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娶了那个丞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 44 章节(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桌子喊“汉贼”,并发去谴责的文书。

    伏皇后?死就死了呗,反正明眼人都知道这天下是谁的,都不会是刘协的。

    58.所谓世家

    诸葛亮花了两年才平定了南蛮, 他倒是不辱使命。但这两年, 世家也越来越能折腾,大概是觉得曹操最近顾不上他们,没有了外敌的压力, 一个比一个能作死。

    刘玥为大局考虑,只能一忍再忍。一个伟人曾经说过,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所以,大王她理所当然地变态了,她变成了一个隐藏戏精,啊不对, 那时候没有戏精这种说法。

    从贾诩和荀攸的视角来看, 主公只是越来越会演了。

    世家不是作吗?她比世家还能作!三天两头给人找事,有事没事给人升官封爵。她倒也不是乱给官,一般她要推行什么政令,通常是给世家抛个提示,如果有谁接了,就派谁家子弟去负责, 做好了就一通封官, 做不好也没罚。

    有好处不占就是傻子, 刘玥都不嫌她手下官多,世家怎么会嫌给的官多?

    刘玥倒也聪明, 看似随意的升官,仔细琢磨, 却是微妙地保持着文官与武将、荆州、益州和扬州几地之间的平衡。

    所谓世家,就是世代垄断了知识、官职、经济和舆论的一群人。世家统治,是从贵族奴隶制度演变为封建制度的必然过程,是历史的命中注定。

    谁想夺了世家手里的权力和好处,他们就能咬死谁。

    所以刘玥想都不想就放弃了科举制度和官家办学。科举制就是要世家的命,今天敢颁布,明天就等着这群世家反了,给曹操当带路党。官家办学倒是可以争取一下,但问题是官学的老师从哪里来?学生又是谁?学生毕业了又怎么安排?

    就算刘玥强硬招募出身低微的老师和学生,他们毕业了也依旧没法大量进入官场,成为刘玥的支柱。这些贫苦人家的孩子,最后还是得给世家做了门生打手。

    所以,刘玥没打算触这个霉头,把自己的江山和梦想都作没了。

    但她确实提出建立“学堂”,但不教圣人之言,教授实业,比如工匠手艺、农业技术和医术等等。因为恰逢乱世,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和孩子真不少,由她出钱出地方安置也是一份仁德的功绩,而且与世家没有明显冲突。

    甚至刘玥还牵桥搭线,让毕业的优秀学生为世家提供服务,毕竟世家也是人,也要穿衣服吃东西的。这样百姓有出路,世家有福利,刘玥有名声,三方都有好处。

    一开始,世家们都在观望,直到务工院的匠人们倒腾出不少好玩好用的东西,不说别的,就说比铜镜不知道清晰多少的“南武镜”就颇受夫人们的喜爱,连皇帝和魏王那里都送去不少当礼物,又广销各地赚取了不少军费。

    科学技术果然是第一生产力。

    刘玥看着等身镜里,身着王侯常服的女子,如此想道。如今战乱四起,连丝绸之路都萧条不少,若是等到天下大安,自然该重开海陆两条丝路。

    有了钱才能筹备军队,有了军队才能干掉扰乱北方的游牧民族,干掉那群丝路劫匪,丝绸之路才能更加繁荣昌盛,才能赚更多的钱……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的,哪怕是世家。

    刘玥的思路极为清醒,她看的不是眼前作妖谋权的两三个人,而是更遥远的将来。甚至当她和诸葛亮都去世了,这块土地依旧能生生不息的将来。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婢女为刘玥换下常服,迅速换上一套正服,诸葛亮平定南蛮的大军班师回朝,今日要在王都酬军,大王为表荣宠,必须要到场,这才给足将士们面子。

    而她也已经两年未见到诸葛亮了,只能靠着半个月一封的书信,还有三五不时的战报,来了解孔明男神又干了什么大事。

    两年南方征战,让眼前的人都瘦了一圈,依旧是羽扇纶巾的儒将模样,倒没见黑多少,身上还带着战场肃杀血腥的味道,可一看到大王亲自迎接,眼中便含了笑意。

    “孔明辛苦,将军和将士们都辛苦了。”刘玥快步走上去,眼中含泪,一脸动容。

    戏精的完美入戏,只需要轻松三秒,不过效果挺好,除却孔明外,其他人多少都感动了。闲话少说,先一人喝一杯庆功酒,接着便是王令一下,全城庆贺,大摆宴席,论功行赏。

    这酒宴从下午摆到晚上,又从晚上摆到第二天中午,喝倒了好几十个大臣。刘玥倒是豪迈,挥挥手让人第二天不用来上朝了,就当为祝贺大军得胜,统统休沐一天。

    荀攸抽抽嘴角,看到诸葛亮的脸黑了。大王夫妇不会久别重逢的第一天就吵吧?

    不过,夫妻之间往往是床头打架床尾和,天大的事,拉上丈夫滚上几圈,就算是诸葛亮一时半刻也想不起他昨晚要说什么。

    第二天中午,好不容易等宴会结束了,诸葛亮准备劝谏,就看到了那面巨大无比的等身镜。他确实听说了刘玥这两年一直在搞事,却没亲眼见一见“南武镜”长什么样。

    “竟是如此清晰?”诸葛亮惊道:“是何物所做。”

    刘玥睡了个懒觉,晃晃悠悠起床,连外衣都没穿,很没有王侯威仪地打呵欠,说道:“背面还是铜,镜面后面刷了一层粉,至于是什么,得去问王露。”

    王露就是那个捣鼓出南武镜的工匠,他功劳大又聪慧,刘玥亲自召见后极为喜欢,就破例封他个小官,专管务工院的事情。世家一开始是闹过一闹,说王露不堪为官,若说赏赐不过给些金银财物,但见刘玥强硬,又说好只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