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大人最喜爱的五公子死了!
鸟笼被打开,五公子摔在地上,脑袋扭曲了,身下一摊血迹!
侍弄花鸟的下人吓了一跳,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这小东西的命可比他重要多了!
下人一扭头,便看到自己身后阴森森地站着一人,他的脸色阴沉沉的,甚是骇人!
“大……大人,五公子死了!奴才该死!”下人吓得跪了下去,连忙磕头道。
“这东西中邪了,是本官弄死的,处理了吧。”陶大人语气淡淡道。
下人只觉得大人的声音也是阴森森的,大人对这鹦鹉甚是喜爱,竟然将它杀死,还是这般残忍的方式,怎么看中邪的都是陶大人啊!
下人心里这么想,却不敢真的说出来。
陶大人有些浑浑噩噩的,鹦鹉的声音一直在他脑海中响起,且让他想到一个故人的声音。
“大人,明府来人了。”管家来汇报道。
陶大人面露诧异:“本官与明府从未有来往,明府来人做甚?”
“明府说邀请大人您去参加明将军的葬礼。”管家道。
陶大人脸上的诧异更甚:“明演那老家伙死了?”
陶大人这段时间称病在家,整日侍弄花花草草,足不出户,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这么多大事。
“是啊,明将军死了,死得很惨,据说是被凌迟死的。”
“凌迟……”
管家扭头便看到陶大人的脸色煞得白了。
转瞬间,陶大人便往外面走去。
“明府的人呢?”
“在客厅候着。”
陶大人赶到客厅,那里却空无一人。
管家愣了一下:“刚刚明明还在的。”
他让那人候着,那人悄无声息就走了?
明将军下葬的那一日,陶大人终于出了门,去参加了明将军的葬礼。
“听说明将军是死在辨恶钟前?”
“是啊,生生剐了三百多刀,最后几刀才致命的。”
“辨恶钟辨恶,明将军莫不是做了什么恶?”
“明将军脾性是暴躁了一些,但是说到作恶,应该没有吧。”
“谁作恶了都是藏在心里,谁知道呢?”
陶大人听着那些议论声,心里更加惶惶不安了。
只有一日了。
李丞相死了、林太傅死了,如今明演这个老头儿也死了,就快轮到自己了。
大理寺。
卫谚正在一筹莫展间,突然听人说有人来报案。
卫谚看到来人,倒是一惊。
太常寺掌控宗庙礼仪,和大理寺并无什么交集,卫谚和太常寺卿陶三景也没什么交情,在他的印象中,陶三景是个极为孤僻的人,沉默寡言,我行我素。
陶三景怎会来报案?
“陶大人要报什么案子?”卫谚问道。
陶三景道:“有人要杀我,就在明日亥时!”
卫谚还是第一次听到报案报这样的事。
知道有人要杀自己很容易,还知道有人在何时杀自己……
陶三景看到卫谚不太相信的表情,立即道:“是真的,有人要杀我,卫大人,你得派人保护我。”
卫谚道:“陶大人先坐下。”
陶三景整个人都呈现出一种急切的状态,卫谚话音落,他极为不耐烦,但还是坐了下来。
卫谚给他倒了一杯茶,陶三景喝下茶后,心情稍微缓和了一些。
“陶大人可否讲讲事情的前因后果?你是为何觉得有人想杀你,你还知道杀你的时间?”
陶三景道:“我养了一只鹦鹉,那鹦鹉能口吐人言。就在两日前,鹦鹉突然说我要在三日后的亥时亡!”
“或许是有人故意恶作剧?”卫谚道。
陶三景给出的线索完全无法说服卫谚。
“若是这般也就罢了。而且,鹦鹉的声音很像我一个死去的故交。”陶三景说着,便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
明明是白日,却让人毛骨悚然。
卫谚再三保证会派人去保护他,并查出幕后之人,陶三景才离去。
卫谚将这件事告诉姚菀。
“鹦鹉的声线都是一样的,怎么可能会像他的一个故交?”姚菀道。
卫谚点了点头:“若不是我知晓陶三景的性子,我还以为他是故意来找我麻烦的。”
卫谚此时可谓焦头烂额。
朝中一连死了三个位高权重的大臣,朝野之间传说纷起,传到皇帝的耳中。皇帝下令让卫谚尽快破案,找出凶手,安抚民心。
陶三景竟然以一个这么奇怪的理由来报案。
“陶三景说了故交是何人吗?”姚菀问道。
卫谚摇头。
“心中有鬼。”姚菀道。
“正是心中有鬼,所以才将鹦鹉的声音听成故交的声音。
”
“之前查得两件事查得如何了?”姚菀问道。
“当年涉及宫变的五位王爷,六王爷有一子一女,十五年前,一个十九岁,一个十六岁,八王爷有两个女儿,当时一个十七岁,一个十五岁,十王爷,也就是叠龙营效忠的人,有一双双胞胎儿子,具是三岁,十一王爷有一子,早夭,卫王无子。只是他们的孩子都在十五年前死去。当今圣上斩草除根,是绝对不会留下祸患的。”卫谚道。
“十王爷的孩子若是活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