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渣渣都哭着求我[快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3章 比比谁更浪(十一)(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机场人很多, 两名外形出色的男人默默相视的场面惹得路人频频注目。

    莫卡滴溜溜围着陶之阳转了一圈,落在贺也的肩头,有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味道。

    [终于要结束了吗?一年才零零碎碎收到1235点能量,莫卡都觉得心酸呢。]

    贺也挑了挑眉,优美的唇形缓缓荡开,“你怎么来了?”

    陶之阳深深看着他, 眉心微皱, 略带苦涩地说:“周持……我后悔了。”

    他们二人都知道他说的后悔, 是指这场持久的“比拼游戏”。

    陶之阳不放过贺也面上的任何一丝变化, 见对方闲闲散散站着, 冷然的眼底带着轻嘲意味, 心里的苦涩竟然多了五分真实。

    这个周持……真是冷硬至极。

    他的心是铁做的吗?

    知道对方绝不会服软, 陶之阳十分无奈,只能放低姿态。

    没办法, 抻了这么久, 陶之阳真觉得有些累了, 而且, 他实在渴望这人渴望得要命!

    多少个夜晚梦到自己被他做的泄出来,多少次抱着别的男人幻想着他的身体……

    “我们复合吧?”

    他近乎哀求地说。

    贺也看着他, 冷不丁想到真正的周持。

    那么多次陶之阳劈腿、分手后求复合,就是用这样的眼神哀求的吧?

    周持是唯一一个被他纠纠缠缠, 只复合就闹了不知多少次的前任。

    虽说若是周持一开始就态度坚定,也就没有后来的那些事情了,因而周持的死不能全部怪在陶之阳的身上。

    但好在周持并未要求陶之阳赔给他一条命, 他要的只是陶之阳一辈子求而不得。

    人生在世,哪能没点遗憾呢?

    这世间最难勉强的就是感情了。

    一如那时,周持没办法勉强陶之阳爱上他。

    一如此时,自己绝不会爱上一名人类。

    此时机场广播提醒旅客不要误了登机时间,贺也知道自己需要快一些解决。

    贺也面上的冷淡如初雪融化,他微微倾身,冰霜般的清爽味道随着他的话语侵袭至陶之阳的鼻端。

    “复合啊……可是,我有男友。”

    他拿眼神锁定陶之阳的眼睛,最后深深看他一眼,然后别有意味地轻轻一笑,与乌思蔓离开。

    良久,陶之阳定了定神,才从刚才的那个眼神中脱离。

    周持……他是什么意思?

    陶之阳仔细琢磨,一个念头骤然出现。

    他要自己从柳奂手里将他抢过来?

    柳奂……

    ……

    贺也,在国外这短短的十天过得十分忙碌。

    除了走秀之外,他还需要费尽心机找机会,与他看重的精英设计师说上话。

    好在他在人类社会中混迹太久,如何能让一个人喜欢上自己,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只要有了一个切身接触的机会,他就能做到。

    每一名人类都不一样。

    但是从某一方面上来说,人类又是一样的。

    他们要做什么,一定是要有目的。

    或是为了钱、或是为了权、或是为了事业,或是为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或者仅仅是为了想这么做……当然几种原因同时存在也是常见的。

    总归是要有原因的。

    找到这个原因,投其所好,让对方看到利益,或是金钱攻势,或是言语说服,只要你找到那个能戳进对方心里的点,就能打动他。

    在他在国外与设计师们相谈甚欢时,国内关于他的热搜又一次登顶。

    他秀场的照片和视频雪花一样被发往国内,由国内的经纪公司团队为他做宣传,运营。

    贺也能够明显感觉到,在秀场关注他的目光以及镁光灯变得更多,一些热衷于蹭秀的明星和网红开始纷纷与他合影。

    国内的名气相应也会影响到他模特的事业。

    毕竟无论哪个品牌,归根结底,他们最终在乎的还是市场和利益,谁能带给他们这些,他们便会优待对方。

    所以,在最后的几天,贺也与那些设计师们的交往明显感觉润滑许多。

    乌思蔓也因他而受益,结识了一位年轻的设计总监。

    几次聊的都颇为投契,甚至,她还升起了想去F国深造的想法。

    临回国那一天,有一位设计师朋友引荐贺也结识了一名很有野心的新锐画家。

    此举正中他下怀,因而他延迟两天才回国。

    回国之后,他也没有中断与国外的联系,趁热敲定一次小型时尚沙龙的举办。

    沙龙说到底就是一次派对,大家在这里,吃喝玩乐,谈主题相关的话题,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作为时尚之都的F国,一直以来都是国内设计师们所向往的圣地。

    近几年,国外经济疲软,大小品牌纷纷都把目光投向了市场广阔的华国。

    只不过一个陌生的国度,从文化到语言到习俗完全都不同,没有底蕴的新晋设计师,根本无法跟庞然大物的国际大牌那般,利用各种渠道打开市场。

    贺也的做法,无疑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门。

    同样,这对国内的设计师们来说,也是迈向国际的一种机会。

    总之,在双方共同的期待维护之下,这一次的沙龙圆满成功,三方各有收获。

    沙龙的成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