事情才叫繁琐。

    倒不是说皇陵、梓宫(棺材)、寿衣、陪葬、祭品……这些, 因为这些是早早就准备好的,古人视死为大事, 一般只要家境稍微宽裕些的老人家,都会早早备好上好的木材, 作为下去之后长眠的寝具。

    繁琐的是礼节这方面的问题。

    他是本朝开国皇帝, 一应制度都是在太初帝手里完善的, 可是偏偏,就没有帝王驾崩的实践啊!礼部虽然早早也拟了相应的章程,但是彼时的老皇帝还没经历爱妃和爱子的背叛,美滋滋地做着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梦, 对于这样触霉头的章程,看了一眼就丢在一旁了。

    可真是苦了现任的礼部尚书。

    如何服丧?如何大敛?如何斋宿?如何除服?

    你以为就这么些问题就完了?

    太天真!

    大行皇帝是腊八当晚去的,服丧二十七天后便是正月,正月十五之后就是大朝会, 新帝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

    除了大行皇帝的丧仪,还有新帝登基、移宫、改元的一应事宜,礼部的人忙得几乎要飞起来。

    而新帝, 哀思过度,根本不能出面处理这些事宜。

    幸好还有两位阁老可以商量。

    最终,定下如下规矩:

    梓宫奉置乾清宫内,设几筵,朝、午、晡三个时辰设奠,新帝亲诣上食祭酒,三拜,举哀。

    亲王、郡王、国公、百官、公主以下,宗女、三品参将、四品文官、四品命妇以上,皆要至皇宫哭灵。

    如何排位另有文书,此不赘述。反正荣国府里头,老祖宗、贾政和王氏都得进宫哭灵,而宝玉,作为新帝身边执府卫、掌巡禁的第一人,自然是在宫里的。

    次日,于***颁遗诏……

    再由礼部誊黄颁诏各省……

    京城自大丧日始,寺、观各敲钟三万杵……

    二十七日内,则每日哭临一次,军民丧服除……

    四十九日内禁止屠宰……

    官员百日内停止音乐、婚嫁……

    百日内文移用蓝印,批示用蓝笔……

    这个时候,大家都得打起精神服丧,但凡有差错,被言官抓住了小辫子,一参一个大不敬,一参一个准!

    整个京城的白布、麻布都卖脱销了,薛蟠他们有好几家铺子把前些年攒下的积压货都卖空了,其实掌柜和小二心里挺乐呵的,但是不能笑!千万不能笑!笑了就是砍头大罪。

    而他们的主家少爷薛蟠,则是真的笑不出来了。

    为啥?

    因为皇帝驾崩了。

    【葡萄酒……不能送人、不能贩卖了啦!我原本还计划好趁着腊月的时候,各家各户需要走礼,太子殿下那儿还拿走两坛,正是推广葡萄酒的好时机,结果现在……心里苦啊!】

    心里苦的薛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和琏二表哥的关系是越来越亲近了,虽然宝玉才是薛蟠的亲表弟,但是呆霸王就是有些怵这个斯文俊俏的表弟,他寒着俏脸的时候,薛蟠觉得自己腿肚子直哆嗦。相比较之下,琏二表哥和薛蟠就有共同话题多了,两人都是精通吃喝玩乐的前纨绔,还都因为各种原因过上了“吃素”(是男人都懂)的日子。

    平日因为十三香买卖,见面次数多了,三回两回的,就越发熟稔。

    基本都是薛蟠来荣国府。这呆霸王别看绰号里有个呆子,有时候也实则是不笨的,他晓得他那个表姐醋着呢,要是琏二表哥总是往外头跑,还叫有身子的表姐猜忌,不如自己多来来荣国府,也可叫外头的人看看,咱们薛家虽然搬出去住了,可是和贾家的关系并没有疏远了呢!哼哼哼!

    贾琏安慰薛蟠,这便是好事多磨吧,两位并不是直接表亲的表兄弟在贾琏的屋子里,打发了伺候的人,面对面地长吁短叹,日经叹息一下生不逢时的葡萄酒,又小声猜测一下年后宝玉会不会升官云云,磕完了瓜子才散。

    王熙凤先前倒是有喊琏二身边的小厮去问话,就怕这两个东西狼狈为奸,虽是正事干了几个月,可万一呢?要是一个原形毕露在国孝期间搞出什么丑闻,那可是掉脑袋的!

    不过近来也不知怎么了,琏二身边的小厮开始变得‘忠贞’起来,向他们询问爷们在外头的事体是越来越难了。此为后话。

    …………………………

    叫宝玉来说,虽然老皇帝死得挺冤,但是朝中大臣也没有显得很惊惶的样子。

    因为一来国有储君;

    二来储君之外的皇子基本都主动或者被动地没有夺嫡的条件;

    三来……大行皇帝都七十多啦,说句不客气的,阁老都被他熬死了两批了,他活到这岁数,这辈子怎么都不算亏。

    又有,好大喜功十多年的老皇帝,终于临死前清醒了一趟,亲手废除了他立下的分封制,免得藩王日后势大成为国中之国,疆土四分五裂。要知道,卫阁老在执笔的时候,写到这一段,就比平时更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