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京。
这座仿照大唐长安城修建的城市, 同样街道纵横、排列齐整, 以正中的朱雀大道为准, 左右对称,宛若棋盘一般严谨精巧。城北称“上京”,天皇大内御所位于中心,周围是大贵族的居所。大内正南门为朱雀门,往南经笔直的朱雀大道直达城南的罗城门。中段称“中京”,著名的庭园“神泉苑”即在此处。城南为“下京”, 东、西市便位于此处。
玉带一般的护城河将京都环绕。两岸栽种的樱花树花期已过, 否则花枝垂落,花瓣纷纷扬扬落在水面, 更是风雅。
是夜,罗城门静静地镇守于城南。白日里下过一场小雨,夜晚反而晴朗了一些;多云的天空中,隐隐可见一弯朦胧的上弦月。五月是雨月, 梅雨季就快来了, 之后一段时间, 或许连这样雾气般的月色也见不到了。
想到这里,博雅忽然觉得有些可惜。他抬头望着淡淡的月光, 想,多美的月色啊。
他的侍从提着灯, 安静地等着博雅, 但和博雅的洒然不同, 侍从脸上又是不安又是恐惧, 令他焦黄愁苦的脸色更加可怜了。“博雅大人,”侍从壮着胆子请求道,“为了您的安全,我们还是回去吧!”
但侍从的话反而将博雅从惆怅中惊醒。“不,既然决定了,不管怎么说都要去亲眼看一看才行。”他十分坚决,又安慰侍从,“放心吧,不会有事的。”
源博雅,光从姓氏上就能知道这是一位贵族。他是醍醐天皇的孙子,其父为醍醐天皇第一皇子克明亲王。博雅在成年之后,被赐“源”姓,并授予官职。而今他不过三十有五,却已经是从四位上的殿上人了。他不仅出身显赫、血统高贵,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对管弦乐曲的精通。他喜爱吹笛,也擅长琵琶、龙笛等乐器,因此深受当今村上天皇宠爱。
前段时间,天皇珍藏的琵琶“玄象”失窃,至今下落不明。而今天晚上,博雅正在清凉殿值班,却忽然听见一阵美妙的琵琶乐曲——正是玄象所发出的声音,博雅绝不会认错。于是他就穿着武士日常的直衣,带着一个童子,就这么循着琵琶乐声,竟徒步从大内里走到了罗城门。
铮铮铮铮——
乐声从城门上方传递出来。那是精通乐律的博雅也从未听过的凄美音色,如泣如诉,不绝如缕。博雅听入了迷,都没注意到阴云已然遮蔽了月色、天地间开始飘散着烟雾般的细雨,更忘记了身旁脸色惨白、不断发抖的小童。他只是很憧憬地开口问:“不知城门上弹奏琵琶的是哪位?阁下所用的是皇宫失窃的玄象没错吧……”
博雅是个惜才又直率的人,他十分珍惜这位藏于城门之上的演奏者的乐曲声,已经在思考要如何为他求情,好让天皇赦免这个风雅的盗贼。可惜他话没说完,楼上的琵琶声就受惊一般突兀地断掉,再无声息。博雅一怔,赶忙从童子手里拿过灯,往高处举了举,但城门高耸,上部隐于黑暗和细雨中不可见;他这才终于发觉下雨了。
“哎!”
他懊恼地吐出一口气,觉得很不甘,竟然萌生了上去一探究竟的想法。但是童子吓坏了,拼命恳求他不要冲动;博雅并没有胆怯,却不想连累小童。两难之际,他忽然听到一串铃音。
叮铃——叮铃——
有些单调的声音,很轻,却悠长,仿佛和漫天雨丝融为了一体。不成曲调的声音,听来却莫名让人觉得心中安定;博雅甚至想起了东寺清静的钟声。
“最好不要上去。”
烟雨和铃音中,有人如此说道。
博雅转过头,看到一个手提青灯的白衣的少年站在不远处。隔了朦胧的灯光和雨雾,依然能看见少年清雅美丽的五官和细竹般挺拔清爽的身姿,而那淡淡的笑意更令他的美貌蒙上一层光辉。博雅皇族出身,常常出入宫廷和贵族宅邸,却也未曾见过这样令人惊艳的容貌;他不由“啊”了一声,又马上懊悔自己的失礼。
少年穿着公卿的狩衣,是哪家的贵公子呢?博雅努力回忆着。
可童子却没那份闲情逸致;他害怕得快哭出来了。“青、青色的火焰……是、是鬼吗?”他带着哭音劝阻,“博雅大人,千万不要和鬼交谈,我们快回去吧!”
平安京人鬼共生,向来不乏半夜遇鬼的传说。博雅一怔,这才发现那少年手中灯火竟然是真的青绿色火焰,灯罩还是清透贵重的琉璃做成。这样一个清雅的少年,竟然也是鬼吗?就算是鬼,这样的鬼也难以让人感到害怕厌恶吧?博雅竟情不自禁地这么想。
少年没有理会他们的疑惑。他抬头望着城门上浑浊的黑暗,举起手中的青灯。博雅刚刚也做过这样的尝试,但什么都没看到;此时换了少年,却见他手里青灯莹莹,柔和的光线却给楼上也添了一层青光。博雅愕然之余,也瞪大眼睛努力去看,却只看得到城门轮廓和飘飞的雨丝,其余什么都没有。城门寂静,悄无声息。
可少年却似看清了什么,了然地“噢”了一声,放下手里青灯。“也算百年的老鬼了,执念还挺重的嘛。嗯,暂时还没有血腥味,不过看样子随时可能化为恶鬼啊……”
和雅致的外表不同,少年说话的语气出乎意料的随意,但并不粗鲁,反而显得颇为潇洒。而且他这么说的话,应该就不是鬼了吧?博雅对少年印象颇好,想到这里就生出一种欣慰来。
“请问,您是哪位呢?”博雅率直地问,“在下是……”
“最好不要随便告诉别人自己的名字比较好。”少年回头,笼在青光中的脸有点阴森森的,“尤其在对方是一个阴阳师的情况下。”
“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