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平则鸣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4章 水不西归月暂圆(二)(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水不西归月暂圆(二)

    这日恰逢休沐,崔钿倚坐于蒲团之上, 一边斟酒, 一边缓缓抬眼, 看向面前的徐三。她向来眼力惊人, 抬眼一扫,便勾起唇来, 倾身向前, 轻轻笑道:“怎么?跟那个金人, 勾搭上了?”

    徐三也不瞒她,点了点头,挑眉笑道:“别唤他‘那个金人’了, 他有名有姓,你唤他蒲察便是。蒲察人好,待我太好, 我过意不去。”

    “过意不去?”崔钿却是看得分明, 举杯笑道:“徐老三,你少自欺欺人了。你分明也动了心。”

    徐三眼睑低垂, 扯唇笑了一下, 随即低声道:“不提他了。你近来在营房中, 可还过得舒服?”

    崔钿但笑不语, 点了点头。先前徐三给她出了主意, 让她装作无能纨绔,尽可能地麻痹瑞王宋熙。徐三想得明白,瑞王暗中谋反, 功夫还没做全,一时半会儿,还不想让官家瞧出来。

    而崔钿呢,甚么事儿都不管,反而正中瑞王下怀。瑞王无论如何,都不会递上折子,弹劾崔钿。若是崔钿走了,再换来个严查不怠的,那还不如崔钿不是?

    上次休沐过后,崔钿回了营中,干脆甚么事儿都不管了。每日里,日上三竿,方才披衣起身,人家在那儿用午膳,她在这儿搽粉描眉。待到晌午过后,瑞王又派了人来,请她巡检,崔钿便推说身子不适,窝在营中,看起了话本儿来。

    如此过了几日,瑞王见她连门都不出,成日里也不干正事,便也懒得搭理她了,只派了几人,在她门前守着。崔钿现如今无事一身轻,真可谓是军中第一闲人。

    她抿了口酒,叹了口气,凑近徐三身侧,对她蹙眉道:“徐老三,你说说,上次那匪乱,被咱们搅合了,瑞王这下一步棋,又会怎么走?她如今有钱有粮,有斧钺钩叉,有高头大马,差的就是人了。可她要想在北方自行征兵,那就必须有个光明正大的由头。”

    徐三点了点头,神情严肃,沉声应道:“娘子所言极是。她现在缺的,就是名头。一要为募兵找名头,二要为造反找名头。”

    徐挽澜手捧热茶,稍稍思忖,又皱眉说道:“瑞王想要募兵,一定还会借燕云匪乱,大做文章。除了这个,她再没有别的可借。至于造反的名头……官家治世有方,推崇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登基近十年,人皆称其为明君。瑞王若想谋逆,绝不能剑指官家,她最有可能走的路数,就是打出‘清君侧’的名号来。”

    “清君侧?”崔钿蹙起眉来。

    官家之前的两任君主,一个是废君宋裕,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另一个则是瑞王之母,文宗宋荃,耽于情爱,死于床笫之间。有这两位做陪衬,官家登基以来,民望甚高。瑞王若是直指龙椅,挥军南下,必将是失道寡助,一败涂地。

    但是官家,也并非全无可指摘之处。周内侍周文棠,就是她的软肋。坊间常有那愤世嫉俗之人,一提起朝廷,就要骂上两句,说是奸宦专权,贼臣当道,更有甚者,添油加醋,又说文武百官的折子,都要先经过周贼之手,待他朱笔批过,才能递上龙案,呈到官家面前。

    “清君侧,肃宫廷”,即如徐三所言,这是瑞王最好走的一步棋。

    崔钿听后,眉头紧锁,心上一怒,陡然高声道:“绝不能让她得逞了去!”

    徐三见状,连忙示意她低声说话。崔钿深吸了口气,又蹙眉道:“清君侧,呵,我知道是甚么意思。西汉初年,七国之乱,打的就是‘诛晁错,清君侧’的名号。汉景帝为了平乱,干脆就杀了晁错,只不过杀了也是白杀,人家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是随便借个名罢了。”

    她咬紧牙关,眼神一厉,又沉声道:“周内侍跟我有些交情,我阿母能坐稳如今的位子,也得了他不少助力。瑞王若是真反了,打到了开封府去,周内侍一倒,我家这丞相府的匾额,也得被人砸了去。我崔钿就算拼了命,也不能让她得逞。”

    徐三挽袖抬手,提起玉壶,为她满上酒盏,随即缓声说道:“娘子莫急。古人有言: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只要咱们抢在瑞王前头出手,便有了先发之势,任她有千军万马,咱们也没甚么可怕的了。”

    崔钿坐于案前,薄唇紧抿,徐三则倾身向前,出言献计,对着她细细耳语一番。崔钿听过之后,无奈轻叹,点头道:“姑且一试罢。”

    默然半晌过后,崔钿倚在窗侧,眼望着帘外夜市,千灯照碧云,红袖客纷纷,心上不由一阵怅然,只柳眉轻蹙,轻声说道:“其实周内侍,真是挺可惜的。”

    徐三闻言,蓦然之间,又忆起那白衣男子,坐于小案那侧,似笑非笑地看着她,对她说着“待你中得三鼎甲”之语。

    徐三想着,不由勾唇一笑,抬起眼来,缓声应道:“娘子为何忽有此叹?”

    崔钿以手支腮,挑眉说道:“我跟你讲了这旧事,你可莫要再说与旁人听。徐老三,你可听过,高宗年间,有位骠骑大将军,本姓为唐,人称做军神的,骁勇善战,无往不胜,哪知后来西夏进犯,这位唐将军,竟阴沟里翻船,死在了与西夏的一场小仗中,埋首沙场,尸骨无寻。若是掐指一算,距今也有十二年了。”

    徐三心中生疑,沉声问道:“这骠骑大将军的事,我从史书上看到过。那女子姓唐,家中行三,人称唐三娘,样貌生得很是俊秀。高宗年间,她曾在这燕乐县中,率军驻扎多年,深得民心,威望甚高。便是如今,在这燕乐城中,都还有不少人家,门前贴的那门神,画的就是这骠骑大将军。只是娘子……这平白无故的,怎么忽地提起她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