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穿美人白月光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8章 太平公主vs名臣(第2/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平所记起的路来到京畿,他才看到不远处的确有一间宅邸。

    将马儿在旁侧的槐树上拴好,薛绍又去抱太平离开。

    太平睡着的时候很乖巧,就在他的怀里打了个滚,谁也看不出他们方才是吵过架的。

    薛绍看了一会儿,最终轻轻在少女的额上留下了一个轻柔的吻。

    ——又像是少年任性的印记一般,这个女孩子,是我的。

    抱着她入内后,薛绍的神思也不由微微一怔。

    这儿的布置有书案,鱼塘,与天子脚下的薛府一般无二,就仿佛还是幼时呆的那个地方。

    最重要的是,母亲早已被狄仁杰接到了此处,家中的仆妇都还是那些。这大抵就是太平的主意,虽比不得天子脚下那般富贵宽敞,但这才是他心中的家啊。

    城阳公主远远的见了薛绍,不由得热泪盈眶,看见他怀中熟睡的太平,才压低了声音,“……绍儿,狄大人已将所有的事情都告知母亲了,此事,你还能活着,多亏了太平啊。都怪你那个哥哥作孽,他自小便倔强惯了,现下竟什么都不顾了……”

    薛欠首一礼,轻声打断了城阳公主,“母亲,孩儿很好,想必大哥也很好,您不必担心了。现下……孩儿先送太平进去,再来给您请安。如今长安的叛乱未平,还是乱世,还请母亲与身边的人一切都需得小心行事。”

    城阳公主点了点头,身侧的嬷嬷连忙上前扶住她。

    “武皇那边……”城阳公主的声音显是有些惧怕的。

    薛绍摇了摇头,温声答:“陛下一言九鼎,她既已下旨宽恕了薛家,便不会再派人追杀为难了。”

    继而薛绍便向屋内走去,将少女放下,掖好了被角,还未转身走出房门,便听闻她发出了轻微的叫声。

    “……薛绍,等等。”她小声说。

    薛绍随即止主脚步,有些不安地看向她。

    太平的睡相一向不安稳,这几日颠簸以后更是如此,他不由得走近了几步。

    “薛绍……我喜欢你,想……永远和你在一起的那种喜欢噢。”

    薛绍凑了上去一些,才听清了太平的声音。太平的手开始不安分了,来扯薛绍身上的袍衫。

    他的身体开始变得很僵硬。

    是那种本能的僵硬,在旁人面前绝不会显出一分一毫。

    “薛绍……”

    这声轻柔,还带着一丝孩子气的呢喃落到普通人耳中,分明就只是一种缱绻的倾诉。对薛绍而言,却绝然不同了。

    她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引诱。

    从上元灯节第一眼相见时,就从未停止过的,能让人食髓知味,万劫不复的引诱。

    沉默了许久,薛绍终于握紧了她的手,再也没有从她身边离开。

    ……

    其实以现在的境地,苏菀实在有很多刷满好感的方法,但她选择了留下来,以最细水长流的方式。

    慢慢陪着他,让他慢慢地习惯琴瑟和鸣,习惯鹣鲽情深。

    这种方式虽然最耗时的,却也是最没有风险的。

    薛绍的外表看上去如此的坚韧,他经历了塞外玉门关的风霜,握了几年的刀剑。但其实每关于太平的事情时,内心便脆弱的像个小孩子。

    在长安城尚未完全安定的时局中,狄仁杰安排他们暂且留在隐秘的宅院中,就连衣食起居也是一手狄仁杰亲自过问。

    一则是为着太平毕竟是陛下的亲骨肉,二则,这个柔美少女的请求,他觉得任何人都是拒绝不了的。

    不出几月,皇城中传来了消息,武皇已雷霆手段镇压了席卷而来的琅琊叛军。

    这其实是在苏菀的预料之中,因为原设定所花的时间更短。在这位女帝执政的几年中,但凡是李唐旧族的反抗,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失在了王朝的漩涡中。

    然而,因着太平公主的新丧,举朝悲恸,故而武皇第一次对叛军手下留了情。

    无论是琅琊王,抑或是薛绍的哥哥薛颐,武皇都未曾取他们的性命,只是发配去了岭南,终身不得归长安。

    她并非是心慈手软,只是上了年纪,总会回忆起一些事情。

    所以,当她再见到太平时,她是不信的。

    此时,压制了叛军已整整一年了,武皇初见那穿着布衣的小姑娘,丝毫没有将她与皇陵中的小女儿联系起来。

    但真正见到复活的小女儿,武皇却无语凝噎,迟迟说不出话来。

    “母亲。”太平轻声唤道。

    武皇早已泪盈眼眶。

    苏菀算过时间,此时距离太平“死去”恰好一年的时间。

    这一年的时间里,其实好感度早已经刷满了。攻略任务已经完成,其实苏菀是不能再留到这个世界的了。

    但她和007约定,决意再留十年。

    十年为期,这十年来,太平仍旧是少女,容貌甚至都无大的变化。

    然而薛绍却从鲜衣怒马的骄傲少年变成了温和沉稳的臣子。

    但在这十年中,太平给薛绍营造的日子已足够幸福了。

    她像一个依赖她的少女一般,让他教自己弹琴,写字。苏菀安排李隆基时常过来,因为她明白李隆基是气运之子。隆基佩服薛绍的才学,拜了姑父为师。

    苏菀只是想多做一些,如此,在十年之期到了以后,薛绍亦能记得更清楚些。

    所以太平真正离开的那日,薛绍表现得尤为的平静。尤其是十年前太平的假死仍旧历历在目,他觉得上天已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