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能学霸[直播]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9章(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一环节基础答题,由苏泽率先开始答题。

    此时,幕后的大屏幕已经亮起了倒计时的120秒,随着主持的“开始答题”,末尾的数字开始迅速的变化着。

    “何须倩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中的花是指……”

    “桂花。”

    选项还没有说完,苏泽就自己说出了答案。

    主持人也不能说苏泽犯规,还是抓紧时间进入了下一题。

    “《琵琶行》里没有下面哪个成语,A司马青衫B门前冷落C余音缭绕…”

    “C。”

    “飞流直下三千尺指得是哪个风景区……”

    “庐山。”

    “豆在釜中泣的釜是什么……”

    “锅。”

    “……”

    苏泽在接下来的表现中,彻底贯彻了“能答就快点答”的原则,平均四秒一道题,最后两分钟的时间回答了30道题,全场也给了苏泽热烈的掌声。

    虽然苏泽多次都败在宁小溪的手上,但是他的实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大家可惜的唯有一点,那就是遇上了宁小溪这样的“变态”人物。

    答题结束后,主持人笑道:“我们的选手苏泽在总决赛中发挥了他应该有的水平,这一局苏泽累计答题30题,得分300,这下,我们的宁小溪选手就有压力了,宁小溪,你有信心打破苏泽创下的成绩吗?”

    面对主持人的题目,宁小溪看着主持人不紧不慢道:“前人的成绩就是用来打破的。”

    她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又怎么会在这最后关头将总冠军拱手让人,现在她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有自信!”主持人加重了语气,“现在答题开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描写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A风……”

    “A”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的是秋天花园里美丽的景色是正确的吗?”

    “错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中的的卢指的是什么?

    “马。”

    “……”

    比起苏泽来,宁小溪可以说是不遑多让,甚至还略胜一筹,因为不止是前面的部分抢答,就连后面略微有点难的题目,宁小溪答题的速度都十分的快。

    到后面,也许是因为宁小溪的带动,主持人念题的速度都加快了。

    很快就进入了倒计时。

    嘟嘟嘟的声音在场中响起,场中所有人的心也随着提了起来,就剩下十秒,到后面的题目都比较长,而且选手的心里压力都比较大,宁小溪已经回答完30题了,不知道还能多加几题。

    “……”

    “杜甫“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是咏叹哪一位“和亲”的女性?A……”

    “王昭君。”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周公吐哺”的典故的意思是?A.周公求贤若渴……”

    “A。”

    就在回答完A的时候,一声长长的“嘟”字响起,时间到了。

    “答题结束,宁小溪累计答题34题,得分340分,恭喜宁小溪,这一局暂时领先,不过我想问宁小溪你一个问题,不知道方便不方便?”

    “方便。”宁小溪应道,心里也没有多想。

    “你是移动的诗词百科全书吗?”主持人忍不住道,到目前为止,似乎都没有遇到宁小溪不会的题,这知识量太大了。

    虽然说百科全书夸张了点,但是这样才能证明他们的震惊。

    而很多选手在自己的席位上也忍不住点了点头,全部的比赛下来,出彩的人很多,各有千秋,但是像宁小溪这样的却不多,简直就是一枝独秀,每次看着都让人忍不住怀疑她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此时的主持人可以说是问出了他们的心声。

    宁小溪闻言愣了一下,他也没想到对方会这么说,随后谦虚道:“只能说我目前考到的都是我会的,我不会的还有很多,比如说一些诗句中的典故,这类书我还没来得及看多少,所以我现在的阶段只知形,意还不达,两位老师才是真的厉害,通过你们的解说我学到了很多,对古诗词的兴趣更深厚了,回去之后我会补充我不会的一些漏洞。”

    用她来说,诗词大会上有些题目还是有些简单,简单的不是出的题目,而是所给的一些选项,有了选项的提示,回答起来更容易了,单从水平上来说,出题者的水平还是有的,而两个教授的解说也让她对诗词背后的一些有了兴趣。

    一些很严肃的诗跟背景在两个教授的解说下也变得有趣多了,所以说,学习有时候也是一个寻求趣味的过程,当你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学习对于你而言将不会是问题。

    所以在诗词大会结束后,她会再去了解这些诗人词人所处的背景、所遇到的一些经历,而且有时候,真的会让人觉得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能那些诗人写出那些出神入化的诗词来。

    比如说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比如说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比如说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这些诗人可以说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即使历经千年的历史,依旧能够被人传唱。

    而那个时代能够涌现出这么多惊才艳绝的诗人,想想都让人向往。

    “我爱记诗词这个节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宣扬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