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书听到这句话, 回头看着谢冬。
谢冬嘴角含着笑,眉眼稍低, 视线落在台阶处仍旧挣扎的郑奕身上,眼中蕴着一种深沉的颜色。他在这看似风轻云淡的笑容之下彰显着他的愤怒, 又有种愤怒终于得到纾解的舒畅。
他如此干脆利落的拒绝掉郑奕这一行人, 内心并无算计, 也没有什么后续的计谋圈套, 不是因为这个举动能带来多大的好处, 只因为他想要拒绝。他还记恨着这些人当初如此轻易便放弃玉宇门的选择, 记得当初的艰难与那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压力, 忘不掉, 所以无法那般宽宏大量。
向来心思千回百转的谢掌门, 在这个时候显得很是生动, 率直的展示出了自己的情绪。这让杨万书稍微有点意外,又猛然想起原来谢掌门还这么年轻。
是啊, 时至今日, 谢冬也不过堪堪二十岁而已。这样的年纪, 哪怕在凡人看来也足够年轻了,在修真界中更是幼嫩如同稚儿。
这么个年轻的掌门, 却在不知不觉间, 早已成为宗门的顶梁柱了。
“谢冬!”郑奕被好几个弟子驾着往外面推,嘴上还不停歇地怒骂道,“你不识好歹!一意孤行!你会后悔的,玉宇门迟早败在你的手里!”
他很快便被推出了山门之外, 这串怒骂却响亮得很,震得十里八方都听见了。
“诸位抱歉,见笑了。”谢冬迎上盟友们好奇的询问,也不遮掩,坦坦荡荡便将事情给说了一遍。
众人一听是这么回事,对郑奕的所作所为也是充满了鄙视。当初离开玉宇门是他们自己的选择,现在想回来又被拒绝,本来也是一件能好聚好散的事情,郑奕却偏偏还要骂骂咧咧,着实丢人得很。他们都表示谢冬的决定十分正确,这种人显然就是不能留。
等送走了这些盟友,谢冬自己却叹了口气。
有句俗话说得好,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他还是冲动了。
“杨长老,”谢冬自嘲道,“你看,像我这样的做法,才是真正的意气用事。”
杨万书许久没有回应。
谢冬觉得奇怪,抬头一看,只见杨万书满脸都是一副慈祥模样,双目之中甚至隐隐透出感动之色,直叫谢冬忍不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掌门,你千万不要这么说!”杨万书表示,“这是最好的做法!”
“你真这么觉得?”谢冬问他,“你之前不是还说,宗门里现有的筑基弟子太少,或许应该留下这些人?”
“这……”果然,杨万书闻言便又迟疑起来,支支吾吾的。
毕竟也是十几个筑基,就算知道留下来不一定好,也很难真的那么干脆啊。
谢冬笑着摇了摇头,边往前走,边和他说道,“当年这些人刚走的时候,玉宇门里剩下的只有十五个筑基。后来你凝元了,筑基便只剩下十四个,剩余七十多全是炼气。”
杨万书回忆起那段时光,也有些唏嘘。
“现在呢?”谢冬又问他,“有多少筑基了?”
“已经十九个了。”杨万书回答了这句,突然抬起头,看向了东面稍远处的一排房屋,“不对……”
那是玉宇门弟子的住处之一,如今外面已经包围了那几个人。
一股灵气的波动正从房屋之内传出,搅动着周围的空气,形成小小的漩涡状的风。谢冬与杨万书都停下脚步,驻足看了一会。很快,旋涡状的微风凝结成一处,钻入那房屋之内,激起一阵灵气的跃动。
一个满脸喜色的修士从屋中走了出来,周围之人纷纷上去恭贺。
“又多了一个,二十个筑基了。”谢冬笑着道。
杨万书也十分感慨,“这才不到半年。”
“而且距离我们拥有灵泉眼,才过了不到一个月,这新增的六个筑基总,足足有大半在这一个月内突破的。”谢冬继续往前走去,边走边道,“我们还有六十九个炼气期弟子。如果不出意外,五年之内,其中的一半会成为筑基。”
对已经拥有灵泉眼的玉宇门而言,这甚至是个相对保守的估计。
杨万书想象着将来的情景,不禁激动得有些老脸发红。在这样的前景面前,刚才拒绝区区十几个筑基的遗憾,顿时被他抛到了脑后。
“宗门还会扩张。”谢冬又道,“当然,现在不是适合扩张的时候,宗门的资源要优先提供给现有的弟子。但大约两年之后,宗门里炼气和筑基的数量便会达到新的平衡。那个时候,便是我们吸纳更多好苗子的时候。”
说完这些,他便已经回到了书房前,停下了脚步。
杨万书却还满面红光,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畅想之中,两眼发亮地看着他,指望他能再说出更多有关将来的规划。
“行了,杨长老,筑基弟子的积累只是宗门发展的第一步而已。”谢冬笑着看他,“往后会怎么样,还得看这几年真正会发展成什么样。至于现在,我还记着你之前说的花费,先将账本拿过来给我看看吧。”
杨万书这才回过神来,又是惋惜又是高兴地离去了。
谢冬走进书房,坐了不到一会儿,新的账本便送到了他的手上。
他翻开来细细一看,便发现这些时日为了容纳入驻的盟友而花费在建筑上的灵石,其实还不如这些天里赚的。新的一批灵植刚好成熟,已经被顺利卖出,整体的财务情况比十来天前反而更好一些。
灵植的种植贩卖这一套,还是当初谢冬搭的架子,却已经在这半年内发展成熟,为玉宇门带来稳定可观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