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独宠娇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六十章高中状元(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周云娘发现,陈秋轩的「集训」就是后世备战高考的最佳法宝——刷题。也亏得他收集齐了这么多年国子监入学试的所有试题,还研究了出题博士的性格,如此集训之后比之前给两个弟弟补课的秀才事半功倍多了。

    陈秋轩来家的第三日,周崇光终于满面红光地早早回了家。据他说,他已经将内阁书房里的那些书籍按照周云娘的方式全都重新放置过,今天还被亲自进书房找书的内阁大学士杨瑾夸赞了几句。见过了两个儿子新请的先生,周崇光大喜过望,晚上硬是拉着人一起喝了几杯,要不是年纪差距大可能都想和人结拜一场了。

    向来内敛的周崇光如此高兴,满意陈秋轩是其一,更多的还是在内阁站稳了脚跟后的喜悦。家里不得力,全靠着自身努力能走到今天,周崇光很满足。

    周崇光还带回来一个关于主院的小道消息。周元熹被御史给参了一本治家不严,大房周崇信的翰林院修撰也被往下捋了一级,成了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周云娘这才让吴三娘带着几个小荷包去主院转了一圈,带回来几个让她嘴角止不住往上扬的消息。

    周云娘是说这几日怎么不见主院的人来冷香院探头探脑,敢情主院换了主持中馈的人!周宝娘被礼部退回了名单,还得了个「品行不端」的评价。大太太之前就因为挪用公中物品被主院人不喜,这下子没了最后得倚仗立马就被送往尼庵清修,估摸着这辈子是没法子回府了。周宝娘倒是逃过了去你尼庵的命运,不过已经被三太太给「明码标价」,听说已经定下了昆州知府家傻儿子,不日后便会远嫁昆州,看能不能为昆州知府的傻儿子生下个聪慧点的儿子。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终于到了正月十四春闱发榜的日子。陈秋轩早早去看了一眼,又急急忙忙回到冷香院给周云琅和周云琛刷题。周云娘从内院出来,见状后不禁有些奇怪,「今天春闱发榜,昨日不是说好了陈大哥休息一天吗?」

    从周崇光回来,周云娘的称呼也换成了和弟妹一样,每喊一声,陈秋轩斯文俊秀的面庞就要红一次。这次也不例外,不过今天的陈秋轩明显要比平日高兴些,「要不了几天就到国子监入学试了,云琅和云琛刚开始接触算学,能多学一日便多一分把握。而且…我已经去看了榜单,侥幸及第。」

    「真的!恭喜陈大哥了。我这便给吴三娘说一声,中午就算了,晚上我爹回来再给陈大哥好好庆祝一番。」周云娘是真心替陈秋轩高兴,苦读多年总算有了回报。

    转而又有些发愁,「那陈大哥这几日应该很忙吧?又要准备殿试,还得和同年同乡聚聚。要不,反正云琅和云琛也不一定考上国子监,陈大哥便歇几日?」

    「不用不用!」陈秋轩连连摆手,「我方才去看榜时便和人说好万事等琼林宴后再说,这两日便要专心准备殿试。至于准备殿试事宜,没有比在这里更为周全了。」

    陈秋轩可一句大话都没讲,在冷香院教导两个孩子念书,不但吃穿住行上都被安排得妥妥的,还能每天见两三次周云娘。在周府的周云娘与他之前见到的又不一样,活泼娇憨,笑起来脸颊还会有浅浅的酒窝,配上一双盈盈水眸,能将人醉死在里头。

    大景朝的殿试今年是第三次,比起第一次的混乱,第二次的不足,显得尤其庄严肃穆。前朝几代帝王奢华,皇宫建得宽阔奢侈。景帝登基后后宫空虚,他直接划了一半的宫殿作为内务府内造一些秘密东西的地点。

    前面则除了上朝的正殿、议事殿、御书房之外另外设置了军机处和内阁两处。更单独划出一处宫殿作为朝廷集会以及殿试时使用。

    二月十八,风和日丽是个好天气。得以进入殿试的八十名进士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空白宣纸发下来,高台上钟运宣布殿试开始,并有太监抬了景帝亲笔出的三道考题从头到尾走了一遍。

    陈秋轩坐在中间靠前的位置,当看清题板上铁画银钩的三道试题之后长舒了一口气,温和的目光投向高台华盖下一袭黑色锦袍绣龙纹的景帝,眸光激赏而崇拜。

    景帝这次出的三道题都关乎民生大计。一是开海禁的利弊;二是去岁江州水患该如何预防治理;三则是问紧邻大景朝的南蛮和北疆要如何对待。

    陈秋轩从江州水患中逃命以来无数次在想,若是江州官府在事前做好预防,或是水患后反应更为迅速有效,他们一家子是否依然合家欢乐?景帝出的这道题对他来说算是一道送分题,预防和治理他已经想了大半年,根本不用当时再想。

    至于开海禁?他得感激在冷香院给周云琅和周云琛突击补课,因为马原曾经让人送过一封长信到冷香院,周崇光不在,马氏便拿了信请他帮忙念了并回信。马原是要带「混世魔王」黎源去出海,这不就证明了景帝是笃定了要开海禁的么?弊端是有的,然而其中之利他也看得分明。

    南蛮、北疆,这两个邻国都属弹丸之地,虽然暂时依附大景朝,但两国民风彪悍,地理位置都不如大景朝得天独厚。兴许有一日便是大景朝的心腹大患,所以决不能小觑,得时时提防着并想办法一直将两者分化下去。

    景帝给八十位春闱名词靠前的进士们一个时辰时间,陈秋轩卡着点交了试卷。交卷之后,进士们便可到偏殿用午饭,短暂休息一会儿。而高台上,试卷糊了名字,先由翰林院掌院和内阁首辅牵头的阅卷团点评一遍,能够得到五位以上评优的试卷再交到段晟昱手中阅览。

    到了斜阳西垂,钟声响起,段晟昱手中便只剩下了三份试卷。这三份,便是三年一度春闱的一甲,状元、榜眼和探花。

    在别人看来,三份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