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是知!”马文才低喝一声。
王亦如也没想到没说两句话, 桓是知就突然来这么一句, 有些惊讶地盯着她。
桓是知自知失言, 讪笑道:“我没有其他意思。我就是觉得, 你们俩郎才女貌,还挺配的。”
“是吗?”王亦如脸色有些发红, 却也有藏不住的欣喜,“桓公子说笑了。不过说真的, 我从小到大, 还真没见过比我表哥更加文武双全的男子呢。”
那你真是孤陋寡闻,没见过世面了。我玄哥哥比你这个劳什子表哥强上一万倍。
桓是知心中不悦,脸上却依然笑嘻嘻的:“是啊,文才兄的文韬武略,确实是世间少有呢。”接着又压低嗓门, 皮笑肉不笑地自语道, “而且拈花惹草招蜂引蝶的本事, 似乎也还不赖。”
“桓公子你说什么?”
“啊没事。”桓是知摆摆手,“那什么, 那你们先聊, 我不打扰你们哥哥妹妹叙旧了。我、我去外面逛逛。”
“你去哪儿?”马文才横到她面前,“你能不能别这么阴阳怪气地说话?”
“文才兄讲话真奇怪, 我哪儿有阴阳怪气。”桓是知一看马文才就莫名来气,“我就是闷得慌,想出去透透气。”
“那我陪桓公子在府里逛一逛吧。这太守府我还算认路。”王亦如笑道,“表哥, 你要不先去书房见一下大哥和姑父?让他们等久了不太好……”
马文才被提醒,想着确实不能太失礼数,便点了点头,又对桓是知皱眉道:“别胡闹,别乱跑。过两天我就跟你一道儿回书院。”
“书院又不是太守府。我也算认得路。”桓是知撇嘴道。心中却有些小小的纳闷,怎么自己刚冒出一个人溜回书院的念头,他就察觉到了呢?
桓是知轻哼了一声,踏步出门。
王亦如向马文才款款行了个礼,跟着桓是知去了。
“桓公子,”桓是知听见王亦如唤她,“那边路滑,很不好走,我们往这边走吧。”
桓是知止步,面带疑惑。
王亦如笑道:“那边地势比较低洼,又是背阳面,每回下雪都可以冻很久很久。虽然上一场雪已经过去些日子了,但保险起见,我们还是往这边走吧。”王亦如引着桓是知穿过一处石桥,“这边的小园里种了不少山茶,这几天应该开得正好呢。”
桓是知的声音有些闷闷的:“这太守府这样大,也难为王小姐记得这样清楚。”
“我小时候来这儿住过一些时日。”王亦如道,“表哥也是,姑母尚在的时候,他每年盛夏都会到琅琊的庄子里避暑。”
“早听说马家和王家交情匪浅。如此看来,你们两位还真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啊。”
“倒也谈不上什么两小无猜。”桓是知觉得王亦如笑起来真是温柔,就和她那些已经出嫁的姐姐们一样,优雅又端庄,“其实本来我一个女儿家,家里也不是很愿意让我出远门的。是我非哭着喊着一定要来到表哥家来的。这次也是,是我央求大哥带我过来的。桓公子,你应该也觉得,我这个人,脸皮很厚吧?”
“啊,什么?”桓是知徐步跟在她身后,正低头盯着她微微拂动的裙摆,骤然听到这样一问,不解其意。抬起头,正对上她那双温柔的眼睛。
桓是知忽然有一些小小的丧气。
她并不觉得她比自己漂亮,也不担心她比自己聪明有才华。可是在对马文才的热情和温柔上,桓是知觉得自己已经输了。
唉,这丫头看着明明比自己的年纪还要小啊,可说话慢条斯理,柔声细语,连裙摆晃动的幅度都可以忽略不计。
这才是大家闺秀啊。
而不是像自己这样,稍不注意就大嗓门,露齿傻笑,走起路来还恨不得把裙子打个结塞到腰间,好迈开大步,上山下树。桓家够大,但这“闺秀”二字,是跟她怎么都沾不上边了。
或许是生平第一次,桓是知对自己的“豪气”产生了一丝嫌弃和自我怀疑。
什么豪爽啦。也许,她只是粗鲁罢了。
王亦如神色坦然:“表哥应该同你提过吧,这许多年,我都在一厢情愿地喜欢他,厚着脸皮在纠缠他。”
“啊?怎么会?”桓是知下意识地撒谎,“你这么温柔又懂事的姑娘,没有人会不喜欢的。”
“桓公子,你不必安慰我。”王亦如低头苦笑,“我虽然读书不多,可也不是傻子。表哥他喜不喜欢我,我还是知道的。”
那这又是何苦呢?
桓是知不知不觉,居然站到了“情敌”的立场上。她的感觉和马文才一样,这个王亦如,虽说不上多么招人喜欢,却也实在找不到讨厌的理由。
温柔的力量强大。在王亦如的轻声细语面前,桓是知已经开始有些惭愧自己适才的腹诽和“阴阳怪气”了。
人家如此坦然,她却在惺惺作态。桓是知啊,你怎么变得这么差劲啊。
“桓公子是表哥的好朋友吧?”王亦如突然问。
“嗯?”桓是知顿了一顿,“嗯……算是朋友吧。我们在书院的时候,是同桌,所以走得近些。”
同屋这种事,没有人问,她还是不要主动说好了。
王亦如若有所思地点头:“嗯,我看得出来,表哥很看重桓公子。从小到大,他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跟我的那些哥哥们虽然也会正常往来,但我知道他并没有把他们当朋友。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表哥的朋友呢。 ”
桓是知对马文才的童年甚为好奇,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