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古代青云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1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雍和帝心想着或许前无古人的六元状元会出现在他的从政生涯里, 给他的统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到此,雍和帝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算计。

    殿试只考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

    林景交完卷后, 随着人流走出保和殿。

    今日的考试难度虽大,却不像乡试会试那般折磨人, 是以林景现在的精神还不错, 就是有些饿。

    秦时琅离林景不远, 一出了殿门他就走到林景身旁。

    林景看了看他的脸色,只白了一点,估计也是因为饿…

    果不其然,秦时琅凑到他耳边低声道:“林景,我好饿啊, 中午都不能吃东西。”

    林景叹了一口气,“谁叫这是殿试呢?在保和殿这般庄严的地方, 中途吃东西也有些不雅啊。”

    谁会傻傻的在考试途中吃东西,皇帝就在那里看着,总不能给皇帝和众位监考官留下坏印象吧,这不是自毁官途么。

    秦时琅也知道这个道理, 只是撇了撇嘴, 没有说话。

    刘明轩和李天良在他们后面一点, 四个人会和后一起走出皇宫, 沈广志就在不远处等着呢。

    林景本来是不想叫沈广志来陪考的, 毕竟皇宫离沈府还真不远, 没有必要叫沈广志辛苦陪着。但是沈广志说什么也不听,就是要陪着他们一起来,林景没办法了,和他商量好,他不能一直在宫门外等着,只用在殿试快结束的时候,他来接他们几个考试的就好了。

    沈广志也知道是儿子心疼自己呢,他觉得只是等个半天又不会累着,但是儿子态度这么坚决,他只能听儿子的话,等到殿试还有半个时辰要结束的时候他才来到宫门外等着。

    林景四个走到沈广志跟前,沈广志笑着叫他们快上马车回家去吃饭,今天也就早上的时候吃了点东西勉强填一下肚子,还不能吃太饱,也不能喝水,就怕考试考到一半想要去如厕。

    林景四个爬上马车,毫无形象的瘫在车厢里。

    沈广志看见他们这模样心疼坏了,他坐到林景身边,给他捏起了肩膀,林景忙按住他的手,笑话,怎么能叫自己爹给自己捏肩膀。

    “爹,你这是作甚?这不是叫我羞愧死么,那么大个人还叫自己爹给捏肩膀。”

    沈广志拿开他的手,不容置疑的道:“这有何不可?当爹的心疼儿子给捏捏肩膀怎么了?你躺那别动,我给你捏一会儿肩膀。”

    林景低咳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秦时琅三个就当自己不存在,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不过他们不经意瞥过来的目光里都带着些许的羡慕。

    回到沈府后,沈李氏忙招呼他们吃饭,都是年轻人,在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饿着了。

    林景四个动作迅速的吃了一餐晚饭,可算是填饱肚子了。

    晚上

    大家都聚在客厅里边聊天,秦时琅看了看刘明轩鼓着的肚子,有些嫌弃的戳了戳,“明轩,你说你这肚子几个月了?”

    还别说,软软的戳起来挺舒服的。

    刘明轩龇了龇牙,拼命收腹,好让肚子看起来没有那么大,同时把秦时琅的手给拍开,“别乱戳,不知道男人的肚子不能戳么。”

    秦时琅被他凶了也不在意,满带兴味的看了他一眼,“明轩,你再这么胖下去可不行啊。一胖毁所有,到时候你变丑了,站在嫂子身边,别人可是要笑话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刘明轩被他的话给带偏了,想到秦时琅说的那副场景他就一个激灵,不行!

    栩儿有些看脸他是知道的,虽然相信栩儿不会因为他变丑而嫌弃他,但是为了以后夫妻生活更美好,他不能让自己变胖。

    他心里涌现了无限的斗志,为了能让栩儿满意,他必须要坚持锻炼身体,最好能练出肌肉来,到时候栩儿一定会对他更满意了。

    刘明轩兴奋的拍了拍大腿,感激的看着秦时琅,“好兄弟,多亏你提醒我,不然我真的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你放心,我不会拿自己身体开玩笑的,以后我会每天抽时间出来锻炼身体。”

    秦时琅沐浴着他“你真是好人”的目光,突然感觉无比的牙疼。

    殿试考完后,考卷分交读卷官八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1”、“×”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 榜眼、 探花,一甲三人称“ 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 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

    所有考卷批改完成后,八位读卷官将选○最多的十本答卷进呈雍和帝。

    雍和帝先询问了大致的情况,然后翻阅起这十份考卷,大约看了半个小时,雍和帝才放下手中的考卷,抬眼望着眼前的几位大臣,语气平淡的道:“诸位爱卿认为前十名该如何排序?”

    程瑄抬眼扫视了一遍诸位大臣的表情,个个都木着一张脸,什么都看不出来。

    作为最大的官员,程瑄只能先行发表意见,“臣的想法是,江南学子董建安当得状元之位。”

    此言一出,几位大臣纷纷抬头看向他,程瑄像是丝毫没有看见一般继续道:“董建安今年二十三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才学出众,,为人务实,朝廷就需要这般有才能又脚踏实地的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