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终南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章 终 始(第1/6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在我短暂的记忆中,我记得一个人,他叫顾珩。

    我从小生活在东朝国都洛城旁的一个小村落,村子旁有座千寻山,山上有座千寻寺,寺庙香火旺盛,据说灵验得很,所以村子也因此名为——千寻村。

    在我的回忆里,那是七岁的一年,我被把我养大的师傅送去了村子里的小私塾,私塾的先生是一个落榜的秀才。若要说起先生这考科举的经历,真所谓是坎坎坷坷,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这便让我对他起了几分敬意。考了十几年,几乎花尽了私塾先生的积蓄,他便回到村子,在自己的院子里添置了几张桌子几把椅子,这私塾就这样开办了。

    当然,我是不愿去上学的。可千百年来,为了不上学而与家长对抗的、造反的、以命相挟的孩童千千万万,没一个能逃脱这个命运。我自然信命,我家那师傅老头我也自然是顽抵不过,自然自然,万般无奈我还是去了那私塾。

    以师傅老头的话来说,那是修身养性,提升内心涵养。

    他与我说,六年前我是在村子口被他捡到的,那一年,东朝政变,前朝的一些皇亲国戚死的死,放逐的放逐,曾经的辉煌一夜崩塌,不复存在。

    不知师傅老头哪来的自信,捡到我时见我长得有几分可爱,便认为我是亡国的什么公主,身世漂泊,刚刚生下就国破家亡,被宫里好心的宫女偷带出宫,寄养在此,真可谓是凄凄惨惨戚戚。

    这是师傅老头从小给我灌输的,每当我做错了些什么事,他就会说:

    “小语!你可是个前朝公主,怎么能有这般行为。”

    “小语!你可是个前朝公主,怎可以不读读书提升一下自身的涵养与气质。”

    “小语……”

    于是,我被迫去私塾上学提升涵养陶冶情操。

    隔壁家二胖的娘总劝我,说读好书将来可以嫁个好人家,将来不会受欺负。我觉得这是些歪门邪说,毕竟,二胖的成绩可是垫底的。

    识不完的字,背不完的诗,让我产生了很严重的“厌学”情绪。在我寒窗苦读了一年后,年仅八岁的我开始和二胖计划着逃学的路线,画了几张地形图,勾勒了几条路线,最后决定让二胖去钻后门的狗洞,然后从外面偷来钥匙,帮我开门。

    二胖对于他钻狗洞的这个任务很是不满,我劝他想开点,毕竟我是个前朝公主,他忍心让公主去钻狗洞?

    就是那一次逃学,我遇着了顾珩。

    此次下山我们可谓是盘算已久,但奈何囊中羞涩,不堪生计压力重负,于是我决定当晚与二胖露宿荒林。

    我拾了柴,生了火,去河边捉了鱼,还烤得香喷喷的。二胖惊讶地问我:“你去哪儿懂那么多,教书的先生可从来没教过呀。”

    我无奈道:“唉,怎么说我也是个前朝公主,一时落难,为了生活总要学点不适合我身份的东西,我骨子里还是很优雅的,你别误会。”

    二胖愣愣地点了点头。

    饭饱之余,我打算学着师傅老头仰望仰望星空,抒发抒发情怀,顺便装装忧愁。我吟诵起当时唯一会背的一首诗: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二胖不识趣地答复我:

    “今天啊,辰元八年,六月初一”

    我并不想理他。

    几点星光点缀的夜空,十分平静,看得我有几分困意。这时,空中突然飞过一只黝黑肥胖的大雁,大雁在空中盘旋,这让我并不饱的肚子又开始咕咕作响,我掏出随身携带的弹弓,捡起脚边的一颗大石子,拉紧弹弓,朝那只肥嫩的大雁弹去。

    以我的技术,当然是百发百中的。被击中的大雁歪歪斜斜地朝旁边的树林“飘”去。我摸着黑,朝林里走去。

    走到林子深处,我看见了一个男孩,看着与我差不多大,但却比我高出了一个头。他的手似乎在抽动着什么,夜太黑,我看的不太清。

    林子中渐渐冒出来几只萤火虫,一只两只,似星光,又不太明亮。

    原来那是只风筝。

    借着萤火的光,我看见那男孩抽动着风筝的线,慢慢的把那只“大雁”拉回手中。

    “是你打下它的?”男孩看看风筝上的窟窿,又看看我。

    “我......我不是有心的,我以为那是只大雁,所以我才……”这时我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你肚子饿了?”他望了望我,说着便从腰间袋中拿出一颗蜜桃,丢给了我。

    男孩在一棵树旁坐下,挑了根散落地上的树枝,拿出腰间的小匕首,不停地削细。我好奇的走过去想看看他要干什么。我吃着桃子在他身旁坐下,他并没有理我。

    我看清了那男孩的脸,他削着他手上的树枝,偶尔皱皱眉头,专注得仿佛世界只剩他和树枝,还有那平静的呼吸声,让人不忍打扰。

    我继续啃着我的桃子。

    他撕了衣服上的一块薄纱,拿着已被削得细如针的树枝,在风筝上缝缝补补。不出一会儿,那被我砸了的窟窿就修补好了。

    我扔掉吃剩的桃核,搓了搓手,擦净蜜桃流在手上的汁水。

    我不解地问道:“我在村子里看大家都是在白日里放风筝,风筝上的图案被阳光照得很漂亮。你们城里人应该改改这个习惯,半夜三更的放风筝,谁看得清呀。”我把这归结为城里、乡下的风俗习惯不同。

    看他并没有想要理我的意思,我一把抢过他手中的风筝,仔细地瞧了瞧,风筝虽说是补好了,但针法乱七八糟,补得也歪歪扭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