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是个一脸沧桑、衣衫破旧的番人老者, 深褐色的皮肤, 须发花白, 他打量了他们一番后, 警惕地攥紧了鞭子,口齿有些不清地用蹩脚的汉语问他们:“你们是汉人?为什么身上都是血?”
王延龄镇定地说:“我们是过往的商人, 沿途被骑兵劫了, 能活下来是我们命大,还请老丈行个方便, 允许我们在河边过一夜,我们明早便离开。”
他文质彬彬的样子不像是奸恶之徒,老翁又看了看他身后的艾怜, 问:“你们是夫妻吗?”
“是。”
老翁叹道:“你一身伤痕却能让媳妇毫发无损, 是条有情有义的汉子。看这天气,估计今夜会有大雨, 若不嫌弃,就来我家里过夜吧,只是, 我家简陋, 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招待二位。”
王延龄恭敬地问他:“多谢老丈好意。只是,两国战争尚未结束,您收留我们过夜, 会不会给您带来麻烦?”
老丈爽朗地说:“战争是官府的事, 咱们老百姓哪有那么多的想法, 放心吧, 我从不敌视汉人,我老伴儿就有一半的汉人血统,越往南,与汉人通婚的就越多。什么番人、羌人、汉人,哪里分得那么清楚?几十年前我们可都是一个国家的子民。”
老丈很是深明大义,王延龄深深地对他作了一揖:“多谢老丈相邀,我与内子感激不尽。”
都把她归到内子的行列里了,虽然明知他这么说是为了方便起见,但艾怜的心里还是抑制不住地高兴。
老翁下马来与他们同行:“我已经好久没有招待过客人了,本来这里就偏僻,自从战争爆发后,就再没有行人经过,我闷得都快不会说话了。”
三人到了那低矮的泥房前,从门里忽然窜出来一条大狗,气势汹汹地对着王延龄和艾怜吼着,被老者大声呵斥了两句后,那狗便夹着尾巴不再出声。
老者冲着屋内大喊道:“老婆子!我领了客人回来,你不要害怕。”然后回头小声对他们说:“我老伴眼睛瞎了,招待不周请不要见怪。”
屋子里简陋黑暗,一个看上去很是慈祥的老婆婆坐在炕上,王延龄和艾怜急忙行礼拜见。
行礼过后,艾怜对老婆婆道:“婆婆,这只锦鸡是我们在路上捡的,脚受伤了飞不起来,带着它上路很不方便,送给您养着吧。”
老婆婆接过锦鸡,摸着它长长的尾羽,笑得合不拢嘴,忙把艾怜拉到炕上,亲切地问她一些路上的事。
由于婆婆眼睛不好,所以屋里显得有些凌乱,也不太干净。艾怜刚进这个游戏世界时,住过土地庙,住过姜家宅院里的下人房,前几天又睡过柴房,所以对这么贫穷简陋的屋子是不在意的。她看了几次王延龄,怕他这个富贵堆里长大的公子哥对他们露出嫌弃之意,毕竟人家好意收留,他可千万别寒了老人家的心。
王延龄和老丈各坐着一只低矮的小板凳,他神态自若,面上并没有什么嫌弃难看之色,语气也很随和,和老丈谈着一些关于生计的问题,比如老丈今年家里有多少只小羊出生、入冬要缴多少税、菜园子里菜的长势等等,同时面对老丈的询问,他不羞不臊地编造了一套由于榷场关闭,西夏这边物价高,为养家糊口他便铤而走险偷着把一些货物弄到西夏来卖,却被骑兵洗劫一空的谎话。
这故事被他编的,如果她不认识他,听了他所讲的经历,肯定会被他这样又英俊又顾家、又敢闯又有头脑、同时还能护着妻子从凶悍的骑兵手中逃脱的男人所感动。
多亏这家没有年轻姑娘,否则他肯定会惹上桃花。
聊得差不多了,互相之间有了大致的了解后,老丈问艾怜:“女娃子,你可会做饭?”
艾怜急忙点头。
老丈笑道:“我做的饭你们肯定吃不下去,晚饭还是你来做吧。”于是把家里的粮食和其它的食材都指给她看,交代道:“房后有块菜地,想吃什么就去摘,天晚了,我去把羊群赶回来。”
等老丈走后,艾怜准备生火做饭,见水缸里水不多了,便让王延龄去河边挑水。就这样,宰相大人拿着扁担,前后挂着两只木桶,有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担水的体验。
等老丈回来,艾怜摆好晚饭。她做了粟米饭、腊肉炒咸菜,还有个素炒菠菜。菜园里的菜除了菠菜外其余的还都太小没到成熟季节,考虑到老丈家穷,摘了怪可惜的,她便只拔了菠菜。厨房的房梁上挂着几条腊肉,她也没好意思切太多,但是把粟米饭做得足够多。
四人坐在炕上围着炕桌吃饭,老丈和老婆婆很自然地盘着腿坐着,王延龄则以标准的君子之姿跪坐着,臀部放在脚跟上,上身挺直,右手拿筷,左手规矩地放于膝上,看上去气质端庄、赏心悦目。苦的是艾怜,她既不习惯像老人家那样盘腿坐,又嫌王延龄那样的坐姿累,便左转一下右扭一下,最后发现蜷着腿斜倚着桌子最舒服。
老人家虽年岁大但是很热情善谈,不停地招呼着他们吃菜,同时不断地向他们询问着外界的情况。因王延龄秉着“食不言寝不语”的古训并不多说话,为了不冷场,艾怜便和两位老人家有说有笑,给他们讲述一些天南海北的奇闻怪事,逗他们开心。
老丈因婆婆看不见,体贴地把菜一下一下地夹到婆婆碗里,而且还不嫌弃地把她弄掉到桌上的菜夹起来吃掉,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亲昵这么有爱,看得艾怜有些眼热。
王延龄不是说他们是夫妻吗,年轻的夫妻正应该是亲密的时候,他这么一本正经地也不怕被人家怀疑是假夫妻?艾怜也想让王延龄给她夹菜,便悄悄伸出一只脚,轻轻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