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随身空间:官家娘子种田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八十八章告发(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文县百姓最近这段时间传的最凶的莫过于黎家和高家那点事。但凡有人群聚集的地方都会谈论下这桩奇葩事。顺便也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更有人时刻关注着事情的进展,好在闲聊时被人吹捧自己门道多。

    此时在文县规模最大的酒楼里,一大群人聚在一起,顺便也聊聊时下最关注的八卦。

    有人又把黎家和高家那点子事提出来发表高见。

    “你说这黎家人胆子也太肥了点,都敢骗到高家头上去。”

    “我听说啊,是高家那个胖闺女看上了黎家二房的儿子。哪里晓得被大房那个流氓儿子给耍了去。”

    “黎家二房那两个儿子我以前看到过,长得好看,听说书读得也很好。”

    “前年不是说已经过了解试了。兄弟同中,这在我们县都是头一份呐。”

    “你们这些消息都是哪个年代的啦,整个文县谁人不晓得。我昨日得到黎家和高家的最新消息。”那人洋洋得意道。故意说话说一半,等着大家追问他。

    “新消息,你倒是说啊。”众人一齐催促。那人吊足了众人的胃口。这才慢悠悠的一一道来:“昨日高县尉约黎家二房的大儿子在如意茶楼见面。”

    “黎家二房的儿子去见高县尉做啥?”不是黎家大房的人骗婚么?

    “这还想不明白,王氏不也被抓进去了。到底是祖母,黎家二房总要把王氏给捞出来的。”

    “这么说来黎家二房的儿子还是个孝顺的孩子。”

    “这还不是重点。我听茶楼的人说,高县尉威胁黎静言,说是只要他娶了自家女儿,黎家那点破事他就不追究了。”

    听到这里,众人急问:“那黎静言答应了没?高家那个女儿据说老早就不是黄花大闺女了。”

    “黎家二房的儿子这般优秀怎好娶高家那只破鞋。”

    “真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有人忿忿不平的抱怨。

    “当然没答应,这不,高县尉就让衙役把人给绑走了。”

    “不娶高家女就把人给绑了?”

    “还有这般没天理的事。”

    “谁说不是,高县尉在咱们文县一向就霸道惯了的。上次陈家那件事,不也是高县尉做得手脚。”

    “还有上次药吃死人的……。”

    百姓虽然不敢当面指认高县尉害怕遭报复,可背后吐槽说说坏话还是很踊跃的。

    都说舆论的力量不容小觑。这不,昨日发生的事情,仅仅隔了一天就传遍了整个文县。见人都在谈这事。

    哪怕是偶尔路过文县的游人都能清楚的了解黎家和高家那点事情进展。

    ——

    一大早,黎如晦和黎雅兄妹俩拿着状纸去衙门状告。兄妹俩特意不避嫌,就这么捧着状纸从东街慢慢走到衙门。

    他们家的那点事本就是文县时下最让人关注的八卦。见黎家二房的两个孩子捧着状纸一脸肃穆的往衙门走去。哪里还看不懂他们要做什么。

    兄妹俩走的很慢,仿佛在等什么人似的。奇怪的是他俩背后不知不觉已跟了一堆人同行。

    在去衙门的路上不断有人加入到队伍中来。待他们俩达到衙门时,身后竟跟了百十号人。

    兄妹俩来到衙门前,王行之早他们一步等在那里。

    “把状纸给我罢。”

    “行之?”黎雅有些迟疑。

    “我们这是告发而不是自诉。且被告人又是官衙县尉。倘若让你二哥去,免不了要被杖责二十。而我有品阶在,可免去杖责。再合适不过了。”

    黎雅不懂大齐的律法,只能把状纸递给他。王行之接过状纸折叠好塞进怀里。

    “你们兄妹俩的任务还没完成。咱们最重要的证人还没请来呢。”

    “王行之,这边就交给你了。”

    王行之目送他们离开,这才转身走进衙门。告发的状纸早几天就呈交到官衙师爷那儿。直至今日才传他们上堂。想必高县尉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宽大明亮的大堂里,“正大光明”的牌匾悬挂在正中,那匾暗纹雕刻,翠玉镶嵌,在暗红木框的映衬下,几个鎏金大字闪闪发亮。两排身着深红装束的衙役分居左右,手执长杖颇有几分威严。

    而准许旁听的文县百姓一致站在大堂的最后,几乎就要站到大道上去。即便如此,那些文县群众还不断的往前凑,试图站在最前面,以便能第一时间了解案子的情况。

    文县百姓看着他昂首阔步的走进大堂,脸上竟无一丝惧色,似乎还有些许闲适的站立堂中。直道这年轻人胆子真够大的。

    不多时,文县县令带头自仪门两边的角门出来。连身为被告的高县尉也位列其中。

    各人就位,那高县尉竟不用站到案下来,径自坐在县令左下首的位置。

    看到这情况,外头的百姓都道:这案子连审都不用审了。被告人坐在左下首,这不是明摆着要官官相护了么。大家都替黎家人捏了把汗。

    而身为原告辩护人的王行之,丝毫不见焦急,神情自若。

    倒是场外的百姓纷纷议论开了。“这年轻人也是个没脑子的,连这样的形势都看不懂,再告下去也是徒劳。”

    只人群中有个不同见解的人道:“尔等为何不猜年轻人是胸有成竹呢?”

    “这年轻人一看就不是我们文县的人。在文县谁人不知高县尉。那可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你别看坐在正中间的是县令。你可晓得真正判案的乃是高县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