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嫁恶夫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 212 章节(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说您老人家有福气呢!这呀!是您儿子孝敬您的,咱们魏王可说了,您还想生儿子呢,这么……水灵灵的黄花大闺女便送上门了!”

    赵老爷子眼前一黑复又亮,差一点儿一头栽到台阶下头去,

    “混账东西!他是想气死老子我么!荒唐!真是荒唐透顶!”

    那有儿子给老子纳妾,这混账东西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媒婆拿帕子捂着嘴笑,上下打量赵老爷,

    “这老夫少妻多的是,依您老的身子骨儿,再纳个十房八房也没问题!赵老爷子还不快快迎进府去,这把年纪还害什么臊!”

    赵老爷子这厢气得脸红如猪肝一般,当下怒吼道,

    “来人啊!给我狠狠的打!”

    “哎呀!您老人家可是不满意姑娘颜色?您又何必这般动怒,咱们魏王说了,你老人家若是不满意还能再纳,包您满意才成!”

    “打!给我狠狠打!”

    这厢赵府出来人,个个手里拿了棍棒,将这一行人赶出二里地去,那媒婆挨了好几下子回来哭哭啼啼同赵旭复命。

    赵旭听了哈哈大笑,

    “来人啊!去给老爷子传个话,他若管我一回生儿子的事儿,我便送一房小妾过去,且瞧他老人家身子骨儿受得住受不住!”

    这厢赏了那媒婆一锭金子,乐得那媒婆嘴都笑歪了,身上的伤也不痛了,乐颠颠出府了。

    那花轿里的姑娘也被送回了家去,又搭上了一百两纹银,让她与家人好生过活,那卖女儿的一家子千恩万谢,倒让赵旭做了一桩好事儿。

    待到第二日,这沧州城中再不传魏王夫人的八卦了,却传那赵老爷子的风流韵事,七旬老翁纳十五六岁小妾,这厢神勇大战夜御通宵,真是老而弥坚,老骥伏枥“雄心”不已!

    这沧州城半城的生意人都与赵老爷子打过交道,如今人人见了他那一个不拱手赞道,

    “赵公果然不凡,为我辈楷模!”

    又有人私下问他如何“神勇”至此……

    把个赵老爷子又气又臊,半月不敢迈出家门,赵旭登门来便使东西砸出去,这么一番闹腾却是再也不提给赵旭纳妾之事了!

    林玉润被赵旭告之此事时,想笑又觉是自家公爹,只得拼命瘪着,扭曲着小脸儿问赵旭道,

    “公……公爹,他……他老人家不会气坏了吧!”

    赵旭伸手捏她的脸道,

    “你想笑便笑,我老子那就是闲了,如今给他寻些事儿做,也免得来寻我们的麻烦!下回他要再说起这事儿,我立马把那小妾送到他床上去!”

    林玉润终是忍不住笑的前仰后合,抬手打他道,

    “那有你这般做儿子的!”

    赵旭摇头晃脑十分得意,

    “这便是你家夫君我聪明,论大义老子管儿子天经地义,他要真抬了人到我府里,我还真不好挡在外头不让人进门。索性先给他送一个去,儿子孝敬老子也是天经地义,这可是他老人家无福消受,不是我做儿子的不孝顺!”

    第三百二十节 有意

    赵老爷经此一事,也知儿子是翅膀硬了,自家也管不动了,索性放开手再不过问赵旭的事儿了。

    这小子自来便是这样桀骜不逊,任是那件事儿上都是自有主张!

    唉!我也是老了,操不了那么多心!

    他这厢便算是偃旗息鼓,后头又派人送了一张纸过来,上面却是赵旭几个小儿子的大名,豫哥儿取了名叫做赵延庆,湘哥儿叫做赵延睿,蜀哥儿叫做赵延钰,定哥儿叫做赵延臻。

    这算是将几个孙辈都排上了祖谱,又因着回了沧州,便看了日子要回去祭祖,让几个孩子也跟着回去跪拜祖宗。

    林玉润这头却是忙着赵喜与温馨的婚事。

    因着如今四人的身份不同,操办起来也是格外的用心,这府里上上下下的仆从们瞧着也是眼热,却有那最眼热的便是赵宝了,眼瞧着四个人里头只剩自家还是形单影只没有个着落,心下也是好不凄凉。

    只是他这厢襄王有意,那头神女却还懵懂无知半点没有觉查,每日见了他只当是又送了好吃的来,对他没有半点男女之情。

    不由的心里暗暗着急,这一日回府来便寻个小丫头到内院去寻戚二妹。

    在外头院子等了半天,戚二妹才风风火火的出来,

    “赵宝哥!你寻我有事儿?”

    这阵子戚二妹都在夫人面前也跟着忙碌,到不能似前头一般偷偷往外溜了。

    赵宝笑着将那手里油纸包的猪蹄奉上,

    “路过城北的黄记,猪蹄却是做的好,你尝尝!”

    戚二妹眼前一亮,

    “我这阵子忙得连去后厨偷食的空儿也没有,肚子里油水都少了!”

    这厢寻了一个僻静所在两人悄悄儿啃,赵宝一边啃一边闲聊道,

    “赵喜的婚事预备的怎样了?”

    说起这个戚二妹便伸着舌头冲赵宝吐槽道,

    “你们汉族人家成亲的规矩怎得这般多?”

    他们蜀州土族接亲虽也有规矩但大多都是直来直往,瞧上眼了便送一双鞋,情定了便请中人两家一说和,若是愿意,儿郎便进山猎头山猪送到女儿家,那头女儿家再送上一条自家绣的汗巾。

    这事儿便算是齐了,选个日子杀几头猪,四邻八乡都来帮忙,吃上几日流水席,便算是成亲了!

    衣裳头饰的也不讲究,瞧着差不多便成了,那里有这汉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