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皇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2章 春日木兰(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暖阁内, 主仆间正演着无声的一场对峙。

    魏七手肘撑在榻上将自己支起来去亲人,虽只是一瞬,亲完却怕得不行,喉咙干渴,心乱如麻,缩回榻上等候处罚。

    方才唇上陌生的触感实在是令他感到不适,直到他的舌抵住牙齿, 怪异的感觉才终于消散。

    然而天子并不是每回都这样好打发的。

    皇帝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的举动,一时停下起身的动作。

    他望着魏七,实在是困惑不解。

    若要说这人怕自己畏惧自己, 他却敢虎口拔牙,可要说是亲近讨好,虽东西送了,人也乖了, 但又总觉得还是少了几分真心。

    朕的维护和宠爱竟还换不来一个奴才的真心?

    这样相比,倒像是他的一厢情愿, 比这奴才还要热切。

    皇帝起身坐在榻边,垂眸思量。

    魏七在这样漫不经心的目光下渐渐将自己缩成了一团,羞耻,惧怕与坎坷种种交杂, 他的手指蜷缩,微微颤抖。

    另一头,皇帝思绪急转。

    为何朕又会想要奴才的真心?

    他转动着指上的玉扳指,自仲夏始, 直至初春,将要一年。

    头一回对自己宠幸太监这事上了心。

    奴才大都没有真心,作为帝王,他很清楚,这座皇宫里的人之所以顺从恭近皆只是因惧怕生死,敬畏皇权。

    他的目光转向雕花朱漆窗柩,窗上印着安喜背脊微驼的身影。

    他将宫里唯一的一个真的亲近些的奴才放在了身边,现下是期盼还能有第二个么?

    魏七垂着眼,嘴唇紧抿,他的面貌清秀,平日沉稳着面容,这时绯红起来尤带稚气。

    还是太过年轻了些,十七还是十八?

    皇帝探手去抚魏七低垂的脸,玉扳指面微凉,激得滚烫的人轻一颤。

    “要不要伴驾?”他突开口问。

    其实这会子已打定主意,若得到的仍是全凭圣上做主这类的狗屁回应,那就将人丢在宫里任其自生自灭,养不熟的东西一直养着也太没趣。

    帝王心阴晴不定,魏七小小一个奴才,勉力活至如今全凭似幼兽一般的敏锐直觉。

    这句话问地不似圣上以往的做派,是以他答:“回圣上的话,奴才愿伴驾,奴才想伴驾瞧宫外春光。”

    附在脸颊上的手掌微顿。

    皇帝躬身凑近,“既如此,朕许你伴驾。”

    不蠢。现下年轻,兴许过个几年,岁数大些了,能更知人情世故,将来接安喜的位也不是不成。

    “奴才谢圣上恩典。”

    原来方才圣上是逗弄我。

    魏七转悲为喜,迷迷糊糊,似在大雾里探出了一点路,摸到了圣意,探到了帝心。

    三日后,御驾离宫。

    木兰围场设于热河上营,(今河北省承德),距皇城东北方约三百五十里。

    若按礼制摆帝王仪驾,需半月才能至,虽沿途建有行宫二十余座,到底仍是繁琐。

    是以帝令内务府一切轻车从简,务必十日内抵达热河上营。

    宫里忙成一团,王公大臣,十二旗禁军,皇族子孙,浩浩汤汤万余人,再如何从简,阵仗也小不了。

    皇帝骑马,御驾先行,领着精兵十日后如期抵达热河。

    乘马车的大臣奴才们留在后头,还需两日方能至。

    魏七整天待在马车中颠来晃去,初时新鲜,觉着哪哪都稀奇,掀起轿帘到处瞧。

    同乘的几个年长奴才笑话他,道再有个一两日他便该倦了。

    魏七正在兴头上,春日里花草繁盛,虽行人需避驾,瞧不见什么活物,他也很是知足。

    再者,每日都下榻行宫驿站,又无需露宿野外,哪会有旁人说得那般辛劳。

    他那会子确是如此天真的,逃出皇城,即便再累也值得。

    魏七歪在车里倒来倒去,越是走到后头路越是偏远。

    听说圣上已到了热河,他不愿乘车,大都是骑马,也不知是如何撑下来的。

    这一路上除却歇息,从未在行宫停留,便是经过夏宫(热河避暑山庄),也只是停了一日。

    若十来日皆是在马背上颠簸,不知要多苦。

    皇帝确实是很累,他虽是行武出身,每日也有练骑射,到底也久未征战,不比从前强健。

    只是心里不服,困在宫内许久,见从前的部下精干不减,只他这个做了皇帝的统将最弱,自然是不愿低头认输。

    他弃了銮驾一鼓作气奔到木兰围场,入了事先设好的营帐倒榻便昏睡过去。

    醒来时已是五个时辰后,天色已晚,从前的亲卫侍衣,皇帝的手掌在人的铠甲上一拍,指着行服道:“ 不穿这个,取朕的铠甲来。”

    侍卫应下,皇帝穿着暗黑色盔甲,草草用了晚膳,出帐巡视。

    木兰围场周环千余里,占地一万五千余亩(一万多平方千米)。

    北峙兴安大岭,万灵萃集,高接上穹,群山分干,众壑朝宗,物产富饶,牲畜藩育。

    围场照地形走向与猎物品种分七十二围,东南为湖区,西北山区,东北为草原。地形复杂,高山、峡谷、丘陵、草原皆有,实乃一方宝地,每回来此都是借围猎的由头,其实不单只是为游玩打猎,更多的是在练兵与挑将。

    除却练兵演战,更深远的还有绥服蒙古,安定边境之大用。

    此地北控蒙古,南拱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