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过年, 相比二十一世纪,虽然物质方面匮乏很多, 但是热闹绝对是几十年后的几十倍不止。
这年头从进了腊月, 讲究的人家就要开始准备起来, 等到年根底下,洗衣服洗被面, 打扫家里, 做新衣服新鞋, 蒸馒头, 包饺子, 准备瓜子、炒黄豆等小食, 一家人忙忙碌碌的基本上停不下来。
刘家也是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最重要的那顿饭上桌, 欣雅跟刘妈,家里几个嫂子才得了点空闲。
今年过年刘妈特意弄了几个好菜, 炒鸡蛋、土豆炖鸡块、小葱豆腐还有大白菜炖肉,分量准备的也足,满满几大盆,一家人敞开肚皮吃的满嘴流油。
欣雅也吃的很满足。
吃完晚饭, 这个年代农村还没有电视机, 自然也没有什么春节联欢晚会,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话聊天。
大哥大嫂说说他们的工作, 说说外面的事儿,说说两个孩子,刘爸说说最近听到的国家党的政策, 说说村里的事儿,年后的打算等等,一家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等到几个小的熬不住要睡了,刘爸刘妈几个拿出早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几个孩子放到兜里。
“别急别急,还有我的呢”欣雅今年也准备了,还每一个都给弄了块小红纸包了包。
“你搀和啥,你还没嫁人呢,不用给,你自己挣的钱自己收着。”
“妈,今天过年呢,图个吉利,再说我也没放多少,就两毛钱”欣雅逮着空赶紧把折好的红包往几个小侄子小侄女兜兜里塞,生怕刘妈给拦了。
刘妈斜了傻闺女一眼,又看了看几个儿媳妇,到底没再拦着,“两毛钱还少啊?两毛钱可能买不少东西呢。”
刘家几个儿媳妇见了,对视一眼赶紧笑着附和,“可不是,两毛钱能买不少东西呢,叫他姑破费了”
大年初一拜年。
小孩子们有小布兜的,都会单独拎个布兜兜,没有的,也会特意穿个口袋大的,就为了到时候能多揣几块糖果啥的(其实大多都装不满,因为这念头家家都穷,给的一星半点,路上就被孩子们吃的差不多了)。
欣雅童心未泯,想跟着侄子侄女一波去玩儿,叫刘妈给拽住了,“你今天可别乱跑,等会儿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年前傅成虽然没回来过年,傅妈还是让傅栋给刘家送了礼,虽然刘家也还了礼,但是拜年还是要过去一下的,说不得人家傅家这会儿已经在家等着了呢。
“妈,我跟傅成的事情都还没定下来呢,这么去会不会不太好啊?”
“啥没定下来?”傻闺女两家都有了默契了,这还叫没定下来,咋样才叫定下来?
“好吧,我去”
“就是过去拜个年,说说话什么的,也不用太担心没事的。”
确实没啥事,傅家人对欣雅都很热情,也很顾及欣雅的感受,傅妈只是跟欣雅说了几句话,问了问家里长辈什么的,就把欣雅交给了傅小妹招呼。
两个女孩子虽然不是很熟,却也认识,一起说说话,聊聊八卦,不多会儿就熟了,欣雅还从傅小妹那听了好多傅成以前的糗事,比如小时候吃鸡屎,被一条死蛇吓哭等等,欣雅听后哈哈大笑,当即决定下次再给傅成写信的时候羞羞他。
从傅家出来,欣雅心情颇好,嘴里甚至不知不觉间哼起了不知名的乡间小调。
“妈,我回来了。嫂子她们呢?拜年还没回来吗?”家里静悄悄的,竟然妈一个人在家。
“啥拜年啊?去看热闹去了。”
“看热闹?看啥热闹?”这大过年的,欣雅一边说着,一边把口袋里刚刚在傅家傅妈强势塞给她的糖果往外掏。
“佳荣他妈跟他媳妇又闹起来了,那头正吵吵着呢。”刘妈努了努嘴。
“又闹起来了?”欣雅手上动作一顿,“这大过年的,又因为啥事儿啊?”
说起来,自打夏晓棉进门,这刘佳荣家好像就没消停过,三五不时的就要闹上一场,都快成了村里的笑话了。
“我离得远,也没听清,好像是因为多给了孩子两颗炒豆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佳荣妈那人,一向精明,平时大家借个针借根线啥的,都只有她占别人便宜,没别人占她便宜的份,这佳荣媳妇又是城里人出身,那就是个爱面子的,孩子去拜年,给抓几颗豆子还不是正常事儿?她又不是佳荣妈那样手紧的……”
好吧,这也能成为大过年吵架的理由,欣雅无奈摇头,她实在无法理解。
晚些时候,刘佳荣家一场婆媳之争终于落幕,大嫂、二嫂、三嫂也抱着孩子回来了。
几人到家了还在说刘佳荣家的八卦,“真没看出来,那夏晓棉还是个城里人呢,骂起架来竟然比二婶子(刘佳荣他妈)还厉害,又会拿腔作调的,看来二婶子这下是遇到对手了。”
“该,这就叫前半生不积德,你看早些年,二婶子多厉害啊,谁敢惹?现在好了……啧啧,还真是恶人自有恶人磨……”
刘佳荣家的这场八卦一直让人嚼巴了有大半个月,直到正月都快过完了,公社里事情多起来,众人才不怎么提了。
欣雅在供销社里也开始忙起来了。
过年在家没事时,欣雅也想了想自己将来的路子,现在已经七五年了,明年□□就会结束,到时候中国的经济会慢慢放开,供销社这份工作她肯定不可能一直做下去的,到时候她就会面临着下岗失业,倒不如先想好自己准备干啥,若说最简单的,当然是行医,可是欣雅医术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